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处理工程中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活性污泥法

作者:水处理人
水处理工程中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活性污泥法

在人类的悠久历史中,水的可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增加,全球用水需求也在上升,由此产生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恢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期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极大地促进了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 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微生物特性降解有机物,去除营养物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

自然界中的许多微生物具有分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处理污水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目前,生物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溶解和胶体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用于某些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盐离子的处理。

根据在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的不同氧气需求,污水的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在有氧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有氧生物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中溶解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细菌吸收。固体和胶体生物附着在细菌细胞上,细菌细胞被细菌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成溶解的物质,然后渗透到细胞中。

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如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将一些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细菌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转化为生物体的必需营养物质,形成新的细胞物质,使细菌逐渐生长繁殖, 产生更多的细菌。其他微生物在被喂食营养物质后,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生化反应。

当污水中有机物较多时(当它超过微生物寿命的需要时),合成部分增加,微生物总量迅速增加。当污水中没有足够的有机物时,一些微生物会饿死,它们的身体成为微生物另一部分的"食物",减少了微生物的总量。虽然微生物细胞物质也是有机物,但微生物悬浮在水中,相对而言,个体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凝结,可以与污水中的其他一些物质(包括一些吸附的有机物和一些无机氧化产物和细菌的排泄物)通过物理凝结在沉淀池中一起沉淀。

因此,好氧生物处理特别适用于溶解和胶体有机物的处理,因为这部分有机物不能通过沉淀法直接除去,而且利用生物法可以转化为无机物,另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物质,从而与污水分离。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沉积的污泥(含有大量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容易腐烂,应妥善处理。

用好氧处理污水,基本无异味,处理时间比较短,如果条件合适,一般可以去除80%~90%的BOD5,有时甚至高达95%以上。除了上面提到的活性污泥方法。生物过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和稳定池也是废水好氧处理的方法。习惯上将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称为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一、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

1. 活性污泥生态学及常见微生物

(1)有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能

(1)有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好氧反应污泥是由各种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均为少量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固体混合而成的絮状体或天鹅绒。

(2)有氧活性污泥的性质。各种活性污泥都有自己的颜色,含水量在99%左右,其相对密度为1.002~1.006,污泥的混合物和回流污泥略有不同,前者为1.002~1.003,后者为1.004~1.006;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天鹅绒尺寸为0.02至0.2mm,而表面积为20至100cm2 / mL;

(2)存在有氧活性污泥。好氧反应污泥在完全混合的曝气池中,因为曝气搅拌总是与污水完全混合,总是处于悬浮状态,均匀分布在曝气池中并处于剧烈运动中。从曝气池中任何一点去除的活性污泥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微生物组。推流曝气池各区域间微生物种群数量存在差异,微生物种类向推流方向增加。在每个片段的任何时候,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本质上是相同的。

(3)有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好氧反应性污泥(天鹅绒)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由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可以起絮凝作用,称为真菌基团。其他微生物在其上生长,如酵母,霉菌,线虫,藻类,原生动物和某些微型后动物(轮虫和线虫等)。因此,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是由最适合增殖絮凝菌的生态系统,以及营养、供氧、温度和pH等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其他微生物生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由于连续的人工氧化和污泥回流,曝气池不适合一些水生生物的生存。特别是那些比滚虫和线虫更大的种群以及那些具有长生命周期的种群。活性污泥中的主要生物种群是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其他种群,如剑水跳蚤属,甚至一些双翅幼虫偶尔可见。藻类在混合物中也可见,但很难生长。

活性污泥(天鹅绒)的主要细菌(显性细菌)来自土壤,河水,污水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其中大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胶质类固醇和复毛单核细胞,可占70%,以及其他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好氧反应污泥中的细菌能迅速稳定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自聚性和沉降性能。巴特菲尔德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细菌,这些污泥形成了形成天鹅绒颗粒的胶质细胞属。除了被分离到胶质类固醇属外,麦金尼还分离出几种可以形成天鹅绒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并发现许多细菌具有凝结,天鹅绒造粒特性。

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相对稳定,但当营养条件(污水类型、化学成分、浓度)、温度、供氧量、pH值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主要细菌种群(显性菌)发生变化。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的活性污泥中,有致病菌、致病真菌、致病变形虫(变形虫)、病毒、立克虫、支原体、衣原体、螺旋等病原微生物。

(4)有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通常以1L活性污泥混合物表示,其中有多少毫克的恒定重量的干固体,即MIS(混合液体悬浮固体,包括无机和有机固体),或多少毫克的恒定,干燥的挥发性固体,MLVSS(混合流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即代表有机固体 - 微生物)被表达。一般城市污水处理中,MLVSS与MLSS的比率为0。7 到 0.8 是合适的。MLSS保持在2000至3000mg / L。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MLSS保持在3000mg /L左右,高浓度的工业废水生物处理MLSS保持在3000至5000mg / L。lmL好氧活性污泥中有107至108个细菌。

2.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作用机理

好氧反应污泥的净化效果与水处理工程中的混凝剂相似,它可以絮凝有机和无机固体污染物,被称为"生物絮凝剂"。它还同时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的污染物。由于它由活微生物组成,可以自我繁殖,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反复使用,而化学混凝剂只能使用一次,因此活性污泥优于化学混凝剂。好氧反应污泥的净化机理如图1所示。

水处理工程中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活性污泥法

从图1可以看出,活性丝绒污泥中微生物的关系就是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好氧反应污泥天鹅绒吸附和有机物生物降解的过程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絮凝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天鹅绒颗粒中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步骤2是将水解细菌水解大分子在活性污泥中的天鹅绒颗粒作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将微生物细胞。污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被细菌直接吸收,在细菌中氧化和分解,其中代谢物被另一组细菌吸收,从而无机。第3步是让原生代和微型后动物吸收或吞噬未分解的有机物和游离细菌。

3.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

活性污泥的处理过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残留污泥清除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

水处理工程中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活性污泥法

污水和活性污泥的回流一起进入人体曝气池,形成混合物。曝气池是用曝气设备填充空气的生物反应器,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污水中,在活性污泥混合物中产生好氧代谢反应。曝气装置不仅将氧气输送到混合物中,而且还充当搅拌装置以使混合物悬浮(在某些曝气情况下会添加额外的混合设备)。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和微生物就可以充分传递和反应。然后混合流体人沉淀池,将混合物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进行固体分离,排出的沉淀池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大部分污泥流回曝气池,称为回流污泥,旨在保持曝气池中一定浓度的悬浮固体,即保持一定浓度的微生物。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导致微生物的增殖,这些微生物通常被排除在泥浆池底泥中,以保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称为残留污泥。残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排放环境之前应进行有效处理和处置,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4. 霉菌的作用

在微生物学领域,习惯上将神经胶质菌属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胶质基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所有与钹或粘液或明胶的絮凝细菌都相互结合,也称为真菌酵母,这是一个广泛的细菌学群体。如上所述,真菌基团是活性污泥(天鹅绒粒)结构和功能的中心,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除丝膨胀活性污泥外),是活性污泥的基本成分。其作用体现如下。

(1)具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能力。一旦细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有机物的去除率就会明显下降,甚至没有去除能力。

(2)真菌基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它为原始动物和微型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例如去除毒物,减少氧气消耗,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及提供食物。

(3)为后代和微型后动物提供附着的栖息地。

(4)具有指示作用。有氧活性污泥的性能可以通过凝胶结构的颜色,透明度,数量,粒径和密封性来测量。如新型细菌凝胶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严密,说明细菌凝胶群活力、吸附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陈化细菌,色泽暗,结构松散,活性不强,吸附氧化能力差。

5. 人造物和后动物微观的作用

后代动物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达到5000/mL,可占混合液体干重的5%~12%。

原始动物和微型后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水污染和自我净化中起着三个积极的作用。

(1) 表示效果。生物从劣等进化到更高。低级生物对环境适应性强,对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敏感。另一方面,高级生物,如钟虫和轮虫病,对溶解氧和毒物特别敏感。因此,污水出水口在水体中,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初始阶段或进水口的推流系统中,细菌大量生长,其他微生物很少或没有出现。随着污水净化和水的自净程度的提高,许多更高层次的微生物也相应出现。原生动物和微后动物出现的顺序是:细菌为植物性鞭毛虫-肉足(变形虫)动物鞭毛虫为游泳型纤毛虫,秸秆虫为固定型纤毛虫圆形虫。

产后动物和微型后动物的指示性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上述祖体和微后动物演替,根据其活性规律判断水质和污水处理程度,也判断活性污泥培养的成熟度。后代、微后动物与活性污泥培养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列于表1中。

水处理工程中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活性污泥法

在完全混合的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原始动物的种类没有在空间上被观察到(生物过滤器的垂直度存在空间差异)。随着活性污泥的逐渐成熟,混合物中优势的protrons物种将按顺序变化,从肉足和鞭打的优势动物开始。反过来,游泳纤毛虫,爬行动物纤毛虫,固定纤毛虫。

(2)根据本地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及处理后水质的好坏。爬行动物和固体纤毛虫与活性污泥絮紧密相连,一旦达到一定密度,沉积在第二个水槽池中的回流反流活性污泥就会返回曝气池,冲刷掉的动物大多是鞭打优势动物和游泳纤毛虫。

当活性污泥成熟时,其后代动物发育到一定数量,水质明显改善。新运营的曝气池或运行不良的曝气池,该池主要含有鞭打的本地动物和根足虫,只有少量纤毛毛虫;相比之下,水质良好的曝气池混合物,主要含有纤毛虫,只有少量鞭打型原生动物和变形虫。纤毛虫是一种有利的物种。常见的有斜管虫属、豆形虫属、纤毛虫属、狮身人面像属、铃虫属。这种污泥状态与水质和微生物种类的相关性是利用后代动物指示活性污泥处理厂水质的理论依据。

从铃虫属、滴虫属、凝胶状蠕虫属、多异形虫属、单毛虫属、银属、稻草虫属、漫游虫属、溶脂虫属、轮虫属等的出现表明,活性污泥正常,水质良好。当出现豆形虫属、草虫属、四膜虫属、家毛虫属、眼虫属等时,说明活性污泥结构疏松,水质差。线虫的存在表明缺氧。

(3)水质变化和运行中的问题也可以根据个体形态的变化和本地动物环境的变化过程来判断。以铃虫为例:当溶解氧不足或其他恶劣环境条件时,钟虫从正常虫体到囊体的进化会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铃虫的尾柄先脱落,然后虫子的后端长出次级纤毛环游动生活(常称为游铃虫),或者虫体变形,甚至呈长圆柱形,前端锁紧,纤毛环缩入体内,依靠次级纤毛环向相反方向游动。如果污水质量没有改善,虫体会变得越来越长,最终缩成一个圆形的囊,如果污水水质改善,虫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恢复其活动。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中,往往由于进水流量、有机物浓度、溶解氧、温度、pH值、有毒物质等突然变化影响了正常处理效果,使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水质测定可以知道水质的变化,但有机物浓度和有毒物质等的测定时间较长,因此常规测定不易做到。根据后代动物生长的规律性,初步判断污水净化程度,或根据后天动物个体形态和生长条件的变化,正常预测水质和运行条件。一旦发现后代动物形态和生长条件异常,就要及时分析哪些问题,及时解决。

(2)净化效果。lmL正常好氧活性污泥混合物有5000~20000只原生动物,其中70%~80%为纤毛虫,特别是小口铃虫、沟槽铃虫、肋形滑行虫、漫游虫频繁出现,起着重要作用,轮虫有100~200只。一些污水在转子蜗杆生长繁殖方面的优势,1mL的混合物达到500~1000。轮虫有转子虫属、旋翼虫属、椎虫属等。本地动物有多种营养类型,腐烂的营养鞭毛虫通过渗透从污水中吸收溶解的有机物。大多数原始动物是吞噬有机颗粒和游离细菌的动物营养素,以及其他在净化水质中起积极作用的微小生物。原体动物的数量和代谢途径仅次于细菌凝胶组,纯化效果不如细菌凝胶组大。然而,原始动物和微后动物不是吞咽食物的一种选择,它们吞咽有机颗粒,也吞咽封闭的细菌,因为它们的吞咽不会影响整体净化效果,所以它们不会危害净化效果。相反,由于原生动物的存在,特别是纤毛毛虫的存在,水质有了显着改善。纤毛虫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净化效果见表2。

水处理工程中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活性污泥法

6. 有氧活性污泥的培养

生产装置中活性污泥的培养是间歇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

(1)间歇性曝气培养

(1)物种的来源。来自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来自不同水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来自同一水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来自植物集水池或沉淀池的下部足部污泥,或扩建养殖后长时间流经厂的河淤泥。

(2)驯化。所有使用不同水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菌株的,使用前应进行驯化,用间歇性曝气培养方法驯化。先进的低浓度污水培养,曝气23h,沉淀1h,倒入液体,然后放入相同浓度的新鲜污水中,继续曝气培养。在3至7d下运行每个浓度,并通过镜面检查观察到活性污泥生长的增加。浓度可以调整为与先前浓度一起操作。经过污水浓度的逐步提高,至今已提高到原来的污水浓度。在驯化的早期阶段,活性污泥结构松散,游离细菌较多,并出现鞭毛虫和游泳纤毛虫。此时,活性污泥具有一定的沉降效果。在驯化过程中,可以从低到高级看到突起。在驯化的后期,游泳型纤毛虫主要存在,少数具有一定抗污染性的纤毛虫,如蜱虫。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较好,可见上层液体与沉淀污泥的边界,更清晰,驯化。但是,入口流量尚未达到设计值。

(3)栽培。用连续曝气培养取代驯化的活性污泥以继续培养。这一时期可以通过镜面检查和化学测定的指标进行分析,来衡量活性污泥培养的进度和成熟度:当看到活性污泥完全形成大颗粒絮状物时,其沉降性能好,曝气池混合物在lL罐中30min体积沉降比(SV30)达到50%以上, 污泥体积指数(SVI,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在100mL/g;镜面检查发现真菌群结构紧密,游离菌少;大量原生动物出现,以铃虫等固定纤毛虫为主,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贻贝、漫游昆虫、轮虫等;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MLSS达到约2000mg/L,当进水达到设计流量时,化学指标决定了水中COD和BOD5已明显下降,此时活性污泥培养进入成熟阶段,可转入正式运行阶段。如果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其水BOD5在200~300mg/L,MLSS保持在3000mg/L左右,溶解氧保持在2~3mg/L是合适的。

(2)连续曝气培养。除间歇性培养外,还提供连续培养。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凡是现成的和同一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株,可以通过连续曝气培养直接用于活性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的接种量根据曝气池的有效容积输入5%~10%,启动前几天可闷烧暴露,溶解氧保持在lmg/L左右,然后用小流量进入水中,每次调整一个流量梯度,保持一周左右的运行时间。随着进水流量的逐渐增加,溶解氧的浓度逐渐增加。当入口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如果工业废水中的BOD5在200~300mg/L,MLSS保持在3000mg/L左右,溶解氧保持在2~3mg/L。如果生活污水的取水量BOD5在150~250mg/L的MLSS中保持在2000mg/L左右,溶解氧可以保持在1~2mg/L。

要判断活性污泥是否成熟,还要看镜面检验和化学测定分析的指标。镜面检查的方法也是观察活性污泥在培养前期的生长状况,在向成熟期过渡的过程中,真菌群的结构是否从松散进化到紧密,原始动物是否从低级到高级被取代。当进水流量达到设计值时,如果细菌凝胶群的结构紧密,形成大的絮状颗粒,而初级动物的钟状虫等固体纤毛虫大量出现,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贻贝、漫游昆虫、轮虫等,即进入人体成熟期。

7.活性污泥法操作中微生物引起的问题

活性污泥在运行中最常见的故障是第二个水槽中泥浆的分离。污泥沉降问题的原因有污泥膨胀、非絮凝、微絮体、发泡和防硝化。这只是一个效果分类,它不是很精确,而且有一点点重叠。所有活跃的污泥沉降问题都是由污泥絮状物结构异常引起的。活性污泥颗粒的大小变化很大,从0.5至5.0米的游离单个细菌到直径超过1000 sm(lmm)的絮状物不等。絮凝体的最大尺寸取决于其粘合强度和曝气池中湍流剪切的大小。

絮状结构有两种类型: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微观结构是较小的絮状物(<直径为75米),球形,密度较大但相对容易断裂。这些絮状物中的大多数是由形成细菌的絮状物组成的。在曝气池湍流条件下很容易切成小颗粒。这种絮体虽然可以快速沉淀,但从大凝结液中切割出来的小颗粒需要较长的沉淀时间,可以随沉淀池排出,使最终水BOD5值上升,浊度明显上升。当丝质微生物出现时,出现宏观结构絮状物,微生物在丝质微生物周围凝结,形成较大的不规则絮状物,具有很强的抗剪切强度。

下面重点介绍污泥膨胀的形成及对策,并简要说明污泥沉降问题的其他原因。

(1)不凝结。非冷凝是由微观结构絮凝引起的现象。这是由于絮凝物变得不稳定和碎片化,或者由于过度曝气将絮状物切成碎片而形成的湍流引起的操作问题。也可能是细菌不能凝结成絮状物,微生物变成自由个体或非常小的团块。它们悬浮在沉淀池中,并随水连续流动。一般认为,非凝固是由于溶解氧浓度低,pH值低或冲击负荷低。污泥负荷应大于0.4kg/(kg.d),否则会出现不结露问题。一些有毒废水也可以形成微小的冷凝体。自由游动的原生动物,如肾病蠕虫属(未隔离)和蚱蜢属(未确定的物种),大量使用,虽然不影响污泥沉降性能,但也会使最终的水出现浑浊。

(2) 微小的絮状物。上文已经提到了显微组织絮状物的原因和显微组织絮状物引起的操作问题。含有微小絮凝物的污泥不会在水中形成高浓度,因为它的颗粒比非冷凝污泥大得多。离散的絮状物可以在水中用肉眼观察。微絮凝物通常是由于泥浆龄长(>5至6d)和低有机负荷(<0.2 kg/(kg.d))而形成的。因此,此问题经常发生在延迟曝气系统中。

(3)发泡。由于使用了不可降解的"硬"洗涤剂,因此曝气池中经常出现非常厚的白色泡沫。微生物诱导的泡沫是另一种非常致密的棕色泡沫,有时会出现在曝气池中。这种类型的泡沫是由某些noka属中丝滑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引起的,并且曝气系统的气泡进入人体。泡沫以致密而稳定的泡沫或厚厚的渣层的形式漂浮在池表面。漂浮在污泥中的气泡也可能是由抗硝化引起的。

气泡粘附在Noka菌属上的机制相当复杂。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丝滑的微生物在混合物中也具有很高的种群密度,但它不会引起污泥沉积质量问题。其原因是Noka属产生许多分支,使絮状体成为非常坚固的宏观结构,产生大而坚固,易于下沉的絮状体。

(4)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在曝气池的运行中,有时会出现污泥结构松动,沉降性能变差,随水漂浮,池外溢出异常现象,称为污泥膨胀。起初,虽然膨胀污泥比正常的活性污泥慢,但水质仍然很好。即使污泥膨胀更严重,仍然可能有清晰的上层液体,因为延伸的细丝过滤掉了形成浊度的细颗粒。只有当沉淀较差时,泥浆表面才会上升,使大型絮状物也溢出沉淀池,最终SS和B0D在水中上升。主要问题是污泥膨胀使污泥压缩性能变差,结果是许多稀薄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使池中的MLSS下降,导致水质不能满足要求,使曝气池运行失败。

理想絮凝体的沉降性能好;最终出水ss和浊度非常低;丝滑的细菌和絮状物的形成是平衡的;丝状细菌留在絮状物中,这增加了絮状物的强度并保护固定结构。即使少量的丝状细菌从污泥絮状物中突出,它们的长度也会缩小到足够小,不会影响污泥沉积。相比之下,肿胀的污泥有大量的丝状细菌从絮状物中突出。

有两种类型的可识别的膨胀污泥絮状物:第一种是从絮状物中突出的丝状细菌,它们连接各种絮状物(或桥)以形成丝状细菌和絮状体;第二类是更开放(或扩散)的结构,细菌沿着丝状细菌凝结形成相当细长的絮状物。絮凝体的形成,对沉淀的影响等取决于丝质微生物的类型。

已知约有25种丝状细菌会导致无活性污泥膨胀。活性污泥中的藻类尚未被发现会导致污泥膨胀。

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溶氧浓度低,污泥负荷率低,化粪池进水量大,营养不良和pH值低(<6.5)。

即使已知丝质微生物的属,也没有有效和实用的方法来控制优势物种。因此,操作人员需要使用控制操作条件的方法,根据指示性丝状微生物的外观操作曝气池,直到问题消失。主要方法如下。

(1)控制污泥负荷。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系统的正常负荷为0.2~0.45 kg/(kg.d)。当发生污泥膨胀时,可能会超出此范围。为防止膨胀,污泥负荷率应保持在正常负荷范围内。

(2)控制营养配比。曝气池的正常碳(在BOD5中),氮磷比为BOD5:N:P s 100:5:1。当BOD5:P高时,丝状微生物可以在体内储存多余的部位。当营养浓度不足时,丝质微生物仍然被储存,这增强了丝质微生物对絮状物形成细菌的竞争。

(3)控制DO浓度。为了防止丝状微生物的激增,池中的掺杂物一般应控制在2.0mg/L以上。因为防止污泥膨胀的最小溶氧浓度是污泥负荷F/M的函数。因此,当F/M增加时,最小DO浓度应相应增加。

(4)氯、臭氧或过氧化氢。这些化学物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丝状微生物的过度生长。

(5)流延凝剂。可以添加石灰,三氯化铁或聚合物絮凝剂以改善污泥絮凝,同时还可以增加絮凝物的强度。

(5)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当没有出现丝滑的微生物时,有时会发生污泥膨胀。这种膨胀与细菌的分散有关,当游离细菌产生细菌基质时,导致污泥膨胀,通常称为胶质基团的膨胀或粘性膨胀。这种失败是由于絮状物微观结构中产生的大量细胞外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具有糊状或果冻状外观,并且可以通过印度油墨抗染色与普通絮状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在对正常絮状物进行染色后,墨水将深入渗透到人体絮状物中,而具有细胞外聚合物的絮状物可以抵抗浸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