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河镇新港村地图
地名档案记录,该村也被称为达兹营地。1980年,地名普查更名为新港村,因为大孜族营地具有歧视性,而且村地势高涨。
《新城分区》记载,沈阳市沈北新区普河镇新港村,原名TheZi Camp(大子营)。清初,司博伊拉里斯带着满族八旗兵来到这里扎营,组成了一个村庄。因为它是一个西布尔定居点,周围的汉族人称它为泰隆营。1980年,根据全国地名普查关于改变精神的侮辱少数民族的通知,并按村位于山地和改建营地为新岗位。
图伯特雕像
沈北新区司博文化广场上的图伯特雕像
图伯特(1755-1823),牛奶名Tukshan(Sibo意为小牛),Illaris。乾隆于 1755 年 5 月 8 日出生于盛京(今沈阳)北郊大子营(即子子营,今新港村)的一个司博家庭。图伯特是西波人中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在斯博人中广为人知,代代相传。
图伯特雕像的铭文
雕像周围浮雕
农历29年(1764年)4月中旬,清政府从圣京所属的17个城乡抽调司波官兵和4000多名家庭成员,迁往新疆伊犁。这是一段艰苦的旅程,10岁时,塔伯特在西进队,后来成长为西博人的杰出民族英雄。他是唯一一个参与过西博人西迁回沈阳的人,是沈阳和新疆西博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塔伯特最大的历史成就是带领公众建设查布查尔运河。历经六年,终于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挖了一条200多里的大运河,新开垦的土地7万多亩,年收割后,原来荒凉的荒野村子互相看了看,陌生人联系了起来。
因为龙口的悬崖被称为Chabuchar,类似于Sibo的"粮仓"一词,它们被称为Chabuchar运河。伊犁的西波军队和人民将塔伯特视为民族英雄和恩人,世世代代受到赞誉。
达齐集中营的西布尔氏族墓碑
上图为沈阳出版社1993年在大子营石墓碑上出版的222页、223页的《沈阳文物》记载
纪念碑原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普河乡大子营村,一座2米深的小桥,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纪念碑完整,纪念碑的头部是半圆形的,纪念碑的长度约为1。5米,约0.7米,约0。2米。因为纪念碑被压在桥下,只能看到裸露的一面,铭文长度10行,178字,其中29个字被压在石柱下,无法辨认。这座纪念碑建于1911年(清朝三年后),是西布尔·伊拉里克(Sibur Ilarics)为其最后祖先竖立的墓碑。铭文记载了满洲国第三项圈葬在满洲的祖先的名字和碑内埋藏的祖名,记录了司博族南迁史和族群融合的历史,是研究锡波族历史和东北少数民族历史的珍贵文物。据说,这座纪念碑是在沈北新区的西博西迁徙博物馆发掘和展出的。
中国西博博物馆大子营四博伊拉里墓碑的复制品
纪念碑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结的司博卷》,条目名称为"大孜营西博的伊拉里墓碑"。
伊拉里的,后来改姓为汉姓,为彝,个人改为胡姓。
新港村的照片由李学禅先生提供,我要感谢你!
文本|陈鑫
图片|李学岑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