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截至3月16日,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飙升至28.0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每位美国公民(男性,女性和儿童)的债务为84,934美元,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纳税人人均债务也创下223,893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国联邦债务总额与GDP的比率现在达到了创纪录的130%。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4.5万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债务增长最快的时期。根据最新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和最新的美国基础设施计划,一些分析师预计,2021年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将比去年增加更多。此外,根据美国债务总额每八年翻一番的现象,还有其他预测称,到2029年,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可能升至56万亿美元。那么,如何对冲债务风险呢?

在一项新的发展中,最新消息表明,美国正在考虑近30年来首次大幅增加联邦税收,以资助下一个刺激计划,此前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已经通过。这位发言人说,美国中产阶级缴纳的税款比他们应该支付的要多,而那些处于顶端的人并没有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知情人士称,作为基础设施和就业计划的一部分,增税可能包括废除特朗普2017年税法中主要有利于企业和富人的部分内容。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在此之前,许多美国最富有的人已经开始了撤军的画面,正是为了避免巨额债务和高税收的风险。数据显示,2月底,成千上万的富人逃离伊利诺伊州,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富人外流之一。也被称为现实版的"出埃及记",正在美国上演。新的研究证实,伊利诺伊州人被多收了钱,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在3月15日报道。本周公布的两个州的税收比较显示,伊利诺伊州支付的税率是全国最高的。

然而,与美国的撤离人员相比,还有一种现象,根据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最近发布的无家可归者评估,在美国的任何一个晚上约有66万人无家可归,占美国每10,000人中就有19人无家可归, 所有经历过无家可归的人都大多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和华盛顿州。尽管有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旨在拯救它,但美国的无家可归者并没有改善。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不仅如此,一些美国人还面临着被驱逐出家园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房租。在美国,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迫在眉睫,大约2800万美国人在不久的将来面临被驱逐出境或无家可归,美国网站TheMindUnleashed援引分析师的话说。根据美联储对12,000多人进行调查的报告,其中约40%(近一半)的人无法获得400美元的现金用于紧急情况或需要借贷或出售。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显然,高额债务和刺激措施并没有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华尔街仍然痴迷于纸币财富的快感。美国经济似乎正在结束债务成瘾的习惯,美国财政部今年到目前为止一再暗示,它可能会考虑发行50年期或100年期美国国债。就连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最近也建议,应该以目前的利率成本考虑1000年期美国国债。

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将从全球买家那里借入更多资金。我们一再强调,美国经济受到美国债务的制约,美国债务受到全球大买家的影响,如果全球大买家做空或出售美国债务,对美国经济的损害可能是不可想象的。自2018年以来,美国经济债务经济模式的"底牌"面临被揭露的风险。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显然,随着美国国债的增加,它对美国债务经济的权力就越大。因为当美国债务突然抛售时,美国债务经济可能会产生严重影响。美国媒体CNBC和俄罗斯媒体RT报道称,当全球大买家出售美国国债时,美国经济可能会受到"核"水平的打击,而美元的实际储备货币头寸也面临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发展是美国财政部3月16日引用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的最新数据,该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229亿美元至1万亿950亿美元,为2019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月份的229亿美元是自2017年8月以来最大的月度购买量。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截至2020年12月的27个月中,美国债务总额减少了约1758亿美元。亿万富翁雷。达里奥几周前的分析预测,中国不会排除美国债务大幅抛售的可能性,随后中国出售高达7000亿美元的美国债务的可能性增加,正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再次援引观察人士的话说的那样。

美国数千名富翁上演"出埃及记",中国或将清零美债,又有新变化

Zeohedge早些时候援引分析师的话说,如果美国债务风险增加,美国债务的主要持有者,如中国,有可能清算美国债务。(完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