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疫苗加强针头,显著提高猕猴抗体反应的免疫力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写道,他们对猕猴的研究表明,一种新的皇冠疫苗助推器可以增加猕猴中和抗体的浓度,并对它们具有高水平的保护作用。最新发现支持老年人、有健康状况的人和高暴露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提高。研究人员还确定,为原始新冠病毒开发的mRNA-1273疫苗和针对新型冠状病毒β变体的疫苗同样能够增强抗体反应并提供保护。
NEJM在以色列发表了一项与新的冠状mRNA疫苗接种相关的心肌炎研究
自从辉瑞接种疫苗后发现心肌炎病例以来,以色列卫生部一直在积极监测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的疫苗接种,性别,年龄和心脏研究发现,尽管心肌炎的总体发病率较低,但辉瑞接种疫苗后,特别是在接受第二剂疫苗后的年轻男性中,心肌炎发病率有所增加, 该研究于2021年10月6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向 2D 材质系列添加新成员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吴长征实验团队和吴晓军教授理论计算团队,成功实现了非范德韦层材料精密剥离,保持了二维材料的测量比例,为二维材料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新的2D材料显示出比块状材料高三个数量级的室温超离子电导率。
"孤儿受体"不再孤单!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信号接收器,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以来,骨骼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支撑和保护器官,而在过去的20年里,逐渐的研究发现,骨骼也可以作为分泌器官,通过分泌不同的骨源因子,影响骨骼外的各类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能量代谢等方面的调节。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高等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李翔的团队发现了骨钙素(OC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那么突出的神经胶质细胞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并首次为介导的骨钙素的新中枢功能定义了一种新的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PR37)。
人造鱼即将摆上餐桌
《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称,植物蛋白肉正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尊重。随着精制鱼类替代品开始吸引投资并进入美国其他地方和世界各地的餐馆,继续关注无鱼海鲜的人们表示,该行业可能处于爆发的边缘,由植物或实验室制成的鱼类或海鲜预计将成为食品行业的下一个前沿。
1326.77公斤!中国水稻种植沐产量创下世界新纪录
在农业农村厅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河北省科技厅、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乡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等单位的指导下,由7名专家组成, 在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经过现场实景试验,亩产量达到1326.77公斤,进而创下了水稻种植的新世界纪录。
520Wh/kg(1100 Wh/L)超高比锂金属电池研制成功
恩力动力(包括中国、日本、美国的Enpower固态电池公司)成功研制出一种实测重量能量密度为520 Wh/kg、实测体积能量密度为1100 Wh/L的软包锂金属二次电池,并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试和验证。这是继2021年3月15日与软银公司联合发布450 Wh / kg锂金属电池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第三届生物活性物质峰会成功举办
在10月22日举行的第三届生物活性物质-功能食品与肠道皮肤健康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伟介绍了她的新发现。我们研究的硫酸盐多糖能够在第一步中与冠状病毒的靶细胞结合,抑制它并防止其后续影响。"
新研究重新出现传统的植物染色方法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应用于该研究所植物和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研究团队最近在染色植物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开展了植物染色民族植物学及相关传统知识实地调查,在对大理白地区染料植物多样性和相关传统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23家传统染色植物及其传统染色知识。
第十一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在京召开
10月22日至24日,arms arms11第11届亚洲摇滚力学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ISRM)主办,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国国家组和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主办,主题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机遇与挑战"。
4个科学目标!科学家提出了"太阳立体探索"的想法
在近日举行的第711届象山科学大会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梦飞带领团队提出了太阳三维探测的思路。"如果该项目能够尽快建立起来,预计通过两次发射任务,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完成五点探测器的部署,并建立环状 eclarial 表面(地球轨道表面)和太阳极地区的综合三维探测系统,实现对太阳全球和太阳和地球空间的三维探测。"杨梦飞在会议报告中说。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是一个突破!人工分子机实现主动吸附
西北大学的一组科学家通过开发一种称为机械吸附的新吸附机制,在表面科学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表明,人工分子机器可以实现主动吸附。研究结果于2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项新研究表明,如何将人工分子机器(完全合成的分子成分产生类似机器的运动)嫁接到表面上,将高浓度的环分子聚集到表面上,储存大量能量。这项技术在催化剂、储能和环境恢复方面至关重要。
通过吃"饥饿"的癌细胞,有新的线索
在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癌症研究中,一组美国科学家描述了将卡路里限制在"饥饿"癌细胞上的最新线索 - 这是一种独特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饮食模式抑制胰腺癌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的目标不是推荐饮食,而是真正了解描述卡路里限制饮食如何抑制癌细胞生长并为新药的未来开发提供方向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俄罗斯已开发出一种用于镁合金设备防腐的复合涂层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化学研究所电化学系统和表面改性工艺部门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保护镁合金的高分子复合涂层。该方法可用于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缺陷少的表面结构。该研究由俄罗斯科学基金会资助,最近发表在《镁与合金杂志》上。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精密分析色质开放区蛋白-DNA转录机的"工具包"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的子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蛋白质-DNA转录机团队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伟/何福初团队的最新发现。结果表明,复旦大学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色质开放区转录蛋白机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微生物催化生物陶瓷在骨再生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标题为"微生物催化生物识别陶瓷促进骨再生",并申请了专利。吴成铁带领研究团队提出了微生物催化活性矿物质诱导骨骼的思路,并利用微生物催化作用构建了用于骨组织再生的生物陶瓷支架表面微纳米结构。该团队通过微生物催化,在传统陶瓷材料(硅酸盐)表面开发了生物活性纳米碳酸钙矿物,将传统陶瓷材料与基于微生物的活性材料相结合,用于骨组织工程。
天大本科生开发可用于6G通信设备的新材料
近日,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本科生余战在行业权威期刊《合金与化合物学报》上发表论文《锂基介质陶瓷的宽温度稳定性研究》,为5G毫米波器件成功研发出具有优异宽温稳定性的介质材料,相关技术也具有6G无线通信器件设计开发的潜力。
科学:刘金川院士设计3D打印使能合金
近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金川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钛合金。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刘金川说,它是一种亚稳态钛合金,具有前所未有的熔岩坩埚的微观结构。"这种独特的微观结构使合金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小晶粒结构,使合金具有超高强度,同时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均匀变形能力,并保持钛合金的低密度。
玉米籽粒蛋白积累机理研究进展顺利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宋仁涛在《新植物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通过研究玉米种子突变体mn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核糖体蛋白MN。MN位于线粒体和蛋白质体内。通过对MN s在蛋白质体内积累机理的研究,首次发现一种基于与22kD α-玉米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的非醇溶性蛋白质积累方法。
动物源性耐药基因和耐药细菌可长时间积聚在粉尘中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应光国教授、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小组白红等人研究了鸡和奶制品环境中大气传播的ARGs和ARBs(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原体)的传播模式和暴露风险,并评估了它们与农业职业群体和周围人群的接触情况。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环境国际》杂志上。
研究表明,睡得少,睡得更多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最近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即使考虑到早期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影响,睡眠时间较长的人和睡眠时间长的人也比睡眠适中的人更容易出现更多的认知能力下降。研究结果发表在Brain上。
2人死亡,9人受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实验室起火
据南京消防局:24日15时54分,南京消防119号接到报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校区实验室爆炸,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经完成。
2021年国家高等院校名单已经公布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国共有高等院校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机构2756所(本科生1270人,专业1486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256所。此名单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等院校。
北京大学医学院首家校外合作实体落户台州:推动建设医学科技平台
北京大学医学系的首个校外合作实体——北京大学医学系(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目前位于江苏省台州市医药高新区。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正式成立
10月24日,程序员节,北京大学正式宣布计算机学院正式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清担任名誉院长。这意味着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已经正式从一个系升级为一个独立的学院。新成立的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下设七所二级院校,分别是系统结构研究所、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软件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所、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尖端计算研究中心。
农业大学教授获得美国GFI研究基金的资助
近日,美国好食品研究所(GFI)研究所公布了2021年GFI全球开放研究基金的成果,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闫晓楠教授宣布,大豆蛋白仿生筋膜植物蛋白全肉制备技术项目获得批准和资助。据了解,GFI研究所是全球知名的植物性食品研究与推广机构,已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知名机构获得资助。
中国数学会2021年年会将公布三大数学奖项
10月23日,中国数学会2021年年会在昆明开幕,华洛源数学奖、陈省数学奖、钟家庆数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在本次大赛中,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陈毅航教授、浙江大学教授王淑仪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数学会华罗轩数学奖。黄文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被授予第十八届中国数学会陈省数学奖。曹培根博士,浙江大学,希伯来大学,陈洪歌博士,武汉大学,崔素萯博士,青海师范大学,高斌博士,比利时鲁汶法语大学,荣获中国数学会第十五届钟嘉庆数学奖。
葛勤生,中国妇科和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已去世,享年104岁
葛勤生,中国妇科内分泌学的先驱和创始人,国际知名的临床生殖内分泌学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高级教授,生殖内分泌学创始人,于10月24日11时5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4岁。葛勤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17年生于上海嘉定区。1936年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1942年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妇产科医学、教学和研究,是我国妇科内分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