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考古队在尾羽龙的化石中发现了携带细丝状色质的细胞。
发现这些细胞不仅非常完整,而且活跃,并且可能保留了有关尾羽龙的DNA信息,这震惊了世界。

同时,这让人想起:如果恐龙DNA被成功提取,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许能够复活恐龙?
它也被称为尾羽鸟,是一种生活在1.37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小动物脚亚恐龙。它的大小与今天的孔雀相似,前肢和尾巴上有羽毛,不像龙的羽毛,但非常接近现代鸟类的羽毛。
事实上,这块1.25亿年前的尾羽龙化石,早在今年9月25日,就被中国科学院团队在中国东北辽西朝阳地区发现。
之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小组对尾羽龙的化石进行了研究,并满怀期待地在其腿骨切片中发现了一组保存完好的软骨细胞。除了一些在健康状态下"石化"的软骨细胞外,还有一些软骨细胞即将凋亡。
最令人兴奋的是,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还发现,在一些恐龙软骨细胞中,尾羽龙的色质色素也可能被保存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生物体中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但它也由无数称为染色质的较小物质组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我们确定尾羽龙的色质,就意味着龙的DNA组成几乎是确定的。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它是什么物种,在它死亡后的500年内,它将失去一半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只要它死亡超过1000年,它体内的遗传信息就会完全消失。
那么问题来了,这条1.25亿年前的尾羽龙是如何保存其染色色素的呢?这是从尾羽龙的生活习惯开始的。
尾羽龙是一种种植的可食用恐龙,一般除了孵化蛋还会在陆地上停留一段时间,其他时候都是在河里、湖中生活。
但在白垩纪时期,尾羽龙生活的时候,火山爆发非常频繁,一些恐龙被火山灰深埋在地下,这也是现存白垩纪化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以当火山喷发时,一些生活在火山附近的尾龙在无法逃脱时,会被火山灰直接掩埋。火山灰中一些富含矿物质的细颗粒介质可以保护尾羽龙的内部结构免受外界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够在尾羽龙的化石中发现铬铁矿染色物质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恐龙基因物质第一次在中国被发现。中国恐龙遗传物质的第一次真正发现是在199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家在恐龙蛋上发现了一些珍贵的遗传片段。
在此之前,2020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小组还在美国蒙大拿州出土了鸭嘴龙骨软骨化石,发现了一组疑似DNA基因片段。
然而,已经证实,它们所持有的遗传信息都不如尾龙骨中发现的遗传信息好。
那么,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克隆再次"创造"这些恐龙呢?
事实上,自1997年克隆羊多莉问世以来,克隆技术一直在为各种科幻大片提供"技术支持",最著名的是"侏罗纪系列"。毕竟,用现代技术重新雕刻超远生物,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脑洞"。
过去也曾提出过类似的理论,但只是作为一个行不通的"科幻梦"。
克隆生物的必要先决条件是获取其DNA,否则所有后续假设都是空谈。然而,在过去,"活DNA"在世界各国很少被发现,这使得恐龙无法复活。
但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的这一新发现,为"不可能"创造了"可能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做恐龙的复活。
但那是在未来,但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很难复活恐龙。而且,除了克隆恐龙面临的技术难题外,我们还可能面临艰难的伦理抉择。
如果我们真的复活了恐龙,它们如何生存?
要知道今天的地球与6500万年前的自然环境完全不同,地球的霸主们可能根本无法适应。如果它们被释放到大自然中,它们很可能会攻击人类,因为它们无法捕获大量的猎物。
当然,面对现代长枪,甚至是恐龙,都很难避免被枪击。
到那时,我们来之不易的恐龙要么被用作科学研究的"小老鼠",要么在动物园展出。如果是这样,复活它们有什么意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能做到,你觉得有必要复活恐龙吗?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