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作者:史论纵横

1949年5月30日,上海解放的第三天,市长陈毅接到中共中央情报部代理部长李农的秘密信息,恳求陈毅帮助找到一位名叫李静安的同志,并告诉陈毅,这位同志对党组织非常重要, 如果他还活着,他会尽快被护送到北平;

1949年6月17日,陈毅以军委会的名义给上海公安局发了一条"008"信息:"1937年冬天,被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的李静安同志去了不明之地,特劳查。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公安一线的很多同志都感到困惑,李静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甚至让中央直接下令去寻找,也正如上海市长陈毅那么重视,而寻找这个人是死是活不知道的?

当然,谁也不会拒绝执行这么严重的命令,市公安局接到电报,通过线索找到了李静安的妻子尹慧英同志,通过从余慧英的了解得知原李静安不是他的真名,他原名李白。

上海解放后,尹慧英一直在寻找丈夫的下落,根据尹慧英获得的信息,李白很有可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死,但一直没有找到尸体。

此前,她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虹桥公墓、闸北松公园等地,发现了数百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活动人士的尸体,于慧英去辨认,仔细看了数百具尸体后,于慧英没有找到丈夫的尸体。

不久之后,该报刊登了在普山避暑山庄发现的100多名革命志愿者的遗体,余慧英再次去辨认,仍然没有找到丈夫的尸体。

找到丈夫身体的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仔细识别身体的过程是视力和精神的双重冲击,她想找到丈夫,如果丈夫死了,必须让他早点去土壤以获得安全感;

上海解放了,新中国即将建立,她和丈夫为争取的目标终于要实现,但在上海解放后的漫长日子里,尹慧英度过了这样的苦难,她以为丈夫有一天突然出现了,和她一起分享革命胜利的喜悦。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现实很快打破了于慧英心中仅存的幻想......

一天下午,上海市公安局蓬莱侦查人员在搜寻李白下落时获悉,5月7日晚,一名穿长衫的囚犯被带到一辆犯罪车上,后来听说他在浦东杨寺地区被枪杀。

据此,杨思区军政机关派人深入探访当地群众,终于在6月20日,在杨寺附近的一片荒地上,挖掘出12名归国革命者的遗体。

尹慧英来到现场,看到一身破旧的长衫,身上已经弹痕累累的身体,她一眼就认出这是丈夫李白的尸体。

尹慧英哭了,伤心欲绝,她以为老公会死,却没有想到牺牲,也要藏在这座野山里,那一刻,她恨敌心欲绝,发誓要为老公报仇,找到杀害李白的凶手......

李白和她在一次潜在的任务中相爱,1939年10月,当时23岁的瓦西惠英被上级指示去苏州河见一位同志,与他组成"家庭",假装是夫妻,她的任务就是掩护这位同志完成一项非常秘密的工作。

原来,尹慧英一直想在江南新四军的敌军基地工作,但对于上级交办的任务,她无法拒绝,于是勉强来到了苏州河上的指定地点。

用他的连接器,非常高,而且特别瘦,穿着一件长衬衫,外表也很清晰,这同志就是李白。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尹慧英认为,只有大绅士资本家的地主才能穿长衫,所以李白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上级领导早就给了于慧英"预防针",告诉她这是上海,李白同志是隐蔽的战友,他公开的职业是企业员工, 你让他穿上八路军的制服,还是硬装打扮?

尹慧英听着,尴尬地笑了,为了不露出裂痕,两个人住在一起,她亲眼目睹了李白夜复一日的工作态度,了解了自己的生活,逐渐发展出感情,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两人于1940年被组织批准成为真正的夫妻。

李白虽然不老,但他的历史很丰富,不到30岁,他当时已经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了。

李白本是湖南省浏阳市的一个普通农子,住在张坊区白石乡的一个偏僻村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13岁因为贫困辍学,为了谋生,父亲把他送到离家十几英里的"千元玉甸坊"当学徒。

学徒在老社会是一件很苦涩的事情,不仅没有工资,还要做各种家务,一旦做得不好,就会受到老板的惩罚,很年轻,李白已经看穿了老社会的不公。

1926年,在革命活动之风中,李白积极参加当地农民协会等组织,与农民一起开展农民运动,焚烧地主地主的地契,土地的地主的钱粮,为农民运动召开会议时站岗守卫,年仅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年轻的李白不仅亲自去参加红卫兵,还动员了许多年轻人参加,1928年7月,红卫兵与红军夜袭张方,赢得了武装暴乱的胜利,李白担任少先队队长。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1930年,随着革命基地的建立,李白和200多名青年一起到基地,正式加入工农红军,李白被任命为红四军宣传员,随军驻闽南及山西等地。

随着军事斗争的复杂性,沟通和沟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它首先可以传递信息,这在战争的成败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时,红军在第一次反"围攻"斗争中,夺取了一家广播电台,领导非常重视培训一批自己的情报人员的决定,于是举办了一次无线电训练班,年轻而博学的李白被选中参加训练班,参加训练班, 李白凭借着一支力量,很快掌握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运用,逐渐成为我军中的无线电通信。

1931年12月,赵伯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26路军在宁都暴动,改编为红五军,中央军委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到宁都工作。

正是凭借过硬的技术,李白很快被调到红13军担任广播队政治委员会,据当时13军报社书记员严子云回忆道:"别看李政委长一米八大,心可以好,没事。士兵的鞋子坏了,他把好草鞋悄悄地塞进了士兵的背包里;士兵生病了,他带水送药,冷哼冷问暖;他很快就去了电台团队,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老妇人"的称号。"

在李白的讲道下,优秀的无线电技术很快被传授给更多的通信战士。

红军长征后,红五军团负责庙宇,任务艰巨,而李白则率领100多人的无线电队,带着各种重型装备前行,不仅要战斗,还要完成收报工作。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领导看到李白太瘦,担心自己吃不下,给了他一匹马,但李白从不骑,要么用马扛机器,要么去其他生病的马,在长征中,李白经常对战友说:"只要我们在里面,那么收音机就进去了, 电波不能被打断..."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誓言。

在长征途中,有一支无线电队驻扎在贵州茅台村半山腰,正好赶上敌机轰炸,李白为了保护草屋门还竖起了两根天线杆,他不顾生命安全,指着天线杆踢了两只脚,让它站了起来, 敌机投下的炸弹在他不远处爆炸,李白立即引爆机枪,敌机被击中,一架敌机被击中,李白也变成了红军。

抵达陕西甘宁基地后,李白被调到红四军担任电台台长。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准备撤军,连同部队去一片鬼。

然而,李白并没有等待离境通知,而是接到了专项命令,一天晚上,中央军委王伟来到李白那里,告诉李白,抗日战争爆发后,情报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因为国民党的围攻, 与外界的接触一直是障碍。

为了开辟情报渠道,党中央决定任命一名同志在国通区设立秘密广播电台,李克农推荐李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李白虽然不情愿,但表示愿意服从党的指示,1937年10月,李白花名叫李霞,来到海滩,住在新门旅馆,负责向敌占区传达党中央的政策,以及收集敌人情报,然后转回党中央。

当时,上海八路军办公室主任李克农指派空乘人员屠作超和交通官员王少春到新闸旅社与李白取得联系,然后开始了建立秘密广播电台的任务。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陷落地区建立无线电台非常困难,建立电台所需的零件受到当局的严格限制购买,只能通过特殊渠道,少量购买,组装完电台所需的材料后,很难找到安全的电台房屋。

只有租界才比较安全,然而,"813"上海抗日战争,租界早已人满为患,经过党组织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法租界租了一栋三层楼,李克农有一位朋友单志义,正直,同情革命,儿子是医生,党组织决定把一楼作为诊所作为掩护, 二楼作为李白的家,三楼建广播电台。

一个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身份一定是有钱人的大主人,李白是地道的农村女人,而且行军多年,哪里就有嫂子的外表,所以李白要"学"如何做富人的爷爷,在吃喝茶上学, 而且每天都要到浅红酒绿的地方适应环境,为此,李柏感觉很扭曲,心也很不安,同志们都在前线奋力拼搏,而你却在上海度过时光?

有一次,李白激动地对战友们说:"战友们在战斗前流血,可是我住在这里舒适,心里不安啊!"

很快李白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他想,只有多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买得起战场上的战友,很快他就投入到了广播电台的建设工作中。

上海沦陷后,八路军办公室立即转入地下,在组织的安排下,李克农奉命离开上海,电台领导工作交给刘少文。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1938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广播电台终于成立,当晚,李白在家中拉上窗帘,收发器搬到写字台上,通电后,又开始给延安打电话,很快随着延安的回应,他知道收音机设置成功了。

因为它是电台的临时"拼凑",电源不稳定,在通知中,会有灯光和电钥匙的声音,无线电传输也会造成附近居民电压不稳定,使灯泡突然变暗。

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李白的空姐屠潮将调度员的功率从原来的75瓦降低到30瓦。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上海和延安相距太远,如果功率太小,经过干扰等因素,有些信息无法传递给延安。

为了解决这一局面,李白和屠坙潮凭借优秀的无线电技术经过反复测试,终于摸索出了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不仅相互联系和限制。

他们想出了一种新的报告方法,使用无线电天线作为掩护,选择在敌人侦察较少的凌晨发送和接收消息,这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清晨是一个人最困倦的时候,一天中的这个时候,李白悄悄起床,安装收音机,先把25瓦的灯泡装到5瓦,而外面的灯泡盖上一块黑布,为了静音,还在电钥匙的触摸点上放了一张小纸, 这样既避免了来自窗户的光线,又减少了声音。

经过李白同志等人的不懈努力,上海与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终于架起,中共中央通过上海可以将信息传递到全国各地,从这里到延安。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使用无线电的天线作为掩护,在零点和四点之间选择,人们在哪里睡觉,空中干扰和敌人侦察是相对罕见的。

鉴于李白电台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领导广播电台,中共中央于1939年2月派出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夺取了广播电台的领导权,他的公开身份是湖南万源绣的总经理。

五月,李白住的地方出了点问题,喝冰块指示李白从大楼里撤退,找另一个广播电台来设置。

在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后,于冰认为李白已经30多岁了,但独自一人,很难不容置疑,于是他决定找一个政治上可靠的女同性恋者在电台工作,打扮成李白的妻子,能更好地掩护李白,保护电台。

经过精心挑选,组织终于找到了一位已经入党的年轻女职工,于慧英、李白和余慧英很快住在普什路普什村18楼的一间屋子里。

根据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组织给他们买了几套普通的房,让他们喜欢一对普通的情侣藏在那里,邻居们也相信真相。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对抗阶段后,秘密电台的任务迅速增加,所有复杂的信息都要通过李白的广播电台传送到延安。

夏天,李白白天门窗关上、湿漉漉的,信息传出去,冬天,气温很低,李白在冻紫手指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电报,在李柏发、尹慧英会站在窗前或门前, 观察周围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李白停止收发举报。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此期间,毛泽东写了许多重要文章,如《放开抗日势力,抵抗反共顽固分子的进攻》、《团结到底》、《揭露远东慕尼黑的阴谋》、《论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以及党中央在陷害地区与人民斗争的具体指标, 都经过了李白。

为了减少交通官员的出现,有时于慧英和李白假装走路,秘密电悄悄送到交通服务员手中,两人的默契配合,并逐渐产生爱情,经党组织批准,两人于1940年秋结婚。

随着工作量的增加,用旧零件拼凑而成的车站经常出现故障,大大降低了李白收报的效率。

虽然李白拥有强大的无线电技术,但都是在报社服务,不精通无线电维修,一旦电台出现复杂故障,就得找机组人员来修理,维修越来越频繁,暴露的风险越来越大,也让李白有了学习飞机的思路, 他想,如果他能把电台修好,这样当电台出现小问题时,总不要找到空乘人员。

对于李白的想法来说,喝冰是很讨人喜欢的,为此,党组织在威海威路"338"开了一家福盛电台公司,有前空乘人员伪装成老板的潮,李白做记账室先生,两层楼公司,一楼作为公司,二楼两房作为李白夫妇和屠超家住处。

在两层楼的中间有一个4平方米的凉亭,非常隐蔽,用来放收音机,让李白不仅可以学习随大潮维护无线电技术,不出问题,而且易于维修。

当然,作为一家"民营无线电公司",必须开一家企业,否则很容易曝光,他们主要是修收音机,因为技术水平高,费用低,公司生意很快就好转了,附近的人都派去修理收音机,而李白则在潮流的引导下, 从容学习收音机的安装和维护技术。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喝冰

经过半年的学习,到1941年春天,李白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修复无线电台,党组织决定让李白和屠潮退出"338"。

1942年7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李白暂时搬到了福李路福陆村10号,在那里他们打算建立一个广播电台。

然而,在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中,英法两国将不再容忍,很快将军队开放为让步,并公开追捕共产党人,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

为了收报,李白将电台的功率降低到只有15瓦,但万万并不认为日本已经更新了无线电雷达探测技术,很快就把李白关了起来,发了电报。

8月14日晚,李白照常在阁楼上发电报,突然数十名日本宪兵便衣特工爬过栅栏,闯入李白家。

当尹慧英发现一楼时,立即上楼通知李白,李白尽快发送最后一段消息,然后又发了三条"再见",暗示远处的战友在这里走出困境,然后开始拆解配电机,然后躲起来。

敌人闯入后,不仅分手开始寻找电台,很快发现在楼上已经被打成一堆部分的电台,虽然李白一再解释说这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一个狡猾的日本人,拿起李白的手说,指着骡子的手指说: "你们是老资格!""

李白和尹慧英很快被逮捕入狱,敌人折磨李白,没有任何效果,于是他们叫出了一块尹慧英,看他们打败李白,以便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当时,李白被绑在虎凳上,敌人反复在他的脚跟上放砖头,然后问他们是去延安还是重庆。

李白和余慧英通过这次调研,猜测日本人没有掌握真相,于是坚持声称自己是为朋友了解生意情况,做投机来扭转生意。

敌人看到李白没有说实话,继续使用酷刑,不仅用虎钳拔掉了他的指甲,还给他用电刑,但李白已经忍住了,尹慧英眼神惺惺,心痛欲绝,她还是没出卖组织。

在党组织的营救下,一个月后,敌人首先释放了于慧英,敌人派了一名特工跟踪她,想抓捕更多的人,但敌人的伎俩很快就被于慧英认出,并没有直接去党组织,而是回到工厂工作。

为了营救李白,潘汉年亲自出马,利用特殊关系,李白引渡到王伪76特工总部,甚至在去找王伪特工总部镇江站之前,也是共产党叛徒胡俊和,让他帮忙找路,如果不是被迫,潘汉年绝不会去找叛徒帮忙。

在"76"中,李白仍然坚称自己的电台是"民营商业电台",当时上海租界的猜测不多,大商人认为民营电台也是经常发生的,在被拘留六个月后,在一家酒店担保后,"76"释放了李白。

李白于1943年5月10日获释,但仍受到敌人的监视,敌人要求他不要离开上海,随时被传讯,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无法开展工作,不得不停职。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潘汉年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李白和妻子在威海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开了一家糖果店,当时他们有了孩子,生活很艰难,但李白多次向该组织申请工作。

尹慧英安慰他,说:"一会儿没有好契合,你就无法工作。"

李白道:"惠英啊,敌人打断了我的骨头,却没有摧毁我的意志。当我想到敌人对我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暴行时,我感到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有责任感。"

鉴于这种情况,鉴于李白的状态,于冰本来想安排他继续与新四军一起工作,但李白却因为准备行李时交通线被堵住了而无法离开。

当时,王伪"76"探员看到了日本河,还在重庆那边找了回去的路,于是找到了李白,让李白为重庆报,李白最初并不同意,但害怕遭到报复,才同意了,然后作为"重庆报社办事员"为国民党和王昇为伪作。

不过,李白有自己的小九九,也就是用自己的收音机,然后用特殊的频率和呼号,把红色的电波送到延安去。

在延安的山洞里,当和李白对接的报社职员接到李白的呼号时,他兴奋地说:"李白出来了!李白出来了!但是等等,我们已经等了一整年了。老李真的可以做到,用敌人的无线电再做一次。"

不久,重庆和南京报纸的重要内容被李白及时利用广播电台传送到延安。

到1944年秋,李白的组织关系已经转移到潘汉年领导的中央情报局,党组织他进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利用敌方广播电台为党工作。

李白随后化名李静安,随妻子余慧英离开上海,转移到浙江门,但不久之后,战区内的战争也开始收紧,李白被命令离开现场,在撤退时,李白扛着无线电台在船上被国民党士兵发现, 李白拿出自己的证件,敌人不认账,直接逮捕了他。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李白的故居

然而,李白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被地下党组织派人干预,李白和妻子第二天就被释放了。

日本投降后,李白和余惠英于1945年10月回到上海,在张的领导下继续努力接收和接收情报,但随着国民党反共倾向的曝光,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勤活动猖獗,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工作开始变得困难。

即便如此,李白还是在黄都路107号设立了广播电台,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用一个只有7瓦特功率的广播电台与中央政府保持联系。

从安全角度来看,1947年上半年,李白将广播电台从黄都路107号调到15号三楼,楼下住户是党内情报工作者潘子康和何富士。

共产党内战爆发后,张被命令离开上海,车站的领导权移交给李庆峰。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为了配合解放战争的发展,李白仍然向党中央密集传递情报。

辽沈之战期间,李白及时将国民军从葫芦岛海上登陆的情报,增援东北战场到西柏坡,为解放军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淮海战役期间,李白及时传递了黄卫团从华北地区增援淮海战场的情报,使解放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可以说,李白的电台传递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让上海的国民党特工非常生气。

当时,为了防止秘密无线电工作,晚上要采取电力管制,分区停电,白天会有大量的特工和军警巡逻,使李白的无线电工作更加困难。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当时,李白向中央发送了重要信息,同时建议李庆丰在被捕后设立一个后备广播电台,以免中断联系。

在李白的协助下,后备广播电台很快成立,然而,由于北平地下广播电台被敌人破坏,很快上海这边也受到了影响,毛峰为了破获中共在上海的秘密广播电台,原北平电力监察科科长叶周秋调到了上海, 拥有美国最先进的无线电传输车辆,将很快确定李白电台的位置。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国民党上海警察总局开始在李白家附近搜寻,发现哨兵后,黑慧英急忙让李白收集机器。

听到这个消息,李百轩一点,不管危险,很快就会发出剩下的几条信息,然后撕下留言的文字,扔进厕所。

虽然潘子康楼下故意拖延时间,让李白有足够的时间藏好机器,但敌人发现了,于是李白被捕。

李白被关押在四川北路警察指挥部视察第二大队,敌对李白进行了30多个小时的刑讯逼供,但李白没有招兵,敌人看不了,受到威胁,妻子和儿子被捕引诱供词,李白还是无动于衷, 敌人没有办法,只能释放于慧英和孩子们。

李白的不屈不挠,保护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保护了后备广播电台,使他被捕后,后备广播电台仍能与党中央顺利联系,为解放军顺利解放上海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3月,余慧英带着孩子去监狱看李白,发现自己的脚已经断了,无法独立行走,或者在两个难相处的朋友的帮助下出来了。

他们5岁的儿子见到他的父亲,说:"爸爸,你什么时候要拥抱我?""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李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于慧英听着丈夫和儿子的谈话,像是一百万支箭穿透了心,因为尹慧英一直不请自来,敌人赶紧把她赶了出去。

解放战争结束时,国民党在三大战场上失利,试图通过和谈达到南北分治的局面,特勤局对李白同志等人的态度趋于缓和。

1949年4月22日,李白被带到蓬莱路派出所,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来这里是为了照顾好自己,放心。家庭艰辛,希望大家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养育孩子。"

收到信后,5月7日上午,余慧英最后一次去监狱见李白,当时脸色苍白,有两个难缠的朋友扶持,他对妻子说:"事情到今天,人身安全,不要太注意。现在国家即将解放,革命即将成功,无论我们生死,我们总是感到非常高兴和高兴。"

然而,余慧英不知道的是,那天晚上李白被特工秘密杀害了......

于慧英解放后一直在寻找李白的下落,但与余慧英在一起,还有党中央。

鉴于李白在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史上的突出贡献,李克农向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长。

于是,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让他迅速查出李白的下落,经过公安局的努力寻找,很快在浦东杨寺地区找到了李白的尸体。

当李白等烈士被秘密特工秘密杀害的消息出现在报纸上时,群众向公安局提供了杀害烈士的线索。

1949年8月27日,上海市卢湾市公安局局长吴平从派出所档案中发现了一份"贡献报告",发现两名警察石至立、强元贵曾参与逮捕行动,并根据公安局奖惩改革会议的报告,做出了贡献, 并很快被公安局逮捕,但对杀害李白的凶手的追捕从未停止。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1950年3月30日,上海虹口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一名中年男子带着一批军用通讯设备纳税,感到疑惑,经公安局人员检查,发现此人参军10年,主要负责无线电工作,经讯问后,上海市公安局于1948年4月被捕, 国民党成立了唐跨丰、林杰电信监管科,混入人民军侦探徐秋明。

在对徐明秋的审判之后,才知道李白秘密广播电台被毁的主要肇事者为叶丹秋,叶丹秋是国民党军方领导的特工,曾有16年的军事特勤身份,经过一番精心部署,终于在1950年9月18日逮捕了他。

据更多资料显示,在国民党即将战败时,国民党特工毛森于1949年5月7日在浦东杨寺地区以蒋介石"严厉不沉的死刑"为由,秘密杀害了李白等烈士。

为了以天之灵安抚烈士,1951年1月,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叶丹秋死刑,立即处死,其他相关罪犯,根据罪行的严重程度予以处罚。

对于李白的死,在隐蔽战线上工作的同志们感到非常可惜,隐蔽战线看不见,革命总有一天不会成功,就会潜伏在黑暗中,但李白离革命的胜利还有20多天的时间。

每次想起李白,李克农都很伤心,1957年,李克农向中央提议:"拍一部电影,要展现战斗中敌英雄李白的事迹。"

1958年,根据李贤农提供的材料,第81电影制片厂以李白为主要原型,参考其他烈士的事迹,制作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海解放第三天,李克农密电陈毅:寻一位同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经上映,影片便走红全国,影片讲述了潜伏在王某伪特工总部76号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满的故事,以精湛的间谍活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影片最后,李的收音机显示敌人已经用枪口对准了他的头,他仍然平静地用电码向延安的战友告别:"同志们,再见,我想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