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作者:小娱乐精神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电影《迷失东京》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日本首相菅直人任命了第一位"孤独的大臣"坂本,以解决日本社会的孤独问题。"孤独,以多种形式出现。他说。

孤独不再是人类的问题。尤其是疫情爆发后,空间与隔绝和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分化,让这种孤独感如"房间里的大象",再也不能视而不见了。

孤独是一种现代疾病,有人写在脸上,有些人躲在心里。

我只是忍不住要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孤独?

在台湾作家郭约翰逊的最新小说《寻道者》中,他讲述了两个命运被抛弃的孤独人的故事,让无数读者迷恋和着迷。在这部小说中,有邂逅,有离别,有孤独,有软弱,有心碎,有恐惧,有遗憾。然而,最感人的是他写的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爱乐乐团之城

在《寻道者》中,孤独是这样的:

我无法解释我总是独自一人在雪地里行走的感觉,即使我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雪。

或者根本不是雪,它只是模糊地总是落在周围的东西。我一直生活在想象一场大雪中。

读这部小说的时候,适合弹拉赫玛尼诺夫的《寂静之歌》或李斯特的《叹息》。随着悠扬静铟的钢琴曲,慢慢进入书中人物的内心剧场,那里有各种不争的情感剧,想要起诉和休息。在小说中,故事的起源是林山在他已故妻子的钢琴工作室里听调音师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沉默的歌》。

如果你天生就具有伟大的音乐天赋,长大后并不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而是一个不知名的钢琴调音师,你会如何应对这个巨大的财富中断?

如果你是一个富有而杰出的企业家,当你进入晚年时,你遭受了失去妻子的痛苦,独自一人,你如何咀嚼难以信任的沉默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这是小说的主人公"我"和林桑,两个身份迥异的人,各自有着孤独的心,伴随着踏上寻找钢琴的旅程......

很多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本来有一种令人羡慕的自然或高期望,或者巨大的财富,优越的环境,但命运有其自身的棘手,不知道何时何地,你突然陷入困境,失控。从那以后,你慢慢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心里孤独而困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也是该书作者郭约翰逊的方式。他很聪明,高中就开始发表作品,大学毕业生也曾发表过作品,根据这一发展,前线无疑是一条畅通无阻的作家之路,他也获得了重大的文学奖项和肯定。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十三年来,他一直处于严重的自我怀疑和精神孤独之中,不敢再碰小说,几乎完全放弃了写作。后来他经常想:当时我怎么了?

01 那时候我怎么了?

在《寻道者》中,调音师在前往纽约寻找钢琴的旅程中,却脑海中回过头来,终于想起了那个下午,他的命运突然降临了。

我有机会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我总忘不了,那年夏天在阳光下,却无缘无故地感觉到一场雪留下的迷茫和后悔——

也许它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无关,也许与它无关。但除非我继续前进,否则我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然后慢慢打开打结的伤口。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电影重庆森林

一个四手戏的协议,让本对少年"我"的钦佩欣喜若狂,然而,一个金发男人突然出现,让协议最终成为一个无法企及的承诺,只能永远活在少年的想象中。一个极度迷茫的少年,"握着拳头,用手指间拧着一颗螺丝。他闭上眼睛,听到丝滑的斯坦维琴身上的螺丝钉,呻吟着一声长长的、尖锐的、尖锐的声音。然后他哭了起来,知道没有人会发现他的失踪并追捕他。

从那以后,在记忆中,在内心深处,他一直是被孤独少年抛弃的钢琴家。

多年来,我一直习惯于它,作为那个孤立的黑钥匙,另一个似乎永远存在于手指触手可及的白钥匙之外。

他还借用了德苏三角钢琴演奏家赫特的纪录片《里希特:神秘》的结尾:

生活有太多的麻烦,世界是混合的。我讨厌自己,仅此而已。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里希特:谜团1998

然而,直到多年后,他才终于明白,选择做调音师,并不是因为那段恋情而造成的自我回避,也不是浪费天赋,因为符合他心中最真实的旋律。

这时,他生命中的雪终于落下了。

梦想不是要追求的,也不是要被拥有或征服的。这就像你的良心,你心中最真实的旋律,而不是你之外的东西。

与其独自一人在舞台上面对每场演出的不可知论者,我认为成为幕后某人完全信任和依赖的对象可能会更快乐。不是伴奏,不是伴奏,而是作为一个类似于钢琴家的角色,一个调音师。

回想起来,我们到底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

钢琴之旅也是一段深刻的自我寻求之旅,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最终将会经历。有些伤口需要被看到,有些故事需要被讲述。

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可以想出一堆情节;只有那些想要了解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分辨出来。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电影《春光》

这部小说的作者郭约翰逊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他在小说的后记中说:

毕竟,多亏了这些年,二十年前,我不可能如此勇敢和诚实。如果你问我,"寻求者"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答案是,我终于面对了十三年深层次的自我怀疑,感到伤痕累累,迷茫不清。而五十岁以后,我坦率地接受,这是作为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总是在追求一个没有皈依规模的现实的举动中,必须付出代价。

所有的道路最终都是通往自我的道路。

于是,郭约翰逊写了《寻道者》,试图穿越那些在生活中崩溃的人,回到世贸遗址。

马世芳对《发现者》的评论:这本书不仅书写了深渊的黑暗,还书写了那不离谱的美。

如果生活是一场音乐会,我们不必一直演奏它,因为"沉默的部分也是戏剧,记住。"

02 聆听两个灵魂共鸣的微小声音

起初,我们都是灵魂,而不是身体。当上帝想要将灵魂物理化时,灵魂不愿意进入会生病和变老的形式,并且不能自由地穿越时空。因此,上帝想出了一种方法,让天使开始播放令人陶醉的音乐。

音乐是如此令人陶醉,以至于他们想更清楚地听到它。然而,更清楚地听到音乐的唯一方法是通过一个管道,即人耳。因此,上帝的诡计成功了,灵魂从此获得了体力。

《寻道者》以这样一个聪明而迷人的寓言开场。"在来世,为什么是爱,直接教人生死?"旧的叹息在郭约翰逊的著作中有着新的传说。音乐之于钢琴,正如灵魂之于身体,正如学者王德伟在序言中准确指出的那样:"成为钢琴大师并不重要。就算钢琴被征服,扇子也被征服了,肉魂也无法被驯服。"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电影《破碎的花朵》

小说中长相不高的调音师,一年四季都戴着帽子遮住自己的光头,只有一双美丽的手值得欣赏,骨肉俱到,还有纤细的指关节,是他"肉底下唯一美丽的奇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在他的肚子里,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架没人想碰的旧钢琴。郭约翰逊这样形容他写作中的英雄:"他很孤独,他不敢说他喜欢玩音乐。钢琴是音乐的乐器,他把自己的情感放在钢琴上。"

灵魂是平等的,但身体不是,所以在人类的世界里,唯一的平等,只有通过艺术才能完成。

如果我脱下身体,我,钢琴家,艾米丽,林桑,邱老师...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的相遇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吗?

如果靈魂進入正確的身體,所有的遺憾都不會發生嗎?许多人可能在心里问过。

郭约翰逊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烦恼孤独,都与身体有关。艺术家一方面追求绝对的自我,但作为一个人,落在最基本的世界之间,如何调和?"作为一个写同性恋世界的爱与怨恨的作家,他知道灵魂和身体之间巨大不和谐的痛苦。

那么,孤独能解决吗?

在《寻道者》中,郭约翰逊的回答是否定的。

就像身体和灵魂不能更容易一样。

就像实现毕达哥拉斯的绝对和谐法则很容易一样?

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没有固定的分数可以玩。

凡人所犯的错误是,他们从来不明白心灵是多么复杂和不可预测的,以为世界上总有一套现成的钢琴乐谱教他们如何互相演奏。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寂寞需要的是被看見和接受,即使它是一束短暫的光線。

于是,七岁的孩子和二十四岁的邱老师,十七岁的男孩和三十四岁的钢琴家,43岁的中年人和六十岁的林桑,调音师虽然孤独,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也听到了两个灵魂的振动发出微妙的声音。

然而,有时候,这会把他推入更深的痛苦和孤独之中。

在这段旅程的最后,林桑对调音师说:"在我回去之前,你会帮我把家里的钢琴打理好,你能答应我吗?""

看着自己的手,调音师想起了很久以前达成协议留下的痛苦。

一个接一个的协议,一段段的关系,将是每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上演起起伏伏的难忘旋律。

与现代人常说的"爱"不同,"爱"是一个比较东方的文化概念,它指向人与人之间不明确却在心中挥之不去的羁绊和执着。在《寻道者》中,我读到了关于"爱"或"钢琴"的概念最动人的诠释。

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共振程序,有人在乐器中寻找它,有人在一首歌中寻找它,有人更幸运地在广阔的世界中找到一种与过去,现在和未来产生共鸣的振动。

它可能是一种叫做爱的东西。它也可能是所谓的信任。与其说我们在听钢琴,不如说我们在听路过。每把钥匙都吐出来,只有那一刻,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电影《她》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调音师一样,迷失在失望和渴望中,然后在与外界的内在接触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寻求灵魂的共鸣,最后走向与时间、与自己、与命运的和解。读这部小说,仿佛听着落下的玉盘叮叮当当的文字,走进自己的内心,那些难以言说的感情,那些迷失在时间中的人,在小说中得到一个温柔的地方。

"岁月越是躁动不安,动荡不安,你就越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作者在后记中说。

在躁动和孤独的潮流中,一个人如何才能发挥出内心的节奏,让灵魂和身体合奏最真实的旋律,听到自己与另一个人和世界的灵魂产生共鸣的微妙声音?

每个人都是钢琴爱好者。

郭约翰逊半生回首往事,用自己过去的对话,写出感人的灵魂独白,捕捉出微妙而难以言表的情感基调,引发读者长时间的共鸣,或许会给你一些灵感。

灵魂共鸣的微妙声音,只要你听过,就不会可怕。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我们为何如此孤独?

👇"寻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