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一、正史如铁,演义似火

对于刘备来言,他这一辈子,虽从草根逆袭,奇幻般的最终当上了皇帝,但恐怕最大的收获,便是跟关羽和张飞的“结拜”。

当然,这是基于《三国演义》里的内容。所谓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自那天的桃园之后,三国虽还未开始,三结义却横空出世,从此回旋不绝。

可谓是:演义若无三结义,纵称名著也枉然。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的演义谜来言,“桃园三结义”是永恒的“初恋感觉”。爱上三国,几乎都是从桃园开始!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虽后来,诸如笔者这样的,很多演义谜,接触到了三国的正史。但刘关张传奇却依旧鲜活无比,以至于都有点本能地拒绝一些三国正史的内容了。

比如在关羽死后,据三国正史等记载,刘备之所以发动夷陵之战,他最大的动机,其实是为了重夺荆州,替关羽报仇无非是个借口。但可惜“桃园的花太艳”,笔者还是不自觉地相信,替关羽报仇,是刘备必须要干的事,哪怕明知刘备不是关羽的大哥。

证据便是,刘晔所分析的的: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出自《三国志》)意思就是说,刘备和关羽的感情,如同父子一般,如今关羽被杀了,刘备若不能替关羽报仇,他还怎么带队伍?会让属下寒心的。

而《三国演义》则浪漫得多,直接把“夷陵之战”的起因,定位在“替关羽报仇”。且还增加了张飞的戏码:“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每次看到张三爷这句话时,笔者总莫名感动——大哥突然不再是大哥,而成了“陛下”,二哥却还是我的二哥(二兄),所以不给二哥报仇,那你就当你皇上陛下玩去吧,反正我张飞,永远都是“三弟”。

张三爷的这种话,谁受得了?所以刚被诸葛亮、赵云等人劝得平静下来的刘备,顿时急眼了,当即发话:“共伐东吴,以雪此恨!”这才是“桃花三结义”,刘关张的真正传奇!

正史如铁,演义似火,而刘关张,则是这团火的来源!

但再壮美的火焰,也终有熄灭之时,刘备还没发兵,张三爷就走了,随后刘备又夷陵惨败,逃回了白帝城。关羽和张飞的死,外加夷陵惨败,彻底击垮了年过花甲的刘备,身染重病。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二、刘备临死前,刘关张相约成神

话说这日夜晚,刘备独卧永安宫内,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哪料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咱先看下原文。

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

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

这是梦是真?《三国演义》根本没有写实,只说“扯定大哭,忽然惊觉”。若此场景是梦境,就不会用“惊觉”,而必然是“惊醒”,这才符合逻辑!那么为何《三国演义》,要用如此“不确定”的笔法呢?两点原因!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其一:成神的待遇。关羽和张飞,在刘备死前来见,是告知刘备,我们哥俩已经成神了(敕命为神),所以大哥,你其实不是死,而是也跟着“成神”,我们哥三“聚会不远”。

不信?好,那咱看关羽死后,魂魄来找刘备时的场景:关公泣告曰:“愿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讫,冷风骤起,关公不见。玄德忽然惊觉,乃是一梦!

故而,这是《三国演义》隐晦告知,刘备死后也成了神。自然刘关张这次最后相见,就不会梦境了。而是应享受的“成神待遇”。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其二:强化《三国演义》的主旨!之所以如此费尽心机地塑造“刘关张死后相约成神”,明眼人都懂,就是在强化主旨,即:尊刘贬曹!这是《三国演义》的灵魂,几乎所有著名故事,都是服务于此的。

表现形式则是,突出刘备的仁义,强化曹操的残暴等。哪怕临死前,都要进行渲染和对比。

刘备临死前,这里是“刘关张的重聚,相约死后成神”,咱再看曹操临死前,他也是看到了许多人,却是另一番模样!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三、曹操临死前看到了许多人

曹操死前最著名的事,就是杀掉了扁鹊。随后头疼病发作,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个梦:三马同槽!曹操大惊,召来贾诩解梦,贾诩当然挑着好听的说了,啥“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

曹操高兴了,真就信了!可当晚就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曹操一下子看到了许多人!咱们看下原文是如何说的。

当晚至三更,觉头目昏眩,乃起,伏几而卧。忽闻殿中声如裂帛,操惊视之,忽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

这二十余人,都是曹操所杀的!也就是说,在曹操临死前,齐齐出现,找曹操索命来了。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而曹操岂能束手就擒?于是“拔剑望空砍去,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操惊倒于地,近侍救出,迁于别宫养病。次夜,又闻殿外男女哭声不绝……”两天后,曹操指定曹丕接班,就撒手西去了。

显然,曹操在临死前的这个场景,也根本不是梦境!跟刘备临死前,刘关张相约成神,是一个套路的。不同点仅在于,曹操忒惨了点,等于生生是被,他刀下的冤魂索命而死的。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四、总论分析

当然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描写。依如笔者之前所言,无非是尊刘贬曹的手段。那么正史中呢?毕竟对三国,从来都是“正史、演义不分家”。

正史中,曹操和刘备之死,反过来了。

刘备死得很不甘和无奈。一个托孤诸葛亮,“君可自取”就看出来,刘备对蜀汉前途的担忧,可谓死不瞑目的感觉。

刘备死前,看见了关羽和张飞,那么曹操临死前呢?看见了二十余人

而曹操死得很实在和期待。曹操絮絮叨叨告知铜雀台的侍妾等人,我死后你们就住在铜雀台得了,做做针线手工啥的,根本没啥家国大事。因为曹操已经做好了一切,就等曹丕临门一脚称帝了。

如今问题来了,诸位读者朋友们,面对正史和演义中,曹操和刘备临死前的境遇,你们偏爱哪个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