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端专访|张军大使:50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着“稳定器”作用

作者:澎湃新闻

于青,新闻部高级记者

今年是恢复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将于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隆重会议,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在中国的支持下,联合国可以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当前,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波动,世界经济难以复苏,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呼声日益高涨。

10月22日,外交部发布了《中美合作立场文件》。这份立场文件阐述了中国50年来对联合国各领域工作的突出贡献,阐述了中国在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全球发展、团结抗击疫情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1971年10月25日,大会第26届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权利。这是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地时间10月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接受 www.thepaper.cn 新闻专访,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全球疫情复苏、避免"新冷战"50周年的提问。

高端专访|张军大使:50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着“稳定器”作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张说,50年来,通过联合国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融入世界体系,与发展伙伴进行了广泛交流。

以下为采访全文:

新闻:今年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中国为联合国的崇高事业作出了贡献。您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张军: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权利。这是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第2758号决议首先是对历史不公正的纠正。被美国封锁,从1949年到1971年,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被挡在联合国之外22年,这是一场历史上对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的不公正,这是一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血腥斗争,所有中国人民历史上的不公正。2758号决议也有正义正义的历史,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打开了一扇窗。50年来,通过"不道德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融入世界体系,与发展伙伴进行了广泛交流。

对世界来说,联合国在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联合国作为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核心,具有真正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完整性。想象一下,如果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没有真正的代表。《联合国宪章》序言中的"正义"一词也成为一个空洞的词。50年来,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演变,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稳定器"作用,在多个议程上引领国际合作,为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纲领做出贡献,给世界带来和平的力量、发展的信心、稳定的期望和合作的红利。可以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使联合国更加值得信赖、更加强大和负责任,使世界更加和平、繁荣和美好。

新闻: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边机制。近两年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疫情下继续盛行。您认为如何充分发展联合国作为核心平台,进一步振兴后疫情时代的多边主义?中国将在这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张军: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和载体,成立76年来,联合国经历了冷战等一系列考验,彰显了多边主义的坚强生命力。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形势的叠加和百年疫情的共鸣,相互催化,南北发展差距、区域热点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也在发酵、放大,再次将人类社会推向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危机时期,我们需要加强联合国的团结与合作,更重要的是,维护和实践多边主义。正如各国领导人在去年九月《联合国成立75周年政治宣言》中强调的那样,多边主义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

喊口号很容易,关键是要看到行动。那些追随联合国的人会发现,一些国家热衷于对多边主义作出口头支持和纸面承诺,但当它们付诸具体行动时,就会暴露出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真面目。这是典型的"伪多边主义",对世界毫无好处。在后疫情时代,人类需要的是真正面向行动的多边主义。各国应将承诺付诸实践,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平等,不随意进行政治胁迫和单边制裁,坚持在全球治理中共同努力和分享,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说正话,做正确的事。

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始终是可持续的、可预测的和可靠的。习近平主席最近出席了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并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准确地概括了中国的作用: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是国际秩序的捍卫者,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习近平主席还系统阐述了中国的想法,宣布了一系列维护联合国中心作用、深化中美合作的重大举措,重点是团结抗疫、经济复苏、发展国际关系、改善全球治理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与各方一道,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努力把联合国建设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把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

新闻:新冠疫情的挑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此同时,中国制定了碳峰会和碳中和目标,宣布增加国家自主权,宣布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为应对全球挑战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次,在后疫情时代,您认为各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并开展合作?

张军:你提到的团结抗疫、气候变化、疫情后恢复,都是国际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联合国最重要的议程。当务之急仍然是早日实现全球抗击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这需要联合国加强协调和协调,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西方国家正在囤积疫苗,加剧了疫苗的不公平分配,并造成了人为的"免疫鸿沟"。他们应该反思自己,少囤积比自己需要的疫苗多,发展中国家就会少一些"菊门酒味,路有冻骨"的悲剧。中国一直将疫苗作为全球公益物,今年向外界提供20亿剂疫苗,并将随着产能的提高提供更多疫苗,通过实际行动为疫苗在全世界的公平公正分配做出贡献。

气候变化已成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威胁,国际社会需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共同行动、行动和应对。主要的症结在于气候融资的巨大差距。古特雷斯秘书长一再强调,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冲击的能力。发展中国家遭受了发达国家历史排放的后果,却得不到它们应得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发达国家应尽快兑现其先前的供资承诺,并在即将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设定新的量化供资目标。中国一直处于全球气候行动的最前沿。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这是中国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流行病后复苏的核心是发展。我们支持联合国制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终画面。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汇集智慧和努力,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强大、更绿色、更健康和共享的全球发展。这一倡议得到了联合国的热烈欢迎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许多发达国家都表示愿意参加。下一步,我们将与各方一道,加强各国之间的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见成效,实现更加平衡、包容、绿色、可持续的疫情后复苏。

新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早些时候在一次讲话中说,今天的世界需要避免"新冷战"。目前,国际社会仍有许多不稳定的冲突因素,大国关系仍有可能滑向恶性竞争甚至分裂冲突,对此你怎么看?如何有效避免"新冷战"的出现?

张军:不可否认,大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平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一再证明,大国如何共同生活,无论是对话还是对抗,合作还是分裂,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并影响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当今世界再次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头,国际社会对大国抱有更高的期望,希望它们团结起来合作,发挥领导和模范作用。

中国一贯主张,大国要大展宏图,带头讲平等、诚实、合作,拿出更大的模式和承诺,多下功夫,多做贡献。中国作为联合国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致力于国际事务,继承和平、和谐、和谐的理念,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没有,也不会,入侵,欺负别人,不会宣称王。我们认真履行了主要职责,为抗击疫情、地区热点问题、全球发展、气候变化、维护核不扩散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

出席第76届大会的王毅国务委员用四个字总结了大国在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履行职责、履行职责、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和行动。我们希望大国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四个字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不能再继续是我唯一的尊重,从"权力地位"走向施压人民,沉溺于冷战思维,拉帮搞小圈子,玩弄双重标准,对国际规则的使用规则, 不符合规则放弃。我们注意到,美国领导人最近表达了"新冷战"的愿望,国际社会正在等待美国采取具体行动兑现承诺,真正摒弃冷战思维,停止蓄意挑起对抗,在联合国平台上为世界利益做更多好事和实际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艳然

校对:刘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