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在村中,村在园中——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创建郊野公园纪略

作者:上观新闻

金山的每一个街镇都有自己的故事,古镇的长廊,回龙公园的喷泉,以及在这片金山之地奋斗的人们......正在讲述金山的故事。

村边的农舍,被河流环绕,小岛星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村边的农舍,被河流环绕,小岛星光...日前,记者走进上海金山镇水库村,仿佛置身于水世界:村里水,村里园,"船轻轻漂浮,河水流过";

水库村美丽的乡村风光是上海金山区燕郊野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乡村振兴策略为郊野公园的发展带来新机遇。2013年上海启动郊野公园建设后,郊区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适应城市发展的都市游乐空间环境逐步形成,成为市民放松、游乐的好去处。针对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上海提出以"国家单位(村)计划"为主导,协调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陆镇水库村启动了水乡综合体建设计划。今年8月底,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三批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落。水库村通过湿地恢复,打造了森林与草岛湿地结合自然的郊野公园,以河流整治措施形成防洪、景观、生态为一体的复合体系,在郊野公园建设中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集聚优势、资源禀赋实力, 生态功能重要等特点,通过乡村风、乡村风光、村、村、村景观、村景观、水库村成为"水质好、水优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01 全区全面整改以整个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为主导

优化土地和空间格局

水在村中,村在园中——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创建郊野公园纪略

位于杭州湾畔的金山区水库村,水域面积占村总面积的40%,村里有33条中小河流,70多个岛屿点缀着它,使水库村呈现出蜿蜒的水路,蜿蜒的路径贯穿外观。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水库村产业匮乏,长期处于"经济弱村"的帽子之下。燕郊野公园于2018年启动建设后,建设规划在区域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形状塑造等方面的战略引领作用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各级领导坚持规划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一局一胜"的全区规划,村开发。作为规划建设的管理部门,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从规划准备之初就参与了水库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明确以土地综合治理为抓手,以农村单位和村的规划为主导, 优化水库村土地空间格局,整合项目、资金和资源,推进燕郊野公园、水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在具体实施推广中,上海金山规划资源局因地制宜,量身定做规划,提出了整区郊野公园的概念,并明确了水库村是郊野公园的第一区,优化形成"水园""水与水"的空间格局,将村庄划分为三大区域, 即北、中、南,并植入了亲子休闲、理想乡村居住、慢生活健康、高端度假、文化体验、精细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展示等诸多产业功能。今年3月22日,市政土地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燕郊野公园第一片区域建设的结束。

金山市规划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成光表示,陆镇市级土地整治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保护大都市农村耕地基础,涂上浓厚的生态底色,为金山村的振兴增添砖瓦, 为上海居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江南水韵"物超所值、品质、魅力"的郊野公园,真正成为"老百姓下乡的好去处"。同时,重塑大城市农村功能,为大都市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路径。

02 全国郊野公园规划及设计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水在村中,村在园中——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创建郊野公园纪略

目前,水库村土地整治项目开工建设,依托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关注水库村生态需求,重点研究农业地表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 保持自然生态的稳定形态,注重自然要素的促进和保护,使项目区成为具有生态景观、农田保护等特点的多功能生态节点。开放具有城市乡村特色的生态郊野公园,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水库村在各级政府的土地整治项目中齐聚一堂,全面推进,实现多渠道入水、一池蓄水、一自来水放水的要求,深入探索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规划管理与实践的实践, 形成了一条土地集约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一方面,以"产业兴企"为核心,调和农业旅游产业结构。水库村生态桉树贮藏、循环水生态养殖项目成功申报为市级重点现代农业项目,已投入使用,水库小学改造成军工文化体验金鹰训练营开通,泰和水草种植基地已投入使用,西瓜生产基地已申报...周边农舍、民宿等将陆续开业,对郊野公园的建设对行业的整体带动作用是显著的。

另一方面,以"生态宜居性"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保障。实行集中农户生活,已正式完成签约102户。昌裕路和水路路"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河道综合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神家12栋农舍作为住房改造试点实施工程已经完成,246个村民畜禽养殖已经完成,33段河道围栏已经拆除,村里"美丽家园基地"创造了94%...水库村就是努力使每栋房屋的地基"美丽起来",在保留原有生态质感的基础上,打造"微场",布局"微景观",形成"一步一个脚印,独具乐趣"的家庭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水库村在整个土地面积上都注重综合整改,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人。例如,试点完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股份制合作体制改革,以土地经营权的形式将农民转变为股东,以保障收入和年度红利的模式实现了农民财产收入的增加。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的方式转变为共同开发休闲水务度假区和再升级的方式,村集体持有10%的专项股权,保证投资人在经营活动中的底收入,此外每亩按指导价格向农户缴纳土地出让费,每年向村集体每亩2000元保证红利, 并享受企业经营超额利润红利。再入、建村中心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慧村、民政服务、文化活动、健康教育,让村民离村不出,享受各种便捷服务。

03 全地土地整治,让郊野公园

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色招牌"

水在村中,村在园中——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创建郊野公园纪略

作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重大举措,水库村实施的"全区规划、全区设计、统筹实施"的战略路径是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杠杆,撬动农村土地空间格局优化,推进农村资源要素重组,整合项目资金,有效配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生动实践。

为坚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金山土地整治将进一步以总体实施规划为目标,以实施项目需求为导向,按照"规划-项目-资金-时机"的工作思路,探索全区全要素规划整合、项目征集、资金聚合、时机耦合的实施路径, 构建全区全要素利用管理体系,推进优化自然资源空间结构和布局,落实"保护发展,守底线"双重责任,实现"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集乡土地和空间的开发与保护是提高质量的目标, 更高效、更平衡、更可持续。

今年7月,上海市农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发布,重点围绕"产业繁荣、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指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基本实现,150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任务。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水库村位于陆仙镇,因其高度的海洋文化和江南水韵特色资源禀赋,已明确为上海生态城建设建设的30个郊野公园之一。目前,《上海市郊区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在积极编制中,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产生活生态"、"农林水"融合、自然特色与文化品牌的融合;未来,郊野公园将成为上海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娱乐空间、促进乡村振兴的"金招牌"。

当记者和一队队员在水库村划艇穿梭时,两边的柳树随风摇曳,望着远处万亩鱼池如镜,小桥流水人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格。陆镇镇党委相关负责人,水库村将充分发挥水系发达的优势,通过水系的沟通,通过断水、河岸边坡生态景观处理,建设"遇见园""村园""湿地公园"等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水库村"面值", 关爱城郊外的乡村风光,让城里人在乡下体验到乡村的宁静和原有。

水在村中,村在园中——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创建郊野公园纪略

结束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日报、金山市规划资源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