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影《1921》发布新人物海报 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作者:CCTV6电影频道
电影《1921》发布新人物海报 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4月19日,郑大生联合导演黄建新将发布电影《1921》海报,将于7月1日上映。

也是在电影《古田君》成功刻画毛泽东之后,王仁君再次挑战伟人的角色。在拍摄古田军时,王仁君几乎交出了毛主席的全部历史资料。当第一批"1921"剧组给王仁君送去厚厚的书单时,王仁君说,70%的书本身都学过好几次了。但黄仁勋向王仁君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他能重读史料,专注于毛泽东从1893年到1922年的故事和思想,而不是回头看。他希望王仁军抛开伟人的思想包袱,真正进入董事长二十七八岁的时候青年的状态。

电影《1921》发布新人物海报 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电影《1921》中王仁君角色的海报

在组团的前两个月,王仁军从外在、内部两个层面,除了减少改造,练习庐山口音,反复重读《毛泽东早期手稿》和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花大量时间思考毛主席年轻时的精神世界,试图"塑造两神"塑造理想之心,但仍在探索通往民族之路。热血青年的救赎。这张曝光的海报展示了王仁军饰演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上海的时刻。当时,毛泽东在上海洗衣房工作,尝试"勤工俭学",这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现这一时期总统的形象。海报显示,他背着一大袋从客户家中取出的衣服,然后乘坐电车回到他工作的洗衣房。虽然衣着便衣,像普通的"工人",但阳光洒得饱满,容貌自信,眼睛明亮,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青年总统的活力和激情却充满了它。

"孩子决心出国"迎来革命之火"七八点太阳"照亮全中国

毛泽东自小便以来就立志于拯救国家、拯救人民,年仅17岁时离家出走学习,便写下了"孩子决心出国,学不归"。埋骨为什么桑树地,生活无处不在的青山"这样一篇非常大胆的名言。在他25岁之前,当他还是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时,他和蔡和森等人成立了进步组织新民社。

电影《1921》发布新人物海报 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1918年,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李大秀和陈独秀。在李大昭的带领下,毛泽东得以广泛阅读当时图书馆收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到湘后,他跟随李大昭的《周刊》,创办了《香江评论》,这是五四时期最杰出的革命出版物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为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编制了系列传单,带领学生到长沙学校。

毛泽东在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准备组建共产党时遇到了他。毛泽东和陈独秀讨论了他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关于自己信仰的言论,对毛泽东人生的这一关键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后来对陈独秀评价说:"他对我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人都大。今年夏天,毛泽东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电影《1921》发布新人物海报 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革命之火一点燃,陈独秀在各地积极推动成立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同时,写信给毛泽东,敦促他在湖南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在毛泽东的努力下,长沙共产党成立之初。1921年7月,毛泽东、何树恒代表长沙共产党成立之初,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毛泽东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密相连,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它是你的。你们的年轻人正在茁壮成长,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一样。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这是毛泽东给所有中国青年的信息,他用自己的青春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大胆、敢于为爱国青年而战的火花聚集、前进的追随,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他们推翻旧世界,再现"民族独立、人人平等"的新世界初心。

跑步不停减肥练习口音王仁君"造型神双"演绎伟人的青春

在2019年的电影《古田君》中,王仁君饰演36岁的毛泽东,他刚刚率领红军走出井冈山。观众普遍认为,他演绎了毛泽东"血腥、活力、信仰、坚守"的一面,充满革命的浪漫情怀。尽管他有成功的演艺经验,但对于1921年饰演28岁的毛泽东的王仁军来说,要展现不同年龄的差异,展现一个不太知名的毛泽东,是一个挑战。

《1921》给了王仁君发挥的空间。毛泽东年轻时,不仅有革命的激情和改变中国的远大抱负,还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正如导演黄建新所说,这位伟人的名字今天,虽然耳目璀璨,"但当时他们的状态其实和今天很多年轻人一样",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远见和希望。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来到上海,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租了一条在河同路(今安义路)租了一条生活,"每人每月只有3元零花钱,经常吃蚕豆煮熟的米饭和青菜豆腐汤",但他也会攒钱买进步杂志,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探索中国的必经之路。王仁俊在表演中捕捉到了这些细节,展现了少年毛泽东真实的气质和人生的一面,这是观众很少看到的。

电影《1921》发布新人物海报 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为了能够展现董事长从小就重视体育运动的精神,从两个月进入组到整个拍摄期,王仁军每天都像董事长一样坚持晨跑、夜跑,经常跑汗湿的衣服才休息。在影片中,导演需要展现毛泽东在上海各地奔跑的一套蒙太奇镜头,王仁俊几个月的辛苦奔跑工作却没有白花,不仅更接近毛泽东当时的少年状态,也让跑步姿势变得非常专业好看, 黄导游每次看到监视器王仁君跑步镜头,都称赞王仁君通过这种奔跑精神的姿态展现出董事长的年轻精神。这些细节,从侧面丰富了毛泽东青年的形象,让遥远的伟人瞬间变得亲近、立体。

对于这部剧,除了角色内心精神世界的洞悉之外,王仁君在造型、口音方面也提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为了更接近毛泽东年轻时的形象,王仁军特意减肥,最后到达了五官和身体贴近的年轻毛泽东,往往导致整个群体感到"太喜欢了"。而口音,在做张口是地道的湖南乡村声音外,王仁俊为了拍摄只有一句俄文台词,专门来学习,努力练习用庐山口音的俄语,只为让观众从细节上自然感知:这就是"小子"从湖南庐山出来。电影《1921》就是这样一批优秀创作团队的主力,为了创作出一部充满诚意和匠心的作品,力争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

(文章来源:1905电影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