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台机器人上阵,国家游泳中心测试赛用科技保障疫情防控

新京报(记者吴伟)记者10月26日从国家游泳中心获悉,23日至30日,北京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在国家游泳中心举行。作为测试赛的重中之重,体育场内安全检查环节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同时,"冰立方"引进了13台机器人,负责清洁、消毒、指导、防疫提示等工作,为"冰立方"搭建人工智能屏障提供协助。

13台机器人上阵,国家游泳中心测试赛用科技保障疫情防控

移动式测温防疫监督机器人。摄影:国家游泳中心

这个矮胖的机器人被称为"笨蛋",是冰立方中"勤劳"的机器人。它在会场来回巡查,提醒不戴口罩的人戴口罩,还要进行远程测温、观众指导等,一旦发现超标人员,立即主动沟通提示,并汇报管理人员;

13台机器人上阵,国家游泳中心测试赛用科技保障疫情防控

杀死机器人。摄影:国家游泳中心

长颈机器人是一种消毒机器人,既可以喷洒消毒,也可以进行紫外线消毒,设定消毒路线和时间,然后能够自行工作。扫地机器人外观红,它具有清洁、清洁、吸尘等功能。

13台机器人上阵,国家游泳中心测试赛用科技保障疫情防控

扫地机器人。摄影:国家游泳中心

在闭环中,5G馈送机器人也用于送货服务的某些领域,以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它采用5G室内多功能云技术,融合3D语义地图,结合激光雷达、超声波、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多模态自主导航和智能行走避障能力,可实现独立规划路径、自主避障、灵活完成智能馈送服务。

从媒体频道进入国家游泳中心,首先通过安检门。在这里,人脸识别安防系统自动比较人身上所穿证件上的信息,该人与该人,信息是一致的,在广播前"通过"发布。紧接着,在第二个防疫安检站,自动测温系统实时监测过往者的体温,并将其显示在大屏幕上。传球后,是体育场外最后一次防疫安防。身穿蓝色背心的志愿者们一个接一个地查看了来访者的48小时核酸检测证书,并在发布之前确认了阴性。

进入会场,左侧是防疫台,里面装有酒精湿巾、口罩、体温计、免洗消毒剂等防疫用品,旁边还站着一部免提消毒液自动清洗手机。

体育场入口处还设置了防疫站和自动手机清洗。记者发现,从入口到场馆外的安检门到场馆入口,共有4个防疫站,不止一部自动清洗手机,到处都印有"请戴口罩""请保持社交距离""洗手消毒"的标语。进入场馆,媒体观看区就在观众席内,只有一个出入口,是透明隔断和场馆,现场工作人员活动区隔离,在一个单独的位置。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会场还引进了防疫手持终端,验证健康码状态。只要手持终端的入场人员刷掉身份证,如果健康码正常,手持终端会立即打印出认证凭证。在需要查看健康宝的地方,入场人员只要出示一张凭证即可通过,避免拿手机反复点击查看健康宝藏的不便。

查看第 1 点

数字大屏幕打造"折叠空间"

24米长,7米宽,不断捕捉比赛。在Ice Cube竞技场,一个新的"巨型"智能屏幕吸引了受邀媒体记者,裁判,运动员等的特别关注。

这块大屏幕是全新探索《冰立方》的独特设计,它不仅头部更大——约170平方米,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小显示四个阵营的实时画面,而且,在运动员投掷冰壶时,大屏幕会实时绘制曲线, 这是场地团队正在测试和完善"冰壶赛道捕获"技术。这种创新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改善观看体验,协助运动员进行观察和判断。

"冰壶比赛被称为国际'冰上'棋',虽然没有激烈的肢体对抗,但也有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较量,既有技巧,也有策略。国家游泳中心场地运营团队后勤部副主任杨启勇表示,冰壶跑道是运动员比赛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场有这个大屏幕,不仅向观众展示冰壶运动轨迹,帮助他们解读冰壶运动,更让他们关注比赛双方的战略战术。"大屏幕充当了一个'折叠空间',丰富了观众的视角,为运动员在实施竞争策略时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屏幕,显示冰壶在场上的条件和轨迹,它非常有用,对我在球场上的表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一名参赛者在赛后说。

杨启勇表示,目前,团队领导和教练都非常认可大屏幕的存在。智能屏幕捕获的数据及其分析也会在比赛结束后以数据分析的形式提供给团队。

查看第 2 点

控制系统成就"智能场馆"

大屏幕只是《冰立方》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一个方面。为了积极践行"科技冬奥会"的理念,在从"水立方"向"冰立方"转型的过程中,大量高科技应用,让国家游泳中心实现了从普通场馆到"智能场馆"华丽同步转型。

"水冰转换"要求场地后台的机械设备、控制系统能够随着场地功能的需要而变化。为确保"冰立方"的室内环境条件符合冰壶比赛的要求,场馆设置了以4000多个传感器为主导的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湿度、PM2.5浓度等方面的变化。

杨启勇介绍,体育场下控制室新大屏幕,是一个智能建筑运维管理平台,它可以实时显示制冰系统、除湿系统、能源系统、票务系统、场馆设备系统等的运行智能控制。视觉能量控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场馆的能耗和碳排放。

除了控制系统,Ice Cube的智能技术无处不在,例如入口处带有蓝牙系统的温度检测传感器。这些机器不仅无接触地读取和收集数据,而且还通过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为场地提供智力支持,以提高服务效率。

查看第 3 点

健康汽车服务残疾运动员旅行

23日上午,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国家队从中国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出发,乘坐福利巴士前往比赛场地的"冰立方"。这些健康车辆专门从公共汽车上改装而来,以确保残疾运动员的旅行。

中国队的运动员纷纷走出管理中心,当管理中心的保安人员看到后,他立即放下了公共交通车辆的无障碍踏板,并将它们固定在定制踏板上。"公共汽车上的踏板很短,放下时很陡峭,当你连接到定制踏板时,坡度较慢,运动员很容易坐在轮椅上。"遇见北京"系列冬季运动会北京(日出)组委会交通运营及安保团队相关人员介绍,管理中心共放置6个定制踏板,可满足多支队伍集中出行。

将轮椅转入汽车后,运动员们停在轮椅停放区,团队帮助他们将地面固定在车轮上。一辆健康车辆一次最多可容纳六辆轮椅,其中两辆在停车区安装了四个锚栓,以固定轮椅并防止其在制动时向前滑动。

"运动员乘坐'特殊汽车'旅行,每支球队的车辆都固定好了。相关人员介绍,管理中心共有15辆福利车,每队12支队伍,比赛期间会拿同一辆车来回,其余3辆作为备用,满足临时车辆的需要,确保随时、任何时候都有汽车。

当汽车到达冰块时,工作人员还会将定制踏板抬起,放在门前,供运动员下车,"轮椅可以直接上下,还有上下踏板,非常方便。中国队运动员闫卓称赞了这辆幸福的汽车。在每场比赛中,车手和车辆在场地等待,直到比赛结束,然后将运动员送回管理中心。出发前和返程后,车辆将进行两次消毒,以确保防疫安全。

查看第 4 点

5G终端全力支持场馆运营、医疗救援等现场服务

"温度正常。"刚走到位于"冰立方"西门的测温区,一台涂有中国联通标志的"健康宝快速检测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中国联通提供了5G应用之一。

健康宝快速检测机有两个功能:体温测量和检查健康宝。人员通过温区,不再需要掏出手机密码,只需刷机身份证或健康保险证、老年证识别,即可显示体温、登记和健康码状态。

"它既满足了高效又防疫的要求。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陈刚表示,在本次大赛中,中国联通实施了多项5G应用,如"北京会议"测试活动服务网、"云访谈"等,用于活动服务。

为了做好"与北京接会"的5G通信安全和网络支持测试活动,中国联通在混合矿区和媒体车间等重点区域提供5G、WiFi等互联网接入。记者连接到北京2022 WiFi网络,在文件上输入注册码,就可以直接在体育场内连接wiFi,使用5G进行视频、图片等数据传输,10G图片、手指都可以下载,速度非常快。"媒体朋友可以使用更安全,更稳定的网络来报道事件。"陈刚说。

在赛后面试环节,也要靠5G通信安全来实现。记者和运动员被划分为不同的楼层和区域,每个楼层和区域都面对一个电视屏幕,通过5G信号的传输可以完成运动员的采访。这样的"云访谈"不仅响应了疫情防控状态下事件工作领域的特殊需求,而且利用了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有效保证了被采访者与记者之间的访谈实现实时传输。

同时,中国联通还推出了智能指挥调度系统,为国家游泳中心运营团队提供公网对讲终端和专属APP,全力支持支持团队运营、志愿者管理、场馆运营、医疗救援等现场服务。记者了解到,在"冰立方"中共有71台PUC对讲机,实现各领域之间的沟通,工作人员可以打开"冰天新闻"APP,通话、视频和远程指挥,满足调度需求。除了满足场馆的调度需求外,智能指挥调度系统还支持北京、延庆、张家口等地跑队的呼叫和视觉需求。

陈刚介绍,中国联通打造这批5G应用业务,还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运用,赋能科技、冬奥会、智慧冬奥会,展现中国科技实力。

新京报记者 吴伟

编辑:刘希贤《露西校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