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难忘的苏州笔|穆俊杰

难忘的苏州笔|穆俊杰

Instagram/新华社

最近翻阅旧稿件和作家书信时,在橱柜里发现了陆克文和李国文签署的协议副本。该协议规定:

1988年秋,由《人民日报》文学部、《苏州杂志》和《雨花》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一届苏州笔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和理论家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0年秋天,第二届苏州笔会会议由《人民日报》文学部、《苏州小说选集》、《苏州杂志》和《雨花》编辑部在苏州联合举办。

原定于1990年秋季召开的第二届苏州笔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召开。但在1988年秋天举办了第一届苏州笔会,给朋友,坦诚交流,认真活泼,有一种传统的"文艺沙龙"的味道,记忆深刻,长久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笔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与改革大多相同。我记得参加笔会时,有来自北京的范荣康、李国文、闫蓉、张杰、雷达、高宁等,来自天津的姜子龙,陆文福,叶志成,陆建华,周伟等来自江苏。

我们的笔式会议,就像一次会议,就像一次聊天。但是没有官方的修辞,这是一个聊天式的对话。我当时主持会议,请一些当时很受欢迎的作家先发言。首先,请允许我请荣先生发言。你为什么首先要保持冷静?因为我和她的丈夫范荣康同志在一个部门工作,他是我的领导。老范是老樊日报著名的"笔棒",评论写得非常好。我没有让他先发言,因为他不擅长文学批评,他也没有。我们俩住在同一个器官复合体里,比较熟悉,所以请先让她来,我不指望她会反对。他首先作了发言。她单枪匹马说:"我的'人到中年人'主角凯文·陆克文是模特,我以前的邻居是协和医院眼科医生,中年妇女,非常敬业。为了写一篇优秀的眼科医生,我去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的深度生活,主任也是女同性恋,也非常敬业,我从她的身体和经历中看到了值得钦佩的精神和感人的事迹。我还采访了其他眼科医生,并学到了很多关于这个故事的知识。总而言之,我塑造了陆克文的形象。《人到中年人》出版后,在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有陆克文式的人物,因此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共鸣。"

她讲完后,坐在她旁边的作家张杰继续发言。张杰和我也很熟悉,1985年访问西德时,我们分成不同的群体,但在柏林斯佩里河上的一艘游轮上,我为她做了翻译(粤语翻译,因为她的一位外来记者只懂英语和广东话),也是老熟人。她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说,'你说的是重翼!她打开它:"我没有写小说,我在一个国家机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每天都在改革中遇到很多问题。我认为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有了这项伟大的改革,中国就可以腾飞。但是,改革中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所以我写了《沉重的翅膀》。我在工作中提到的问题可能已经奠定了基础,因此参与改革的人反应很大。"

当话题进入改革议题时,会议气氛热烈,七张嘴无法停下脚步。我请蒋子龙谈谈如何写改革家乔厂长。在姜子龙开口之前,大家都对他开了个玩笑,这让笑话作者有些尴尬。他打断了话题,转过身来,说:"我们来谈谈改革吧。在我写完《乔工厂厂长任命》之后,很多朋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知道很多乔光普这样的厂长吗?您能介绍一个乔光普作为工厂总监给我们吗?"不是我们不理解乔宽宝是姜子龙笔下的人物,而是大家期待到处都是像乔广普这样的改革者。然后,姜子龙讲了很多乔广普的人物,讲述了他在做工作室主任时遇到的各种人物的故事。蒋子龙会发言,讲话也非常搞笑生动,大家都热烈鼓掌。

笔会第二天由江苏人叶其成主持。不用介绍,我们都知道老作家的这种善良,幸福。他写过小说、散文、剧本,是著名的老编辑,"不认识国王"。老实人更喜欢自我介绍,笑着说:"我叫叶志成,但不同的会议我有不同的名字。例如,要参加更多的老年人会议,就会介绍我是某人的儿子,这似乎可以提高我的知名度。参加一个艺术小组会议,说,我是某人的丈夫。因为我的妻子是苏州的知名演员,看来这次介绍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我。我参加了一个年轻人的会议,并介绍我是某人的父亲,因为我的儿子也开始写作,风格有点绿树成荫,所以介绍似乎在说我的教子很慷慨。总之,我是一个"儿子"、"老公"、"爸爸"等俗称,没有"叶诚"独立的个性和作风。但所谓的任何东西,反正都是一样的。"

在叶简明幽默的介绍之后,陆克文先生起身发言。改革开放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作品,写弄巷子人物的故事,如《巷子深处》、《小贩家》、《墙面人》《美食家》等,自诩为"小巷人物"系列。一些评论家将这些人物描述为胡同人物,并探索其人物的土壤,将其称为"寻根小说",甚至将其描述为"寻根小说先驱"。陆克文谦虚地介绍了这些人物的创作,说这些人物是他接触过的,甚至是很熟悉的朋友,他只是把他们想象出来,把他们放到了艺术的巅峰。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可谈。自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以来,陆克文没有搬到北京,甚至没有搬到南京。当局在苏州选了一所房子让他住。他自己也愿意住在苏州,他说这样更有利于他的创作。

会见时,一位同志说:"老陆,听说你住得好,到你家去看看,怎么样?"陆克文说:"欢迎大家!"第二天,周伟带我们步行到老路家。我们走进小巷,看到一栋单独的建筑,那是老卢的房子。楼上,老璐请他喝茶。每个人都在谈论它。有人说:"老路的生活条件真的很好,比北京、南京住的高层单位好多了。老路说:"住在这条胡同里,没有人打扰,远离南京,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会议,这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创作。"每个人都鼓掌打招呼。

这是我第一次能记起苏州笔会的一些插曲,不是一段回忆,而是献给那些已经逝去的朋友的记忆,为那些一直被忽视的人去接触当年的同龄人。我祝愿幸存的朋友们一切顺利!

2020年1月在北京

作者:缪俊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