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作者:凌云发布

蓝天白云之下,清澈的泗水河流经村泗,村里的道路小路,前屋干净干爽,路边的木棉随风摇曳......随意走进凌云县的一个村庄,仿佛进入了一幅安静祥和的山水画。村庄复兴的号角声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蔓延开来。凌云土,美丽的鲁斯!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周昌福

多维度发展驱动一方产业蓬勃发展

一亩三分滋养的富饶"摇钱树",其中8个乡镇的潮彝乡兰台村村民,烟叶采收后继续种植红薯30亩,红薯成熟后卖给"渝水多彩田园复合风",年收入近15万元。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摄影:卢春莲

天立桑园风景如画,下A镇"渝水多彩田园情结"绿龙、桑叶不仅喂养蚕;"今年以来,全县共发放蚕种85.3万只,销售鲜茧达2729.09吨,产值超过1.4亿元。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金玉米成熟,凌云黑鸡、金冠鸡部分食物已经下落,鸡蛋、鸡都有凌云地方风味,市场100万只鸟供不应求。土地不闲置,因为凌云县的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一部分,广阔的农田是在玉米田里种大豆,有的在玉米田里种甘薯,有的在玉米田里种黑鸡、金冠鸡,秋收后种油菜吃油,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金黄的米浪唤醒了鸭子,汗水从脸上掉进了稻田里,那是幸福的盐水。沙利彝族村民罗伯春是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果实,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房屋、老婆、孩子,在一亩三分土地上学会种水稻,养殖鸭、冬蔬和蔬菜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罗晓峰

如今,凌云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桑叶园1220余亩、八角36万亩、鸡100多万亩......一个项目根据当地工商业特点和项目建设,为凌云农民致富铺平了道路。2020年,凌云的人均年收入将从五年前的4000多元增加到9800多元。

乡村打开"美容模式"

走进凌云县的一个村庄,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蜿蜒的村路干净整洁,色彩缤纷的壁画很漂亮,农家院子布局一致......从"乱"到治,因为治美,凌云县广阔的乡村环境正在悄然变美,实现美丽蝴蝶的改变。

道路干净整洁,依托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发展"四合一经济",在凌云县110个行政村,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韦弗补充道

"整条路都来了,碎片,木柴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植被。今天,生活环境非常舒适,空气特别好。平淮村民张桂林看着眼睛,心里高兴,赞叹村里的变化。

2016年以来,凌云县在彝族村汝坤村探索"党建、旅游、扶贫"模式,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功能等,使山区贫困村成为旅游"净红牌场"。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潮里驿镇书记邓国生告诉笔者:"自建设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整改工作以来,共拆迁房屋22处,拆除民营建筑,违法建筑2处,120平方米,整改乱扔垃圾150处,清理垃圾46处,画文化墙6块, 目前潮彝彝乡正在加紧行动,从细节上努力继续亮化、硬化、绿色,美化街道。"

目前,凌云县平淮村等村落已经一大批,通过实施科学规划,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亮点。凌云县也从旅游路线出发,打造标志性精品景区。平淮村下A镇以点面为主,逐步在村里推进人居环境和厕所工作的修复,同步打造"水、山、路、房"相互映衬,水清清光滑,清澈的海岸绿意盎然,和谐的乡村景观带多彩的景观。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光有一朵花不是春天,是汇集人才资源。

人才是国家繁荣,人才强是国家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管理人才原则","选择世界人才,用之用","在全社会发展人才,热爱人才,尊重人才,用风之才","让人才事业蓬勃发展"等等。

近年来,凌云县不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畅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激发技术人才热爱工作投入新活力,凌云县技能人才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上半年,凌云县拥有3万多名技术人才和1万多名高技能人才。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凌云县要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农村弱校建设。优先实施员工编制,"十三五"规划共招聘教师752人。计划到2021年培训262名教师。国家复检将于2021年初通过。学校前三年的总录取率为92.13%。小学入学率为99.78%,初中入学率为99.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88%。高中一级的总入学率为92.48%。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改革,连续10年超额完成全市招生规定。"小县职业教育"格局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已成为城市、全区一面旗帜。

文文任命滕周军职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