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真真 给周冬雨说戏,不得不练好普通话

作者:Beiqing.com
黄真真 给周冬雨说戏,不得不练好普通话

黄振珍说要根据每部电影的导演来决定演员的用场。图/视觉中国

从张万轩、罗卓辉到徐安华...曾几何时,香港的女性导演撑起了自己的电影天空:即使大银幕上以男剧为主,但女性导演的精致视角仍然占据了一片地盘。其中,黄振珍是一个相对另类的存在,引人注目的朋克风格,张扬个性,不出人意料的电影誓言态度,融入了她充满犀利的作品。

从2004年凭借《六楼后座》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奖提名,短发皮裤黄振珍在制片厂、线条叛逆,电影走出个性模式,也为内地市场注入了强烈的"女性气质"。

20年数据

票房最高的作品:《Honey》2014年为2.05亿部

合作最多的内地演员:

王艳丹 杨紫山 白白河 周冬雨1次

最多合作香港演员:薛凯琪 4次

与内地企业合作最多:福建恒业5次

这部筹款电影曾经以调酒师的身份飞行传单

黄震真的扮演小是一个叛逆的"女生",读书是一所女校,却像整个男老师一样,在校长的惩罚中快乐成长。1993年《香港统一》之前,黄锦珍曾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系,自导自演毕业作品《HUGO》获得纽约大学最佳学生作品奖。但这没能让她顺利步入电影圈,为了筹钱拍电影,黄珍砍掉了刘海,穿着旗袍在街上寄保险传单做了,她把积蓄全部拿去炒股,三个月内就成了负资产的670万股东, 只能靠调酒师赚钱来偿还债务。可以说,黄振珍最初的电影基金会是在美国成立的,甚至在1995年至1998年间在纽约开了一家制作公司。

香港统一两年后,黄仁勋回到香港拍摄了她的纪录片《关于女人》,大获成功。通过对60多位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女性的采访,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香港女性的生活,从女导演徐安华到情妇、名人和其他特殊专业人士。

《女人的话》惊艳亮相,让黄振珍成为热门人物,后来被誉为纯港拍电影《六楼后座》。说起这部电影的诞生,黄振珍的记忆犹新:"2003年我全年都专注于这部电影,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因为香港票房非常高,成为话题话题。2003年上映后,第二集拍完了,最近又有公司投资了,希望能监督第三集。另外,"六楼后座"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项目,其实我受到北京一篇杂志文章启发,叫"八个单身一家"就是说,北京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年轻人,有八个年轻人租了一套套房一起住。正是这篇北京的文章启发了我制作这部香港制作的电影。

正是这部《六楼后座》系列,要融入进食剧情,分析年轻人的现实生活态度,让黄振珍被提名为香港金像奖新导演。2004年,她将《纯正大师》的戏剧搬上大银幕,并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新导演奖。从那里开始,黄振珍的北上之路也一直秉承着独特的信念,为女性电影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道路

下一个是软科幻主题

黄振珍的第一部北方作品,严格来说,是2011年3月与星光国际合作的《花木兰花》,但在此之前她拍摄过的《完美婚礼》和《分手说你爱你》其实是一部电影,主题一直围绕着"剩女"和"80后"两个敏感元素。在2011年12月上映的《城市之泪》中,黄振珍使用了周冬雨和其他一些大陆演员。

关于内地和香港演员的区别,黄振珍的观点是:"大多内地演员都受过专业训练,对于肢体动作、台词的把握非常精确,古装戏几页台词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比如,在一出戏流泪,就能迅速进入角色。香港演员有时是歌手出身的演员,所以很多页的台词和感情的转换都无法快速把握。但在很多比较逼真的电视剧中,香港演员的即兴表演能力都不错。因此,我必须根据每部电影的方向来决定在哪里与演员合作,以获得最佳效果。"

真正让黄振珍在内地站稳脚跟并证明市场价值的电影是2014年上映的《蜜糖》。《蜜》是黄振珍一直看重的"剩女"主题。这部电影引起了许多女性观众的共鸣,获得了超过2亿的票房。今年,她还将推出"Honey 2: Nothing but Do"。

在"蜜"的潮流下,黄振珍带领一批香港员工到内地创办了一家公司。接下来,她说她今年正在制作一部柔和的科幻爱情片,证明《北上》正在为她制作各种各样的电影。

关于同一问题的问题和答案

新京报:在过去的20年里,你有没有看到你的个人或创作工作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黄振珍:我的变化是,在过去的五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住在北京或内地的不同城市。两年前,我的公司在北京成立,后来我搬到了北京。因此,近两年来,更多内地朋友在内地体验了更多的生活,更多的大陆人了解了自己的背景文化,这让我很愉快,开阔了我的视野。

对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票房越来越高并不意味着市场越来越容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感到越来越困难。高票房意味着观众越来越喜欢看电影,但要求也越来越高。二十年前,当我们的香港导演只拍香港电影时,我们现在必须了解内地的市场和文化。因此,选择主题非常重要。如果题材在香港过于本地化,那么内地的观众就不会有感觉了。

新京报:随着内地演员合作的加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黄振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在大陆的第一部电影《城市的眼泪》,当时我和周冬雨合作。记得有一次在片中,周东宇跟了很多关于剧本内容的事情,她很茫然地看着我说:"导演,对不起,我不太明白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在那之后,我觉得我必须提高普通话,以便更好地与演员沟通。

新京报:香港演员现在不是很活跃,你觉得演员的错是什么?

黄振珍:香港演员联合拍电影的机会少的问题,实在是很难解决。首先是香港演员的行为与内地演员不同。另一点是语言,香港演员的普通话发音可能不那么准确。

新京报:现在在内地待了多少时间?联合办公人员是更多在内地,还是在香港?(每个百分比)。

黄振珍:这几年,因为我的公司都在北京,我在内地待的时间比较多,但合作人员可以说是一半。在导演组的同事中,香港员工的工作节奏可能与我非常一致,但也有一些内地摄影师。

新京报:如果可以穿越回去,最想对自己说20年前?

黄振珍:20年前,我1997年刚从美国毕业。因为你找不到投资者,你只能用自己的钱投资股票。他差点破产,最终带着债务回到香港。但现在我也不会对自己说:"不要投资股票,不要傻,会破产的。我只想说,"试着加油,继续走你必须走的路。我认为生活,尤其是那些创造艺术的人,需要失败的经历。

作家/新京报记者 安莹

有关更多详细新闻,请访问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