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逝者 | 数学家王元: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上留下足迹

作者:Beiqing.com

5月20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源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一些白脸学者拄着拐杖来到现场,送"老人"最后一程。

64年前,27岁的王源证明,哥德巴赫的假想命题"2加3",使中国学者首次站在世界著名数学问题的前列,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深刻地影响了潘承东、陈景润的后续研究。受华罗轩老师的影响,王源也向子孙后代提出了"有原汁原味、有挑战性的工作"的要求。但在生活中,王源更出名一点,他把自己隐藏在结果的背后。

逝者 | 数学家王元: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上留下足迹

中国科学院数学家、院士王源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他的同事和学生到现场表示敬意。摄影:张伟,新京报记者

"切断"文学爱好,专攻数学

1930年,王源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父亲在坎坷的旅程中抽出时间教他中文和算术,因为他的家人经常搬家。直到1940年,王源才开始进入小学。

小时候,王源并没有表现出数学天赋,他接受数学的新概念甚至比别人还要慢。他不想盲目死记硬背,设定公式,而是要找出真相,打破砂锅要求结束。

在一篇回忆大学生涯的文章中,王源坦言,高中最后两年学习不好,看了很多电影,所以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幸运的是,他的学院很快被并入浙江大学,分析家陈建功和几何学家苏边清都在数学系任教。要进入这样一个集体,王源强烈希望依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自己的面貌。他把自己的绘画、音乐等文学爱好"斩断",专攻数学。在大学里,王媛首先意识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同时也建立了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由于成绩优异,被陈建功、苏扁清推荐,被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离开浙江大学前,陈建功对他说:"你是我们嫁出去的'女儿',他是中国最好的数学家。"

初露头角的王源很快引起了华罗轩的注意。"他单独和我谈过,让我做数论。王源曾回忆说,数组中有两个讨论课,一个是理论的介绍,一个是哥德巴赫猜题。

挑战数学题,握手电脑摇动

哥德巴赫的猜谜研究是王源数学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

1742年,哥德巴赫在给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哥德巴赫假说(今天常见的猜测是欧拉的版本,其中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但两者都不能证明它。200年来,这个难题引起了世界各地数学家的注意。

1952年,22岁的王源挑战了这个数学问题。当时,哥德巴赫认为最好的国际纪录是"4加4",这是苏联科学家布赫西塔布在1940年创造的。

回忆起那段时间,王源说,他精力充沛,中午就打个盹,整晚不眠。由于宿舍和办公室在一个地方,当他累了,他休息了一两个小时,起床继续工作。当时,中国还没有电脑,数学系里唯一一台握手的电脑,被他一个人"承包"到坏了。王原曾辛辛苦苦地病了,但身体却微微回升,日夜不停地学习。

经过两年的努力,王源"一无所获",一度气馁,怀疑自己没有学过哥德巴赫所谓的天赋,还不如做他能做的工作。就在一位波兰科学家访问中国时,王源改进了他的文章,两人合作研究了在波兰发表的数论的功能。"当时,中国自己的年轻人能够与外国数学家合作发表论文,这是一件大事,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王源动摇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决心,决定继续研究论文的相关方向。

看着王源回放,华洛宇破口一句:"你做这些问题不是很重要,不是中心问题,你一定要坚持做哥德巴赫猜。"被老师'唤醒'后,王源重新焕发活力,用分析理论中的筛分法研究了哥德巴赫猜想,最终在1955年证明了命题"3加4"。当时,华老非常高兴,因为它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虽然远非1-1的证明,而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逝者 | 数学家王元: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上留下足迹

华罗轩、王源。/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

1957年,王源更进一步,证明"2加3"意味着每个足够大的偶数可以表示为最多两个素数加上最多三个素数的乘积。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这个研究领域跃上世界之巅。王媛此时只有27岁。他的开创性工作深深地影响了潘承东和陈景润的后续研究。

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选方法进行了重要的新改进后,证明了"1加2",即"陈氏定理"。

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为华罗轩撰写传记

20世纪50年代末,王源逐渐从哥德巴赫的猜测中淡出,开始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他与华罗轩合作,研究数值理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王源认为,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意味着熟悉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基本上是无用的。但他决定寻找一条新的路子,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点点研究逐渐深入。

两人在1973年证明的定理被称为"华旺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王源对这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数值理论被英国数学家哈代认为是最纯粹的无用数学领域,王源与他人的研究开辟了数值理论应用的新世界。

半个多年后,王源重新找回了他的文学爱好,花了10年时间写了一本关于他的老师华洛源的传记。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写传记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为了如实再现华罗轩的经历,并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王源尽可能多地收集历史资料,反复验证。1995年出版后,该书被国际知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翻译成英文,并在海外出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李文林,王源的学生和同事。他说,在《华洛轩传》中,王源重点介绍了华老对数学、人格魅力的突出贡献,但书中也提到华老方面并不完美。"一个人总是有两面性的,写一个人不能只写好话。正因为如此,读者才会感受到书中真实、亲密、恭敬的老人。"对于写王源传记的李文林这样的作家来说,王源总是要求他们写出他的缺点。

近年来,仍在研究计算理论的王源为研究所的发展而努力。由于他深厚的资历和巨大的贡献,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长者"。人们经常看到,瘦弱的"老人"蹒跚地走向学院自己的办公室。

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冯克勤和中国科学院退休教授孙淑玲都上过王源的课。告别仪式当天,两个八十多岁的人聚在一起向老师道别。这种离别唤起了他们与老师关系的许多回忆。冯克勤说,王渊晚年曾要求他与人合译一本外国计算理论集。"王老翻译了前十篇文章,为此他花了五六年的时间,自己写了手稿。"这可能是他翻译的最后一本书,但他实际上想做很多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是出于身体原因,"冯说。

教育子孙后代,以原创作品为目标

王源在教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曾说过,追求100分并不有趣,好奇心应该从小就开始。"我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去做,包括寻找方向和话题。你做什么并不重要,我根本不理解,我向你学习。"

数学家张守武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媛的学生,张守武是王媛的学生。他清楚地记得2006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回来上班,被王源叫到办公室的一幕。王媛给他看了一张纸,上面记下了王媛一生的成就。"他希望我们,后代,努力工作,瞄准原创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是浮躁,潜入水中学习。我希望经过十年的努力,我能拥有同一张纸。"

菲尔兹说,两人在一栋相邻的办公楼里,王经常给他业务指导。"他有很高的业务要求,曾说过我们单位会进人,只能录用学术水平最高的人。当谈到数学时,他只谈论其中最好的部分。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做过几十份工作,但可能有几十份工作是真正重要的,或者可以传承到世界各地,他非常重视这样的工作。"

在侄子郭海眼中,姨妈王源对家庭有着微妙的影响。"家里有一位大科学家,他从小就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他回忆说,13岁时,他参加了一次全国数学竞赛,获得了良好的排名,并且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初级班。"当时,全国媒体都在报道少年班,能进入少年班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但当我去找姨妈讨论这件事时,他劝我不要走捷径,一步一步。

后来,郭海参加了初中入学考试、高考,进入中国科学院留学留学。生活中"不走捷径"的态度一直影响着他。

冷漠名利,拒绝国外优惠条件

冷漠的名利是家人、同事和学生对王源评价最高的。

"王媛很谦虚,但任何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开创性在中国解析数论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从来没提过,"田先生说。冯克勤说,哥德巴赫猜测第一个成绩是王源做出的,但他一直在推陈景润的功劳,从不谈自己的成绩,这让同学们非常佩服。

王媛曾表示,他不在乎自己"笼罩在华洛轩和陈景润的光环中"的说法。他说,华老对一代数学家产生了影响,是中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用低烧干了几十年的数学,非常了不起。

"王媛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工作勤奋,不追求名利。冯可琴感觉,王源退伍了,有些单位给他名义上的职位,他拒绝了。他是最早提出"退休"的院士之一,也是提出不再当选的政协委员。

郭海说,他姑姑那一代人,在当时的物质极度贫困中,他们所有的智慧和青春都献给了国家。20世纪80年代,他的姨妈受美国大学邀请到国外讲课、讲课,并答应让他担任高级研究员一职,给他一张绿卡,拉开了国内与优良条件的差距,但王源拒绝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是一个正常人,不是天才,充其量是一个天才。他站了起来,指着房间天花板附近的蚊帐杆说:"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和地位,我很满意能为国家做贡献。"

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办公室退休的杨沙沙帮助照顾了王源的生活,陪他去医院参加活动。"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以性格著称。王老平时尽量不给别人惹麻烦,他从来没问过我,也很容易就不去找我。"

晚年,欧阳中士王源师傅,致力于书法。在他看来,数学和书法的审美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同的标准是线条美,简洁而真实就是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退休干部朱维章是"科学文化艺术收藏"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印象中,王源是一个低调温柔的人。"院士,王源的书法很好,人没有架子,有人要他要一幅画,他写信给家人。

今年5月14日,王源在北京病逝世。91岁的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数学生涯,但正如他的老师华洛轩所希望的那样,他对数学的贡献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

新京报记者 张伟实习生 王景轩

编辑:张磊 校对 刘宝清

来源:北京 News.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