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福州7月24日电(记者于旭)1949年,11岁的姜一子随父亲到台湾探亲。没想到,一周后,双方断绝了距离,他再也没有回到福州。
"那啊/怀旧是一个低矮的坟墓/我在外面/母亲在脑海里......"蒋逸子说,1988年他终于回到了福州,那东西不是人,崇府寺一直提供着母亲的名片。我去崇府寺哭了,我觉得我们再次成为母子的机会可能太少了。"

7月24日,由福建省历史文化研究所、福建省档案馆、福建广电电影集团共同发起的"档案"项目签约启动,纪录片《我家两岸的故事》在福建省福州市启动。中国通讯社记者 王东明
在台湾,蒋逸子是著名的中国画大师,他经常把自己的思绪放在家乡、家人身上。"我不能没有这片土地。姜义子,现在留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来。
台湾"38红旗手"姜培琪开玩笑称自己为"傻瓜的女儿"。他的父亲蒋七轩创业30多年,在他的祖籍福州连江县桂安村,将一片泥滩变成一座绿山,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温泉高尔夫球场,成为当地休闲旅游的名片。
"我父亲说,无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树根总会插在土里。回忆起死去的父亲,姜培琪怀旧地说。
24日,由福建省历史文化研究所、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广电电影集团联合合作的"档案"项目签约启动,纪录片《海峡两岸我们家的故事》开播。
纪录片《我家的两岸故事》以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我家的两岸故事》为题,最终将这些故事在每一集一个人物或家庭中拍摄,以季度播出的形式在电视一侧制作播出,并在两岸新媒体平台推送,形成紧密的历史渊源, 讲述台湾与形象IP的关系。
福建和台湾隔海相望,两地有着共同的根源。福建是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试验区。福建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台湾历史文化研究所,鼓励两岸专家学者、学生学习台湾历史文化"。
此次签约合作,"档案"项目将让躺在"档案"中对台湾历史记忆"活起来"、"站起来",散落在台湾人民中,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用真实生活和深刻诠释的"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人物及其动人的故事收集起来。烟台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陈秋平表示,档案中的人物和事件将被重新叙述,并以当下最热门新闻的形式灵活呈现。
同日,福建省档案馆向福建省历史文化研究所捐赠了档案书籍《藏台关系档案明清宫藏集》和《中国抗日战争全景》(玉台卷)",并举行了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抚台档案选集》新书的首映式。由福建省档案馆和福建省历史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海峡庄阁富士"档案和图片展览也同时在烟台历史文化研究所展出。
陈秋平说,台湾历史文化研究所将继续努力推动加强对台湾历史文化的研究、交流、展示和推广,继续深入挖掘和开发台湾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唤起当今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记忆, 促进两岸精神和谐,促进两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