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

作者: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 齐鲁点记者 孔伟

进入蔚山县高楼林立的村落,红顶白墙,湖两岸各有一座按比例尺排列的渔屋,每座渔屋上方整齐飘扬着党旗。鸭子蜂拥到湖边玩耍,上下船穿梭不停,在微山湖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渭河村位于渭山湖腹地,是典型的渔村,该村只有930亩的耕地,但拥有1万亩内池塘养殖面积,2775亩周边养殖面积。俗话说,靠山吃山吃水,这里的村民在前村支书孙茅东的带领下,写下了"当代景威"的故事。如今,该村有541户,1547人,沿江村,拥有货轮200余艘,运输总吨位30多万吨,是一个村民生活劳动、经济幸福、环境强的村庄。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

带头饲养螃蟹

集团开发运输

一直以来,鲁河村大部分村民从事水运,但大多使用水泥船,吨位小,市场竞争力强,安全性差,买不起新船扩大经营规模。孙茂东在做好市场调研和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两委"干部和党员的作用,运送大户,帮助村民办理担保贷款,为村民协调资金,购买最好的钢驳船。

村里从事运输的驳船和塔楼越来越多,但村民们独自一人在外面或依靠外国公司进行拖船,运输费用往往没有及时兑现,而且还被外国渔船挤了出去。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和村代表认真研究,决定以村集体的名义注册成立微山县兴义船运公司,将从事运输业务的村民投入管理,实现"拥抱取暖",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如今,兴义船务公司已拥有运输吨位30万吨,年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已成为乡镇航运业的骨干企业。

孙茂东组织村"两个委员会"实地考察,了解到螃蟹养殖效率高,他决定大胆尝试。当时,对于早已适应捕鱼的渔民来说,养殖河蟹非常奇怪,孙茂东这一举动不亚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孙茂东理解群众的疑惑,解释是多余的,做得好才是最有力的解释。他率先进行了实验,一年下来,螃蟹养殖成功,从此,渭河村的螃蟹养殖逐渐发展起来,池塘成了村民的宝库。2008年,孙茅东与另外三个村一起,在渭山县永胜市成立了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工业化养殖。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在蟹塘里设置了鲱鱼、南美白虾,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率。目前,整个村的蟹水面积达7000多亩,养殖场已成为村民的宝库。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

你并不富有

每个人都很富有

作为典型的渔村,该村拥有广阔的五大湖面,以及原有的湿地景观,简单的渔民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变得富有,你必须从水中写作。孙茅东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建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除了运输业、水产养殖业外,"第三步"就是振兴旅游业。

二十年前,鲁河村的第一家超市开业了。什么商品进入,在哪里购买...孙茂东手拉手教了微山湖社区便利店的老板丁大成,这是现在唯一的一家。

"我当时15岁,什么也做不了,他带我挨家挨户地教我如何买卖,就像有孩子的父母一样。丁大成回忆道:"不管是掉下来的大事,还是有芝麻的小事,孙茅东都在脑海中。也许那时他的健康状况不佳与这种辛劳有关。"

"自己的富不富,我们富叫富",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是孙茂东唯一的愿望。"当2000年代初交通不方便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好奇地来到这里,看到我们'在船上的村庄里',没有餐厅,在村民的房子里吃饭。在庐河村开一家超市的村民丁大成回忆说,2006年,一次实地考察让孙茂东萌生了将船只连接在一起,发展餐饮旅游的想法。

起初,村民们不了解,以为这是一个渔村,修好码头,建亭子,建酒店,投资资金会有效吗?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孙茂东率领村两个委员会,将景区周边的小景点、"农舍"和养殖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旅游合作社,引进水上旅游、渔业、赏园等旅游项目。"密山湖渔人水街"旅游品牌慢慢起步,游客走进村里,让村里的湖产品有了更广阔的销售范围,摸起鼓起口袋,村民们大笑起来。

"他带我们去致富,让每个家庭都得到掩盖。丁大成的眼睛里闪过泪水。"我说不清,但在我心里,他对我意义重大。

如今的渭河村,虽然村民们生活在水、水街和陆地村,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污水处理厂、电变压器、门到门船屋都可以使用净水和空调。在这里,船只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村民开玩笑地将其描述为"像城市中每个家庭的电动汽车"。全村先后建成湖中游乐场12个,渔场18个,钓鱼生态旅游点4个,改造高标准渔船20个。独特的北方渔民风情水街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每年接待游客11000人次。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

很难找到茅洞

村民的主骨

在焌河村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很难找到茅洞!无论遇到谁的困难,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自己村党支部书记孙茂东。

"我叫姬宝霞,是河里的村民,如果没有孙秘书,我早就要命了。2013年,31岁的村民姬宝霞因直肠癌住进了健康医院,有一段时间,她和丈夫杨冰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丈夫杨冰颤抖着拿起电话,第一想到的就是给孙秘书打电话,"孙秘书对他说:"杨冰,你的儿媳妇好小,赶紧去大医院检查治疗。说到这里,姬宝霞的眼睛湿润了。

后来,姬宝霞转入多家医院,大大小小的经历了六次手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欠了10多万元的外债。当夫妻俩绝望时,回到村里准备善后,孙茂东向全体村民募集了2万元左右,为姬宝霞申请了重大疾病救济,并帮助她联系北京医院接受治疗,最后,姬宝霞手术成功,病情没有复发。

"是孙秘书给了我重生的希望,救了我,救了我的家人。他是薇河村里亲密的人,是我们人民的主骨。姬宝霞抽泣着。

"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戚。这是孙茂东一直坚守承诺,也是他上一次下任。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

生命的最后几天

还在谈论发展

村民们很高兴,村子的样子也变了。然后他离开了...

"你说,秘书在哪里?"这些都是他所关心的小事。"庐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华明"向记者抱怨"。随着孙茂东组建了十多年的团队,华明可以说是对他的人民最了解的。"我带他去检查尸体,找出疾病。那时候,看医生、治医,都是我自己的经历。"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

2019年11月,孙茂东患上胆管胰腺癌,在北京接受切除手术。出院后,医生让他至少在床上躺3个月,但忙碌的孙茅东怎么能躺下呢?为了村子,他跑农村,办县,一直没有闲着。疫情防控期间,他穿着外套,腰部有排水管,坚持值班,每天开小船三次喊防范。看着生病的党支部书记还是为他们辛苦的,老百姓心里,都劝说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我是秘书,我不做,谁做的?""孙茂东说。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孙茂东对渭河的发展和村里的村民们最放心,他坐在轮椅上沿着渭河村,他打电话给村二委干部,对党旗雕塑说了三句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不起,伙计们!"'你们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给王书记(渭河一书记)最好的评价,支持他的工作!"

时至今日,在河村村委办公室的电脑上,"配备统计表的家庭船用厕所"和"农村污水处理"的文件仍然被详细列在桌上,这是两个村委会在孙茂东领导下一直坚持的习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小事如何,只要群众寻找村委会,都在随叫随到,随叫随到。

从贫穷到富裕,下降的规模是不均衡的。如今,鲁河村已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环境强的村落,村民们平安快乐地生活和工作,这些年来的变化是孙茂东留下的最好证明。

找记者、找报道、求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赤路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点情报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孙茂东:大湖和谐的掌舵者,百姓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