天天看点

不仅仅是一盘胶片,中国经典默片《盘丝洞》修复版成都放映

作者:红星新闻

成都商报记者获悉,10月20日(星期六)"神奇北极"极光影展成都站将在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开业。

展览将聚焦反映北极圈历史传统和当代生活的七幅图像,在挪威重新发现并于1927年在上海拍摄的经典电影《板洞》的修复版也将在展览中展出。这部电影将于10月20日至28日在太平洋制片厂举行。

不仅仅是一盘胶片,中国经典默片《盘丝洞》修复版成都放映

本次展览展示电影海报供主办方提供图片

周六15:00,在挪威电影学院奖上获得阿曼达奖最佳导演奖的纪录片《兄弟》将开幕,电影制片人兼挪威制片人协会成员Tore Buvarp先生将出席,与成都观众分享交流。

"兄弟"是一位母亲阿斯劳格·霍尔姆(Aslaug Holm),她平淡地看待她两个儿子八岁的成长。在一百分钟的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别人生活的精彩成长,同时刺激观众再次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存在。

东京电影《萨米之血》是最佳女主角获奖影片,而《道路先锋》则以北极原住民的神话为蓝本,讲述了不同角度手脚友谊的成长,以及文化民族认同的建立。

不仅仅是一盘胶片,中国经典默片《盘丝洞》修复版成都放映

几部关于北极原住民独特文化遗产的纪录片,萨米·长扭曲的艾克,割鱼舌头的孩子,冰海猎人和北极嘻哈,将北极传统带入生活,传统生活方式对现代道德的挑战在电影中显而易见。

不仅仅是一盘胶片,中国经典默片《盘丝洞》修复版成都放映

1927年,中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电影诞生于上海,这是上海电影安迪电影公司出品的古装武侠怪兽电影《盘丝洞》。改编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西游记》的神话故事,制作了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国产电影。

1929年,《泛丝洞》出口欧洲,成为第一部在挪威电影院上映的中国电影。

长期以来,《泛丝洞》一直被视为失落的电影瑰宝,只有用文字的剧情和叙事才能停留在中国电影史上。

直到2013年,在数千英里外的挪威国家图书馆,一部缺少标题的中国老电影的副本被确定为中国失落的"盘丝洞",这让国内外早期的中国电影研究人员感到高兴。

这部电影的组织者将失落的电影遗产带回了成都,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传奇。10月21日,来自北极圈的一群音乐家Legus将携着结合北极萨米音乐传统创作的电子实验音乐,为《盘丝洞》演绎原声带,给成都的音乐电影爱好者带来期待的视觉音效体验。

该节目还特别邀请了挪威国家图书馆的电影制作人蒂娜·安卡曼(Tina Anckarman),在没有她努力的情况下,将历史的尘埃落定。

成都商业杂志记者 张世豪

实习编辑 尹毅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