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作者:历史客栈

2011年6月1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里,毛主席的孙子毛新余来看望一位老人,握着她的手说:"老人,我在这里感谢你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别是为了拯救我的叔叔和父亲。"

老人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因为这件事已经埋在她心里几十年了,从来没跟别人说过话,直到毛新余的到来,她才会把毛燕英的救助和毛延青的故事传遍世人世。

当时在秘密战线上工作的人名叫李云。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1930年11月14日,杨开辉去世后,该组织派出毛延英、毛延清、毛延龙三兄弟到上海,安置在大同幼儿园,地下党员董建武。

后来,上海的革命斗争形势越来越严重,中央专科受到极大破坏,大同幼儿园不能倒下,董建武把毛燕英三兄弟先安排在自己家里。在此期间,最年轻的毛延龙不幸去世,据说也失踪了。

有一次,董建武出国出差,暂时把毛泽东和毛延青安置在亲戚家。但当他回来时,他发现毛延英和毛延青已经不见了!

本来,亲戚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对自己的态度很差,毛艳英受不了白眼,把弟弟带走了,谁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董建武立即向上级汇报,组织开始搜寻。但是,没有消息。后来,组织把任务交给了李云,只告诉她,她的两个孩子都是烈士的后代,一个十三、四、一十一、二岁,其余的都是信息。

李云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搜索。但是,上海太大了,两个孩子的信息很少,即使为了保密,也没有描述外观的特征,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李云不能张贴通知,不能让别人帮忙找,只能一个人一街一街转弯,可想而知有多么困难。

有一天,她太累了,在城坛附近找到了一个粥摊位,想喝一碗粥。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离粥摊不远处,有两个破烂的孩子盯着这里,大概饿了,没有钱买。

煲煉摊主说,两个孩子已经在这里呆了很久,无家可归,一句话也没说。李云的内心,下意识地觉得,这两个孩子应该是自己的人。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于是李云把两个孩子拉到壶摊,邀请他们喝粥,问他们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然而,两个孩子都很警惕,一句话也没说。

李云也不敢多问,于是向上海地铁党组长冯雪峰汇报了情况。由冯雪峰证实,这两个孩子就是毛艳英和毛延青!

本来,毛艳英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说湖南话,很容易被人听到,所以跟哥哥傻了,一句话也不说。#历史上有哪些童年悲催的名人#

在确认了他们的身份后,该组织曾希望将他们送到延安,但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封锁,通往延安的道路很危险,最后该组织决定将他们俩送到苏联深造。

在董建武的多次接触下,最后由张学良挺身而出,毛延英和毛延青兄弟派往苏联。

不过,当时张学良并不知道这两个孩子是毛主席的孩子,直到几十年后,张学良激动地说:"我真的没想到,我会为毛主席做一件好事。当时,我只听董牧师的话,他说有三个孤儿想在苏联上学,缺钱,不知道董牧师说的两个孤儿的父母不在世,会是毛主席的儿子。"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说起李云的革命经历,也是很传奇的。

1915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两岁时随家人来到上海,接触进步思想,小学时加入团,初中后不久,就被组织到上海闸北丝绸厂组织工业运动。

由于工作出色,李云后来被推荐进入中央特支部,在陈云的带领下开展秘密工作。

李云晚年告诉记者:"想法很简单,家里很穷,穷人想转过身来,跟着共产党走,反对帝国主义。最令人难忘的是,上海总工会领导人当时正在和我们谈话,现在我记得很清楚,说了三点,一是严格遵守党的秘密,一是坚定自己的立场,三是坚决服从党的分配。"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在上海秘密工作期间,李云还参加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担任宋庆龄的联络人。

宋庆龄是我们党的近战同志,有一次,冯雪峰去找宋庆龄讨论救国大会的问题,宋庆龄提议找个联络人,方便工作联系。

经过中央的认真调查,并报周恩来批准,决定让中央专支部负责运输工作的李云担任宋庆龄和我们党的联络人。李云上任当天,周恩来亲自打电话给她,告诉她:"宋庆龄有政治影响力,她要你做点什么,一定要为她做。"

李云想起了周恩来的指示,从来不敢放慢自己的工作速度,让宋庆龄很满意。

其实,在联络非常危险的时候,因为国民党反动派非常严密的监视,李云每次见到宋庆龄,都要走几个小时,不停地绕着圈子,怕被敌人追上去。起初,李云每两三天就去一次,后来因为工作越来越多,每天要走,很辛苦,也很危险。不过,李云没有犯错,也没有抱怨,得到了组织和宋庆龄的高度认可。

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流浪,多亏这位中央特科高手,才幸免于难

1937年7月,周恩来上海,想见宋庆龄,讨论抗日计划,安排两人见面,就是李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因对李云的极大欣赏,邀请她担任中国福利协会秘书长。

后来,宋庆龄访问苏联后,看到苏人经营的少年宫很不错,回来开始推广,具体工作由李云主持。

在李云的多次奔跑下,中国第一座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开始运作。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亲手写下了"少年宫"字样。

在他的晚年,李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觉得我一生中没有浪费,为祖国做了一个小小的力量。"

2013年8月16日,李云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参考:解放日报、铁军、世纪风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