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柴草人语|梁启超和他的三位浙江弟子

□ 柴伟良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历史学家,"维信学派"的代表,与康有一起发起了"公交书"和"变法",倡导文学革命。其骄傲的学生分别是蔡伟、张俊轩、蒋百里、许志墨、吴启昌等,最后三位是浙江海宁人的姻亲。

江百利,曾与老师交流过作文的军人

柴草人语|梁启超和他的三位浙江弟子

1919年,蒋百利(前排左二)在参加中欧考察时与梁启超(前排左三)和张俊轩(前排左四)合影留念。

1901年,蒋百利(1882-1938)赴日留学。我一到东京,就拜访了梁启超,梁启超一直是他的最爱。1898年《变革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人民报》,大力宣传变革思想,引进新思想、新知识。梁启超安排蒋百利就读自己创办的清华学校。不久,姜百利在清华学校遇到了梁启超的学生蔡薇,两人成为了跨界者。此后,蒋百利成为梁启超的一名教师,并在梁世和蔡英文的介绍下,在日本成城学校学习军事。

1917年,蒋百利回到北京,跟随梁启超进行学术研究。1918年底,江百利、张俊璇等人陪同梁启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欧洲远征。从欧洲回来后,蒋百利帮助梁小军在北京成立了共产主义社团,创办了松坡图书馆,并从事社会文化活动。

1920年底,蒋百利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并请他的老师梁启超作序。梁启超读了整本书,大有赏识,把笔用了,没想到能写出6万多字,比姜百利的原著还要多。该序列以《清代学术导论》的名义单独出版后,梁启超又要求姜百利为其写一个序列,成为文学界的一段好话。

此后,梁启超一直关注江柏利的军事活动,经常在《给孩子的信》中关于江百利的描写中,分析他的处境和得失。

1923年,蒋百利在海宁紫石为母亲修建了《围围唐》,梁启超写了《蒋夫人的母亲杨泰的墓志铭》,并描述了他与江百丽的友谊——"凯超和方真跨越了二十多年,活着同学,一起旅行,世界正遭受着同样的困难......"

许志墨,梁世最爱的诗人

柴草人语|梁启超和他的三位浙江弟子

梁启超给志墨录制了《桃花扇》。

1915年,徐志摩(1897-1931)毕业于杭州某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学校,住于姑姑的堂兄蒋百立家中。1918年夏天,在蒋百利和张俊义的二哥张俊璇的介绍下,许志摩在北京遇见了梁启超,成为梁的弟子。徐志摩对梁启超充满崇敬,他曾写过《上梁老师的公信》:"夏天崇拜扇子,眩晕高明......带着丈夫的情人要美德,不是要抛弃它而没有萧,还要增加恐慌,考虑到缺乏,为了填补宫殿和无愧于圣门徒。"

1922年,许志摩在德国提出与张有义离婚,梁启超写信反对,当时徐志摩爱上了梁启超的"毛足妻子",也就是梁思诚的未婚妻林慧英。同年10月,从海外归来后,许志摩上任,在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松坡图书馆听讲义。

1924年4月,梁启超、徐志摩等人一起在北京接见大文昊泰戈尔,梁启超曾给徐志摩写了一封联合信,记录泰戈尔到中国。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满在北海公园结婚。梁启超在婚礼上颁发了独特的"结婚证字",徐志摩和陆小曼骂了一声通行证。当然,用爱骂,也体现了他对学生徐志摩的爱和期待。刘海粟""梁启超先生"说:"梁涛先生李先生在世界各地,他最关心的,最爱的是徐志摩。"

1928年12月,许志摩到北京看望被收治在协和医院的梁启超。1929年梁启超去世后,许志摩极力推动出版梁启超的手稿,宣传他的思想和知识。

吴启昌,文学史学家,记录了梁小军的一生

柴草人语|梁启超和他的三位浙江弟子

吴启昌是《梁启超传记(花开版)》的作者。

吴启昌(1904-1944)是徐志摩的堂兄,早年在无锡国学部工作。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民研究院,受到两位导师的赞赏,分别是梁启超和王伟,梁启超的文化史和宋史,以及王国的魏基神谕金文和古代史。人们认为:"吴启昌研究学术,继承了王国魏的衣物;

从1925年11月开始,吴启昌开始记录和组织梁启超的清华演说,此后,梁启昌的许多演说都是用他的手写的。1927年下半年,吴启昌住在梁家,协助处理纸案。次年,德良启超推荐,吴启昌被南开大学聘用,开始到高等院校讲坛。

1929年1月,梁启超因病去世。9月棺材落葬时,吴启昌代表清华大学研究院全体学生在墓前讲话,深情的《梁启超先生的文字》也是他写的。此外,吴启昌还撰写了《梁仁公先生的遗产》、《梁仁恭先生晚年的言行》等文章,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43年末至1944年初,应胜利出版社的邀请,吴启昌写了《梁启超》,这是他的伟大著作。虽然这本书只有5万多字,但充满了对梁启超生平及其政治学思想的深情描写,书的风格、实物实例与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相似,吴启昌也成为梁启超李历的唯一弟子。"(吴启昌)把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天献给了他的导师,所以同学们,梁启超应该很满意,"北京大学教授夏晓红说。

梁启超对蒋百利、徐志摩、吴启昌这三位弟子都来自浙江海宁,都一直蓝眼、爱心,他们的个性和知识有很大的影响。三位浙江弟子也尊敬梁世,终身弟子。而且,江百利、徐志摩、吴启昌在梁世的指导下,志存高远,顾国民,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抗日战争和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四位师生英年早逝,徐志摩34岁,吴启昌40岁,四位师资最长的梁启超、蒋百利年仅56岁。

作者简介:柴维良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梅玄翔影鲁小满》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编辑、重写和网络传播所有作品著作权使用,否则本报将依据司法渠道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