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见过动物园里的孔雀开屏吧。游客们向孔雀晃晃手里艳丽的花伞,或是女孩子们穿了漂亮的花裙子,孔雀就不乐意了,它扭扭脖子,“哗”地打开自己缤纷的羽毛,好像要跟人比美呢。孔雀究竟为什么开屏,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19世纪,英国有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叫达尔文,他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在鸟类世界中,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每只雄鸟拥有的妻子越多,它的孩子也就越多,所以,任何能使雄鸟吸引雌鸟的特征都有利于繁殖后代,而雌鸟似乎更钟情于色彩艳丽、气宇轩昂的夫君,因此,雄鸟色彩艳丽的特征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得到了强化。德国的动物学家格日梅克赞同达尔文的观点,他在研究孔雀的习性时发现,当一只雄孔雀走近雌孔雀生活的大树或峭壁时,总是将身子向后斜一点,然后展开自己五彩缤纷的羽毛,以便让高处的雌孔雀们能看到自己美丽的彩屏,就好像在说:瞧我多神气,快来跟我一块儿玩吧。而那些高傲得像公主一样的雌孔雀却并不怎么漂亮,它们只有灰褐色的羽毛。达尔文的学说一度令人信服,但最近又有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不易被捕”假说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提出“不易被捕”假说的是英国的动物学家佩克和派克。他们认为,凡是善于发现敌害,或是活泼机灵、善于逃避敌害的鸟类,都有一身鲜艳的羽毛,它们似乎是有恃无恐,显示自己身手不凡。而不善于发现和逃避敌害的鸟,则必须善于隐藏自己,所以都不具备鲜艳的色彩。他们还解释说,在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鸟类中,因为雌鸟负有孵卵的任务,与雄鸟相比显得不活泼,所以雄鸟的色彩更为鲜艳。
这两位动物学家认为,活泼机灵、色彩鲜亮的雄鸟,大多是在空旷的地带向雌鸟“集体求婚”,而它们这样大胆,是因为美丽的羽毛能够吓退那些居心不良的捕捉者,比如孔雀开屏后尾巴上艳丽的斑点,不正像一只只大睁的眼睛吗?这可以迷惑其他动物。而那些在幽深的草丛中弹唱恋曲的鸟类,一般都是羽毛灰暗的。
我国的动物学家也认为,游客鲜艳的服装和大声的谈笑,都会刺激孔雀,引起它们的警惕或戒备。这时候孔雀开屏,是起到一种示威、防御的动作。
两种假说听上去都很有道理。到底谁说得对呢?或许有一天,你能解开这个谜。
屏幕前的你是否还有新的观点,评论区下留言吧,感谢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