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作者: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没有两个城市像深圳和香港那样经历过如此传奇和令人兴奋的发展。

香港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处于殖民统一起伏中的国际城市之一。深圳在一些外国国际大都市度过了短短的40年,成为中国新兴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两座"交汇"的城市从未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期待。"港深都市圈"的构想,最早是由港方提出的。

2007年底,在他担任香港特首时,他把"港深大都会"写进了他的施政报告,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不仅没有一帆风顺,甚至连深港的融合和发展也成为公开语境下的敏感词。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深度推进阶段,中央出台了《前海规划》,再次高标准推进深港合作。

在引入中央顶层设计后,香港特首林郑月轩近日发布《施政报告》,首次提到建设香港"北方都市圈"、深港"两城三圈"等"北上新战略"。

"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是深圳。林说,他稍后会把政策讲话发给深圳市委书记王伟忠,讨论如何连接下一步。一时间,"深港都市圈"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未来的"深港大都市"能否成为全球集资高地?香港北部都市圈会与深圳前海、河套竞争吗?梳理本周在深圳发生的事件可能会给出答案。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1.温馨新,乘势而上

今年10月14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典一周年暨重要讲话。"积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是总书记对深圳的明确要求之一。

不时学习,总是温暖和新奇。

13日,市委书记王伟忠带领团队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展调研,并主持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典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市长于伟忠、市政协主席林杰等市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伟忠强调,要牢记使命,感恩要锐意进取,奋起直追,乘势而上,努力跑出"深圳加速",打造"深圳优质",给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中央、省委和市人民交出一份优良的答卷。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有河景,西有前海,都是深港合作的国家战略平台。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典重要讲话中"指明"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谋划和建设良好的河仔-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市官员选择这个地方"温馨新",号召全市要乘势而上,态度明确,意义重大。

事实上,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和香港,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林正月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她也在庆祝会议现场。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希望深圳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首先尝试深化改革开放。

"所以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和深圳政府做了很多事情。林郑月娥透露,过去一年在香港和深圳成立了19个特别的工人阶级,以促进合作。

今年九月初,林郑月娥率领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前往深圳,签署四项合作协议,并启动四个项目。深港高层会议,双方首次向行政长官和深圳市委书记层面提出合作平台,凸显港深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一年的时间里,深圳和香港的合作变得更加密集和有效。

2.赴京赶考,深化改革

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全面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于1991年1月,其主要职能是向世界推广中国媒体。中国最新的内外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问题之一。

深圳市市长于伟忠应邀出席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无疑是一份"去北京赶考"、深圳"深化改革"上的成绩单。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结果非常好。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晨轩确认,深圳全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批40项授权项目中,有22项正式落地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另有18项进展有序推进。

局势令人鼓舞。翟伟忠表示,目前,全面改革工作已形成一批落地效应,加快推进一批好局面;

中央政府全权授权,深圳大胆先行。深圳全面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粤港澳两地规则和机制的融合,这无疑是加快深港合作的"能源瑰宝"。

据统计,在40个首批授权事项中,有28个分别在深圳和香港的重要合作平台——前海第一检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国际人才服务工作站等也分别落户前海。

专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深港两地规则实现"软衔接",另一方面,深港体系相互"隔江",也更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全面改革试点工作。这也是中央政府今年9月初印发的《前海纲要》,高规格推进前海"拓展区"的战略意图之一。

让中国的逻辑与国际规则在深港城市圈有机融合,让深港都市圈虹吸全球资本,外界也期待深港联手决裂。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3、有朋友"北上",不开心

《北方都市圈发展战略》在空间观念和战略思维上跨越了深港两国的行政边界。

"两城三圈"覆盖了香港北部都市圈、深港经济带和深圳最成熟的城市核心,包括刚刚"扩建"的江盖和前海。

香港发展的北上重点将考验深港合作机制能否升级。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强深港联手打造世界级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深圳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深圳未来、重要目标之一。

在9月初的深港高级别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王伟忠表示,近年来,深港两地建立了高效高效的"合作专项工作机制",推动双方在"推进联通"、"基础设施"硬连通"、体制机制"软连通"、深港人"心连通"等重大平台上取得重大进展, 深港关系变得更加稳定。

近日,王伟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示范区"。在推动深港合作方面,指出深圳将首先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推动与港澳规则的衔接、机制对接,丰富协调发展模式,搭建广东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试点平台。 香港和澳门。

本周来自深圳的好消息也是不断的。

10月12日,深圳在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这是中国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国债,对加快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建设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10月14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放,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意法半导体全球密封创新中心等18大科研项目平台签约入园,合作区进入高标准规划建设新阶段。

近日发布的《坪山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透露,"深港东铁"率先曝光。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港澳区域发展研究院副所长谢来峰表示,深圳建设深港东高铁的计划旨在加强深港东科技轴心的发展,通过罗湖港将深圳东部散布的科技园区和要素与香港连接起来。 形成深港科技产业新带,同时也强化了香港对东北广东的辐射驱动。

为了加强深圳和香港,深圳也在用行动来应对。

4. 深港都会区能否吸引全球资本?

专家分析,香港北部都市圈和深港城市圈的建设,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将对全球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未来20~30年,一个宏伟的变化是可以看到的,那就是香港经济重心不断向北上升,与深圳目前的城市核心区形成跨岸联动的大格局。

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红表示,深港合作已进入双向发展和面向前行的新阶段,无疑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刘国红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港制度,国际资源将汇聚到这一地区,深圳港岸经济带将成为世界级多元化、多元化创新创业和高科技发展的高地。

宋鼎预测,北方都市圈涉及的投资总额将极大,单靠香港,甚至大湾区城市群也难以承接,未来无疑将成为全球集资高地。

5、北方都市圈会与前海竞争,河水覆盖?

宋丁认为,香港北部都市圈的规划和发展将对深圳的整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深圳也感受到了明显的竞争压力。

北方都市圈、江水覆盖、前海、未来将成为全球资本和企业直接可比的"首要优先区"。

“深港大都会”:把全球的钱和人都吸引过来|深政一周

宋鼎分析,北方都市圈不仅能够拦截香港资本向北,甚至希望吸引深资本南下,尤其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北方都市圈会投资开发。因此,它们有可能成为未来资本的主要战场。

但他也认为,这些区域的定位存在差异,"火力集中点"也不同。例如,前海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而北方大都市区则注重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差异化越大,对于专业型投资的竞争力就越弱。

因此,他建议深圳和香港应进一步升级合作机制,以促进两个城市的差异化和共同发展。同时,他认为,香港的"北进"可能会促使深圳在中央政府和广东省的部署安排下启动综合应对战略。

刘国红认为,大都市群的崛起,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在你们兄弟旁边,而是你们更广阔的视角,在城市群之下,都在竞争。因此,只有携起手来,深圳和香港才能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深港两地要共同吸引全球关注,调动市场力量,探索一个不仅是空间发展,更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刘国红说。

结语

"中国治"的解决,要求深圳走出"加速",推进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示范区的建设。

香港联交所前行政总裁李晓嘉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中国要成为真正影响全球发展的经济体,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这意味着我们的规则与国际规则是相互兼容的。

李小加认为,如果中国的逻辑和国际规则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依靠中国的经济吸引力,世界的金钱,世界人民,世界的东西来吸引。

"那将是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他说。

主站:郭宝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