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湄潭茶事丨张天福的湄潭茶缘

作者:桃然居

张天府的美潭茶缘

曹玉强

1939年4月的一天,是春天盛开的时候,也是采茶和泡茶的繁忙季节。当时年仅三十零岁的张天福在福建省政府农业改良办公室茶叶改良田福安分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著名茶叶专家,从中央日报上看到国民政府将在重庆召开全国生产大会的消息, 其参与者名单包括他自己的名字。虽然有些惊讶,但他立即给驻永安的福建省政府农业改良办公室写了一封信,说要去重庆参加会议,改良部同意了,并派人办理交接手续。

于是,张天福匆匆出发,不停,先乘车到桂林,再转乘国民政府的重庆护航。

当他到达重庆时,离开会议还为时过早,张天福去拜访了他的两位老师:中央农业实验室主任谢家生,金陵大学农业学院原院长,中央农业实验室副主任沈宗汉,他也在金陵大学任教。

为了举行会议,5月3日上午,张天福还在附近的一家服装店提前订购了两套制服。傍晚,他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轰炸重庆的血腥混乱局面,更是增加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怨恨。

张天福在中央农业实验室等了几天,向行政委员会指定的全国生产大会报告。在代表们的招待会上,农业振兴委员会主任穆玉初指派他访问西南各省,然后返回会议。并告诉他,农业部计划在西南地区办一个茶叶试验场,该部要求他去四川、西康、贵州、云南等地,寻找一个更理想的地址。为此,张天福参加了中央农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公司联合派出的茶叶考察组,王涛、李连标、朱元林等专家准备前去参观。

湄潭茶事丨张天福的湄潭茶缘

只管去做。但我们都知道,张天府他们要去几个省,都位于青藏和云贵高原的山峽和峡谷中,路路崎岖,可以说艰辛程度,难以想象。为了规划路线,一是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另一是为了尽量减少徒步山水的痛苦,张天府会找一张地图,进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他考虑了每个要去的地方的地形,土壤,气候,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和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反复比较。

从成都、自贡、宜宾,到西康的雅安,从云南的昆明、曲靖,到贵州的遵义、安顺、贵阳、湄潭等地。他们一路匆匆而过,无情地看着祖国西南部的大江大山,却一路走过那些贫落后的乡镇,感觉有一种深深的触动,甚至有些痛苦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因此,为了尽快实施选址,每个地方,他们都反复勘察,仔细论证。

最后,经过反复比较,张天府花式位于北部城镇遵义东北70多公里处,山清澈的海水秀美潭。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冬季不冷,夏季无热,开阔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财产,是贵州高原上的古茶区,非常适合茶树的栽培和发展。而且湄潭离贵阳和重庆都不太远,交通也比较方便,适合打造茶叶科研和试验基地。

张天福觉得自己心中找到了理想的地方,直奔梅潭县政府去找当时的县长颜普泉,告诉他,中央茶叶试验场基地可能建在美潭。县长看到是农业部派人,也表示要在梅潭设立中心茶叶试验场基地,非常高兴,立即表示必须大力支持。

张天福回到重庆,他访问了农业部和中央农业实验室主任谢家生,沈宗瀚副主任做了详细的报告,并开始撰写《西南五省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张天福在报告中写道:"自抗战以来,中国垂死的茶叶出口贸易,打击更大......迫切需要在西南地区开发财富来源。......看西南各省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除西康市外,只有东南和西北几个雪线地区,没有适合生长的茶树,在四川产量最多,每年约20万负担,云南约8万负担,西康约8万负担,不到1万负担各...未来的发展是没有限制的。"

为期三天的全国生产大会如期在重庆沙坪大坝嘉陵饭店举行。会上,张天福以这份报告为会议提建议,引起一些主管部门高层的关心和重视,决定在美潭建立国家政府中央茶叶试验场(后命名为中央农业实验室梅潭实验茶园,简称中央实验茶园)。该提案后来被茶叶历史学家誉为"中国第一个茶叶提案"。

1939年9月,中央农业实验室与中国茶叶公司联合派王涛、张天福、李连标、朱元林等人到梅潭,在县城南门的学校坝区,开始建设中央实验茶园。经协商,梅潭县政府决定将益泉长寿宫和水府交给他们,作为茶园办公室,宿舍和茶叶加工厂;

到达美潭后,张天府不顾风尘,迅速拉开了准备工作的序幕,让梅潭这个偏远、舒适的小镇,一度因为的到来而开始热闹起来。在此期间,张天福除了开展一系列不间断的准备工作外,还邀请贵州气象研究所所长李良轩先生到梅潭考察,了解茶叶生长的气候,借用了省级气象研究所的设备,在那里设立了临时气象观测站。虽然观察工作没有花很长时间,也没有留下任何支持性的观察,但他和李良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至于后来在他的"牛棚"劳动改革中,遇到了被拘留的李良轩的儿子李启泰,他也津津乐道这件事,李启泰变得健忘,也教了李启泰很多茶叶知识。2015年,笔者在贵阳采访李启泰时,李启泰兴奋地跟我们聊起了他们鲜为人知的过去。

1939年11月的一天,张天福到经济部为中央实验茶园的建设工作,见到了曾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后任省政府主席陈毅顾问的徐学轩。徐邀请张天福担任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公司在崇安县联合经营的福建示范茶厂的董事,并要求他第二天从福建乘坐第一辆车到重庆。他还说,他每月的工资为300元(当时他可以买到100粒粮食),并说福建省主席陈毅曾答应任命他为省建设局技术主任。至于启动费,则为100万美元,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和福建省政府的一半。

事情来得有点突然,张天福也觉得很尴尬了一阵子,要"去贵州梅潭县组织中央茶叶试验场,事情才刚刚开始......"等等作为拒绝的理由。但对方的意思很坚定,不要让他反击。

湄潭茶事丨张天福的湄潭茶缘

经过一夜的曲折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张天福想到了家乡父亲昔日的厚望,想到了没有兄弟姐妹来照顾这位76岁的老人病重的父亲......天亮后,张天福终于做出了人生艰难的抉择:忍住割伤爱情的痛苦,回到家乡。为此,张天福还给农业部写了一封信,陈述了他受爱的原因。

就这样,在西南五省留下脚印的张天福,没时间跟老师们说再见,也没来得及回美潭交作业,然后带着遗憾,匆匆上车去福建接他。

当车子转了两天,来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路口,还有一个插曲:当时,江西省政府一名官员派来,拿着当时农业部顾问于炳文的复印件,署名"诚恳"电报,内容是恳切要求张天福无论如何返回重庆, 贵州美丹中央茶叶试验场组织。张天福自己已经决定了,虽然心里有些犹豫,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再加上车上同事们的强烈气馁,他也不得不继续往福州走。张天福于2017年6月4日去世,享年近108岁,此后再也没有去过美潭。

在张天福遗憾的告别后,农业部派出中央农业实验的刘伟志到梅潭接手张天福的筹备工作,并于1940年4月正式成立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室梅潭实验茶园,成为第一任主任。

虽然张天福没有留在美潭打造中央实验茶园,但美潭人总是怀着感激之情,牢记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决定。如此之多,以至于在2016年4月,70年后,在2009年4月和76年后,梅潭县委和县政府派出代表团到福建探望他,他100岁和106岁,并给他带来了问候和祝福。2017年6月4日,当美潭市民得知他的死讯时,也有人自发发微信、写诗,县委、县政府也组织了哀悼活动,举行了座谈会,远距离哀悼,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2009年4月,为了对美丹乡人的简单感受表示感谢,当时100岁的张天福喝完美丹人带给他的"美丹绿芽"茶后,也兴奋地给湄潭人写了一封个人便条:"遵义美丹——好水好茶。用这个词聊天,也是当年莫名其妙的茶刃吧的延续。

来源:微美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