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作者:澎湃新闻

冯翔,清华大学法学讲座教授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先知书》,冯翔译,牛津大学出版社,2021年

前先知和写圣经的人

历史书,即希伯来圣经约书亚记,大师书,撒母耳书,王书等四卷六卷。猶太傳統,這四篇文章歸因於"前先知"(nebi'im ri'shonim),與以賽亞,耶利米,以西亞等"後先知"相比。之前和之后的先知被称为"先知",在"圣律法"或摩西书之前构成了圣书的第二部分。前先知记录了以色列的历史,从摩西死后约书亚入侵迦南/巴勒斯坦(前1220-1200),到巴比伦的犹大圣殿被摧毁,他的孩子被监禁(以前是587/586),犹太国王耶利的赦免结束(前562);后先知是先知讲道,教导,谴责,预言,颂歌,哀歌,讽刺和其他词语的汇编,以诗歌形式为主要;

古人写了圣经,最初是在纸莎草纸上。板材粘合在一起,车轴卷起,并在阅读时缓慢展开。为了便于读取和存储,体积通常不太长(据说现有最长的轴线为39.6米)。书长,如《塞缪尔》和《国王时代》,上下分卷,就是这个原因。在先知书中有"十二个小先知",它们被十二个较短的先知在一个地方复制到一个轴心中。

读者和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约书亚记》这样的四篇文章是历史著作,为什么它们被命名为先知?这里的"先知"一词并不是指内容的类型,而是表明神圣历史的启示是上帝,来自先知的叙述。关于先知的教诲,古拉比有句话:第一,摩西书和约伯记,古人认为公义的约伯生活在祖先的雅可比世界,娶了雅各唯一的女儿蒂娜为妻("创世记")注/石肩,凤翔:创世记:传说与翻译,修订版,生活, 阅读,新知识三联书店,2012年,178页),是摩西之前的外星先知。但是在五节经文的末尾,关于摩西的死,耶和华自己的葬礼,以色列的哀悼,约书亚的继承(申34:5-12);说这是他的助手约书亚录制的。约书亚还写了《约书亚记》。然后先知撒母耳写了《大师,撒母耳和路德》(路德是大卫王的曾祖母)。《列王纪》以圣城沦陷的叙述结束,文本与耶利米的最后一章相同,后者以先知耶利米的名义(杰德·怀里克:"犹太人、希腊和基督教传统中作者权利的确认和形成"(作者身份的升天: 《犹太教、希腊化和基督教传统中的归因和教规形成》,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25页)。在古人眼中,对先知的这种信任,是这本书真实而必然的保证。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Jed Wyrick,《作者身份的提升:犹太教、希腊化和基督教传统中的归因和正典形成》,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年

有趣的是,这句话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拉比们并不介意:在撒母耳记中,他写了"撒母耳之死"(撒迦勒书25:1)。那么,谁来继续这段经文的其余部分,包括先知死后大卫王的故事呢?在观众贾德或先知拿丹的大卫那边有一个拉比(撒22:5,演员7:2,24:11)。然而,按照同样的逻辑,按照书的线索,老撒母耳的亡灵从阴中出现(洒了28章,见下文),留给我们后代的预言是没有害处的。

历史书被广泛绘制,各个朝代都在实践"记录"和预言作品,以及奇迹,民间故事,古歌寓言。书中的一些文本可以追溯到大师时代(以前是1200-1030年),在扫罗称他为王之前。例如,《大师书》五章《黛博拉之歌》,重述了前一章女先知黛博拉组织联军,在纪顺河中打败迦南铁甲装甲车的故事,语言古朴,风格健康,是最早的圣经诗歌之一。塞缪尔的故事的主要部分,大卫王的故事,被学者们说活跃在所罗门王朝(前970-931年)或更晚,接近孟山都摩西书中最古老的文本传统,即"J"文本。布鲁姆先生曾经推测,这位天才是宫廷历史学家,而"J"文本是公主或贵妇的手。因此,"J"文本和大卫王的故事之间有一种不那么难以察觉的关系(Bloom, Rosenborg( Harold Bloom and David Rosenberg): The Book of J, Grove Press, 1990, p. 36)。当然,这只是一个好的但未经证实的假设。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David Rosenberg, Harold Bloom: The Book of J, Grove Weidenfeld, 1990

圣经圈子通常赞同另一种假设,试图解释为什么死亡之书的文本,特别是教义的表达,经常出现在历史书中。根据《列王纪》第22章,18年前,犹大王约西亚(约西亚,原622年)修复了耶路撒冷圣殿,祭司在那里发现了一卷律法。据说这本书是"死亡"的前身或其"死亡法"(申12-26)的核心部分,也被称为约。然后,约西亚召见先知的长老和祭司,"众人没有分裂和自卑",阅读律法,"在耶和华面前立约",并开始对宗教进行集中改革。要点是:祭祀的统一,废除当地牧师和专属寺庙;拆除各个城市的圣殿祭坛,包括以色列王在Bertelli/上帝家的高坛;并移除迦南偶像和移除异教祭司。教义强调回归摩西的律法和遵守盟约,如果国王和臣民违反规则,他们将受苦。约西亚的这项改革是朝着"净化"以色列宗教,抵制异教徒影响,重塑摩西的传统和一神论信条,从而结束被称为"闪亮教皇的改革"的宗教宽容的"大卫"政策的关键一步。从此,不仅祭祀集中在寺庙里,虔诚的人们为朝圣之城祈祷,而且维护人神关系和民族团结都有新盟约作为基石。圣约包含圣徒的教导与应许相同,但也给受苦受难的人希望和力量得救。因为在东方,新巴比伦王朝已经崛起,并将推翻亚述首都尼尼微(前612年),然后向西移动,与埃及争夺迦南。犹大摇摇欲坠。

学者们推断,"渗透""神代"史书的教义,很可能是改革潮流中"申命记论者"修改和编辑的结果。这样的说法,尤其是"约书亚"一样多,"大师"也比比皆是,只有"撒母耳"的痕迹少。換句話說,正如評論家所指出的,生命之書也可以被視為一長串的歷史書籍。鉴于《国王时代》不乏教皇的主张碎片,包括焚烧庙宇、儿童流放等灾难的解释,因此学者们认为该书应该有第二次修订,即通过人为统一的语气写成的教义做出"修饰"。在犹大死后巴比伦被监禁期间(前587/586-538)。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历史书目录

也正是由于这个教义框架,书中描绘的以色列的兴衰可以被解读为宗教人士所倡导的"救赎史"(Heilsgeschichte),即神向他的子民发出的救恩信息,或他在人与神关系中的创造宏伟计划。其神秘的真正含义体现在一个历史人物身上。但与此同时,当框架被删除时,这些人立即恢复了生动的人物和相互矛盾的意图:在耶利戈市藏匿了以色列侦察兵,以及睡着的头被妇女的指甲刺穿的将军 ;被主抛弃,被迫向女巫询问不死国王的情况,也有先知逃脱女王的追捕,躲在山洞里,突然遇到圣言(第2章,第4章,第28章,第19章)。

祖先的历史文本,首先关于文字,家谱,王表,秩序,契约等,然后发展了叙事编年史。真正的成熟,但要等到你能刻画人物,玩对话,分析成败,揭示原因,"不假美,不藏恶"的历史出现,如《左传》,如《历史》《天国的契机,变故古人家》。西方的这一历史传统,它的第一个高峰和典范,是希伯来圣经的历史,特别是"撒母耳"。

下面我们将"大抓小",引用书中的八个主要人物进行检查。从他们的故事出发,介绍背景知识,提出当下人可以研究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并提出一点主张理论,这样才能照顾到圣史的启示,供读者参考。

约书亚做错了什么?

纳恩的儿子约书亚来自以法莲氏族。他是摩西手下的一员,也是他的亲密助手。原名是何修雅,摩西给他加了一个圣名词,用约书亚代替他(hoshea'> yehoshua',"耶和华的救恩",闽13:16)。希腊语中70的单词被转为Iesous,这是中国耶稣的起源。

以色列人出埃及,四十年的旷野之旅,约书亚一再建造功勋,忠诚,深受摩西的信任。摩西培养他成为他的继任者,所以登斯奈山受了圣律法的约束,年轻的仆人被带到他身边,与他聚会并与主交谈。其他人,包括摩西的兄弟,祭司亚伦,只能把目光移开。最后,孩子们来到了死海以北,约旦河东岸。摩西自己知道,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带领约书亚到祭司和会众面前,"按照耶和华的指示,双手举过头顶",宣告他的"荣耀"或掌权者的继任者(27:15以下的人)。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摩西宣布约书亚为他的继任者

"约书亚"是写纳恩的儿子如何实现摩西的旨意,带领以色列人夺取迦南,十二个氏族分享福地。从结构上讲,这本书的战争和各种神迹,都可以与摩西的工作相对应。例如,越过约旦河,祭司举起合同柜打破水流,举起手杖反对摩西,以分割芦苇海;从战前会众在石圈中割礼,到驱逐土著的、草率的土地,"如耶和华所应许的摩西"(书11:23)。古人宣扬"约书亚"经常与摩西书并排,被称为"Hexateuchos"。

然而,约书亚"与国王争战多年,没有一个城市与以色列和好"和"全部用武力"(11:18-19),这些故事迄今尚未得到考古发现的支持。例如,通往耶利戈市的门户,那里的人类定居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代的石器时代。在青铜器时代中期,有围墙的房屋和商店,人们蓬勃发展。但到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在铁器时代开始和以色列入侵时期,这座城市已经被摧毁了两百年。约书亚的侦察兵过河去看,恐怕只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小村庄。自然,全军都不需要扛着柜子,吹羊角,在城里走来走去七天来恐吓守卫(第6章)。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希伯来人生活在迦南中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会有小规模的冲突,例如土地掠夺。但规范应该是新来者与原住民成为邻居,交换产品,甚至整合通婚。这本书强调武力征服,禁止通婚,是将后来的战争和宗教对抗投射到前一个时代。十二个民族,划定了福地的边界,是神学的、理想化的历史重建。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越过约旦河,内阁分手了。

信仰是神圣历史的灵魂:驱逐强者与"一对一"、"百姓不在百姓中间自命不凡"(人民23:9),这种预言性的理想信仰,以及忠心如一的信仰,圣洁与庸俗,善与恶报应理想主义伦理,是后裔在零散的救赎盼望,是以色列复兴的希望。因此,约书亚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

约书亚既是六卷书的终结者,也是历史书的首领。因为如果我们继续向下读,进入《大师书》,回顾约书亚的工作和摩西的教导,我们会发现神圣历史的另一面:对神与神之间关系的警告和反思。

《师书》开篇,也讲着战争,可是你打你的各氏族,我打我,已经没有统一指挥权了。而战争并不顺利,原住民无法继续杀戮,不像以前,迦南王的"心完全溶解",敌人"失去了勇气"(书2:11,5:1)。更糟糕的是,约书亚晚年最担心的是:在以色列的"每个帐篷"之后,老人枯萎了,百姓"不认识耶和华,也不知道他为以色列做了什么";这怎么可能?在第二代中,异教徒"邪神"(Zhongbali)实现了"和平进化"。先知的告诫、领袖们的遗言、祭坛前的誓言都被否定了。约书亚做错了什么吗?

摩西的命令,他都完成了。但作为耶和华的先知和他子民的领袖,约书亚没有做任何反对摩西的事情 - 任命一个继任者,这样他也可以受到主的引导,并被智慧的灵充满(申3:28,31:7-8,34:9)团结并领导整个以色列。相反,约书亚留下了一个松散的氏族联盟。就好像绵羊失去了他们的牧羊人,他们的孩子是分开的,他们正在内讧,他们正在互相争斗,每个人都被外星人欺负,正如《大师书》所描述的那样。

继任者,需要多年的培养选拔,这一点约书亚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自己在摩西周围的经历是显而易见的:从战争、治理、法令到长老,摩西无处不在地预先布局,确立了继任者的权威。接班人的培养,关乎伟大事业的成败。

约书亚也应该有一个助手,效忠者也应该少一些。为什么继任者空缺?书中没有解释。我们只能推测事件和性格关系。

以Eliaze("el'azar","上帝保佑")为首的祭司团体很可能不同意摩西的继承模式。约书亚与祭司以利亚泽的关系是由摩西设定的。摩西在继任时宣布,虽然约书亚是总司令,军队和政府都掌管着他,但"当他遇见时,他要在以利亚兹面前,祭司用石头向他祈求耶和华的旨意";还有人说,将来以色列进入迦南地将由以利亚泽和约书亚的联合主席在两个部族的一名领袖的协助下进行划分,并且已经公布了"耶和华亲自指定"的领袖名单(至少34:17或更少)。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Eliazer和Joshua共同主持该部门

这样,约书亚的继任者,如果诚实地遵循摩西的指示,必须得到以利亚泽的同意。摩西这样做是有真正原因的,让掌权权由祭司控制。

牧师的宝座是世袭的;以利亚泽的父亲是亚伦,摩西的兄弟。书中说,摩西被埃及公主收养,在宫中长大,所以希伯来语中巴巴的意思,起初,依靠他的兄弟做"嘴"来对人们说话(出4:10-16)。亚伦利用他的兄弟丹辛·希尔(Densine Hill)接受了十诫,施放了一只金牛座,并再次做出了牺牲。摩西愤怒地下山,砍倒了三千个崇拜金牛座的人(第32章)。亚伦还支持他的嫂子先知米莲,并挑战摩西娶一个外星女人的先知权利。这激怒了上帝:米莲长出了"雪花般的白色鳞片",感染了这种疾病,被关在营地外,流浪了七天(Min 12)。

米利安和亚伦在摩西之前死去。但埃利亚泽巩固了牧师的权威,他的儿子菲尼哈斯(埃及语:Black)是一个更无情的角色。当以色列人到达约旦河东岸,在金河店安营扎寨时,许多人找当地的女孩"手淫",这导致了主的责备和流行病。菲尼哈闯入账户,用长矛刺伤了一对:西缅因氏族的首领,米甸酋长的女儿(Min 25)。有罪的证据被提出来,为了寻求其余的圣怒,摩西不得不下令"向米丹复仇",尽管这是摩西夫人的家乡。十二个氏族各精明,不是由约书亚领导,而是由祭司菲尼哈领导,"拿着圣器,给银数"(闽31:6)。凯旋,埃利亚泽和摩西一起发展屠宰和仪式的规则。

因此,在圣战、分裂、圣所城、指定利未城的地方,约书亚问阿里·阿热尔(书14:1,21:1),这个系统是作为对摩西祭司群体的让步而建立的。根据书中的说法,这两个人出现了,总是埃利亚泽在前面,约书亚在后面。审判,如主人/死去的父亲背后没有儿子,五个女儿要求按摩西方的法律,还有牧师领导的,总司令和人群的头(书17:4)。战争结束时,河东的两个半氏族返回他们的领土并建造了一个高高的祭坛,引起了其余氏族的不满,作为"整个以色列"挑战的标志。派代表去告诫的是菲尼哈的领袖,他领导了河西支部的十位领袖(书22:13-14)。

可以看出,如果阿里·阿兹的父子反对并拒绝拿起鼻涕虫或奶油,约书亚就无法选择自己的继任者。当然,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但他已经向神灵询问过这件事,或者寻求祭司的支持。书中没有说。但如果情况并非如此,那一定是遇到了阻力,他照顾了大局,让步了。

读者可能会说,只要叫国王就行了。拥有世袭的一人土地不是更好吗?是的,对于其他人来说,有他的资历和威望,与所有目睹储物柜被切断的人一起,日子和月亮不走和其他神迹的帮助(书3:16,10:13),然后看看周围的柱子,是王的统治:害怕会有这个心(洒8:5)。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在戰爭期間,約書亞祈禱日子和月份不會消失。

然而,约书亚并没有走这条路。古代拉比的论点是,在总司令之后,圣史没有带他去生儿子。但是,如果他决心称国王为王,王位的儿子,可以收养一个,或者承认继承人是正义的儿子。在古代东方,国王称他们为神的儿子。以色列后来接受了这一想法。神承认大卫和所罗门是受膏的儿子,并赐下永恒的约:"你是我的儿子,今天从你们生来,就是我。(诗篇2:7,89:26-27,7:14,3:22)因此,国王在宗教上也受到高度尊重。如果约书亚受膏,他可以亲自牺牲和选择祭司,甚至改革正典。而整群祭司,就像氏族的长老和领袖一样,成了神儿子的仆人,大能被大大削弱了。

约书亚没有被王权所诱惑,而是要尊重他的祖先(部落主义)并遵循摩西的教导。摩西贬低君主制作为统治外国人的一种方式。虽然他没有禁止以色列国王,但对王位提出了严格的道德要求和警告:国王应该敬畏上帝,遵守神圣的律法,而不是"傲慢的自尊,蔑视他的同胞";否则,宝座就不会被祝福,不会持续太久(申17:15或更少)。摩西的意思很清楚,君主制不可能是最好的,以免地上的王碰到天上的王,把他的子民引入歧途。這就是為什麼約書亞的英雄之一吉德昂(Gid'on)拒絕稱他為王。

当时,米甸已经蹂躏了以色列七年——是的,前面提到的"民数"的故事被夸大了,菲尼哈的圣战只是米甸的一个小小的胜利,或者说是一场平局——人们陷入了困境,直到一个年轻人在玛纳斯的鹿屋里打了麦子,吉迪恩砸碎了村里的巴里祭坛,砍倒了木柱女神。他带领部落成员联合兄弟逃离入侵者,并赢得了追击,杀死了四名米甸酋长。他们劝说他称他为王,并世世代代统治以色列。但基甸回答说:"不,我不会统治你,我的儿子也不会。這意味著祭司只是受到聖靈的啟示而復活,在神面前殺死敵人,絕對不是要取代那時唯一的統治者。这是部落社会的理想。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基甸感谢上帝

吉迪恩有一个大妻子和七十个儿子。老师死后,他的石肩儿子,我的父亲金('abimelek)说他搬走了他叔叔的房子和石头肩膀的居民,用寺庙的银子招募了一个雇佣兵,袭击了鹿屋,并切断了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斯通肩负着他为王(9:1-6),但政权只持续了三年。这种血腥的王位争夺战应该由约书亚所能想象并决心避免。

但是,当继任者空缺时,谁将领导以色列呢?约书亚在晚年一定意识到,盟约本身并不能保证孩子们会走上耶蒙之路:不是嫁给外星人,不是呼唤异教徒的名,而是全心全意地服侍从埃及拯救以色列的上帝。誓言能够约束这一代人,因为他们曾经受苦和打过仗,并且"亲眼目睹了耶和华为以色列人取得的伟大成就"(启示录2:7)。但他们的后代很难说。于是他搬了一块大石头,站在石肩圣所的橡树下,向会众宣告,耶和华已经劝诫我们石头"听见"的每一句话。如果你对神是假的,那必作不利于你的见证"(书24:26-27)!

这是他在"送孩子上路,各自回各行业"之前的最后一句告诫。

参孙复仇

如果说《约书亚记》是以色列对节日胜利的"回忆录",那么《主人》则恰恰相反,几次颠覆了那美好的回忆:总司令刚离开,各氏族开始"跟随神灵","以巴利和阿斯塔为奴"。所以他违背了圣旨,耶和华"把他们卖给了他们周围的仇敌"。但是,当人们呻吟和祈祷时,天父再次怜悯,并"购物,拯救他们免受掠夺者的侵害"。然而,当主人去世时,那些立即"转向腐败,比他们的父母更糟糕"的人;

中国"师",这是秦前的官方立场,对盗窃的监狱处罚,据说陶陶是祭司的老师;从理论上讲,得到属灵恩典祝福的唯一条件是神的旨意。因此,大师是一个无门槛的圣人(qadosh);任何人,没有任何血统、性别、阶级或资历,都可以站起来得到祝福,突然间圣灵附着,或者听到主使者的呼召(箴3:10,6:12)。

大师是英雄,人民赞美,被称为救世主(moshia')。传统上,更详细的生活故事记录被称为大师;《教师书》共收录了十二位教师,六大六小。

但是,为什么以色列从这个救世主中走出来,仍然无法驱赶土着人民,有时被敌人欺负和奴役?书中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会众没有遵守誓言,没有摧毁异教徒的祭坛,而是崇拜偶像,并受到惩罚;这样,《大师书》中一幕的流血事件,就成为了这种说法的宗教和道德教训的一个例子:所有的不幸都来自违反圣法,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考验。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故事都保留了"预诉"的历史资料。例如,一位"弥迦祭司"的结尾:不仅人们跟随神灵,而且主的年轻祭司也愿意崇拜家族雕像,不羞于以高价出售他们的神职人员,背弃恩人弥迦。而这个"经济理性的人"不是另一个人,而是摩西的大孙子约拿·辛格(出租车18:30注)。显然,这是新一代蒙福会众的普遍心理:敬拜主当然是祖先的教导,但也不是要冒犯迦南新家园的神。

这就像耶赫夫塔中士的故事,"他开口了。在戰爭之前,他向神承諾:當我擊敗亞琛的兒女並安全回來時,第一個走出家門迎接我的將是主 - 並將獻上全額的犧牲(中士11:31)。敌人确实被移交给了耶和华,亚琛屈服于以色列。我只是没想到,跑出去见老师的那个人既不是院子里的动物,也不是奴隶,而是心爱的独生女!然而,他却"张开嘴"许愿,圣名见证人的誓言不能收回,必须让女儿重返祭坛。但是,为什么天父如此折磨人,以至于他必须向女儿献祭呢?这是为圣法所禁止的人的牺牲,迦南的异教徒实践(利18:21,申12:31,在王下16:3),不是吗?众所周知,当时以色列人对上帝的理解还是比较"原始"的。老师,被圣灵吹动的心,是否也不理解圣律法所谓的"主的话语"或"正确的道路"和异教徒的差异(18:19,申9:16,11:28)-或者理解而不在乎?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杰西的背影

从历史上看,以色列部落制度道德秩序的崩溃刺激了神学教义的抽象和普遍化。但后来的教诲与秘书讲述的人物故事不符,使《大师》一书的叙事充满道德张力,促使人们反思和反省。一个流行的例子是十二个师中的最后一个:参孙。

老师被召唤,受到圣灵的祝福,而且大多是紧急情况。丹之蜂帮的人参(昙嗖,根与"太阳"相同,隐喻为强),但在母亲的出生时属于天父。他的母亲多年来一直不育。有一天,一位天使向她显现,预言怀孕和生儿育女,并说这个孩子献给上帝,注定要承担起"从非利人手中拯救以色列"的伟大职责(出租车13:5)。所以当孙傅出生时,他成了一个奉献者(纳粹),头上没有剃须刀,没有酒精,没有食物。他在山上长大,是雷克斯,受到主的祝福,被圣灵驱使(箴言13:25)。奇怪的是,他对同胞的困境和劳力士的压迫漠不关心,却找到了费利西蒂的女人。

他下到廷纳镇,幻想着一个女人,会做父母来提自己的亲戚。他的父母希望他娶自己的女孩,但武士眼中只有那个格利泽的女儿。叙述者旁白:"父母不明白,这件事是出乎主的,就是要找个头来惩罚厄瑟利克。(出租车 14:4)

但这种神学解释,就像杰基尔的誓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参孙是一位祭司,是主的奉献者,而不是普通人。如果祭司圣人为了爱而不洁净,陷入个人恩怨,那么他对会众有什么影响?他本应是人民虔诚生活的典范。

婚礼在新娘家举行,自然按照非利士人的习俗和异教徒的仪式举行,宴会上的饮食不太可能符合清净法(第11章)。参孙把个人秘密当作谜语,并与当地伙伴赌上了三十件新衣服。他们无法猜测,所以他们去吓唬新娘,强迫她哭泣,缠着她的丈夫寻找拼图的底部。参孙怀疑妻子与别人有染,在一阵怒火中,跑到秤口杀了三十名非利士士兵,剥光了他们的盔甲,作为一件新衣服要失去,送给胜利者。然后他离开了他的新妻子,回到了她的家乡。

岳父认为他不想要新娘,所以他把女儿嫁给了伴娘。雷克斯对售货亭进行了报复,抓了三百只狐狸,绑住它们的尾巴,给它们放了火把,烧毁了庄稼和果园。人们责怪他的岳父,放火烧了他。他又杀人了,"他的小腿被遮住了,大腿被一大堆东西割掉了"(出租车15:8)。弗里斯派军队参军。他捡起一块驴的颧骨作为武器,一场旋风般的屠杀杀死了一千人。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参孙用驴的颧骨作为武器,杀死了一千只驴。

参孙的第二个女人是加沙城海岸的一名。加沙属于弗里斯五城联盟,他去那里买春天。但敌人关上门与狗搏斗的计划失败了。雷克斯半夜起床,走到门口,让他们看看,他一起拉起两扇门,连同门柱,肩并肩,上山。

第三个女人——明媒已婚、丧偶或,在书中没有说过——住在红葡萄谷,但这是他的真爱,名叫黛利拉(黛利拉,根和声:俏皮,娇小,黑暗,对应于太阳 / 太阳雷克斯)。但黛拉喜欢银子。因为劳力士酋长答应给她一大笔钱来帮助她制作沃利斯,她立即同意了。试了三次,缠着老师问他大功秘,没能。"他摔断了胳膊的吊带,就像捏了捏一个铁丝头。第四次,女人耍了个把戏,责怪他不爱自己,太阳被她的"爱"催促,"灵累死了",终于揭开了秘密:力量在他从不沾染的剃刀七长发上(出租车16:4以下)。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参孙和黛拉

老师无法抗拒"爱"的冲动,仿佛性是吸引他、驱使他的"灵",主的灵早已被抛在了脑后。当黛拉"哄他睡在他的腿上"并剃掉她的七根长发时,她不仅削减了奉献者的努力,而且削减了他身上留下的最后一点圣洁。

弗里斯人来抓你了,参孙!她喊道。他从睡梦中醒来,但他的胳膊不能动。他被堕落者击倒,他的眼睛被切断,他被带到加沙,他被用铜镣铐赶走。然而,慢慢地,他的头发又长回来了。他呼求耶和华,请求更多的力量,"报告我的双眼争斗。神做了他的祷告,说太阳王龙已经推倒了大圣殿的两根柱子,并与聚集在一起跳舞的非利士人一起跳舞,与他一起玩乐,还有人民,还有酋长(出租车16:20或更少)。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参孙推倒了大展神庙的两根柱子,这两根柱子与奈瑟斯一样。

在勇气或成功上,参孙无疑是一位传奇英雄。但在神圣历史教义的框架内,他的行为是"政治不正确的"。首先,他杀死了格利泽纯粹的复仇,因为寻找女人或妻子而发生了几次冲突。他从未想过同胞的痛苦,更不用说收复失地了,减轻服侍,虽然神选择了他的"第一心",却是要做他儿子的救世主。其次,作为老师和奉献者,却沉溺于情欲,无视圣法的教义;由此可见,第三,以约书亚的遗产与石肩的盟约观点,太阳王龙的獠牙必须报告,不分青红皂白地杀害无辜者,也标志着分裂制度的衰落,精神的失败,摩西的百姓陷入了一个人造的,自私的邪恶世界-"当时,以色列没有国王, 人人都觉得这样做是对的"(申17:6,21:25)。

这个,圣言其实有一个暗示。英雄死后,"他的亲戚和家人下来,把他抬回去,埋在黄蜂柱子里......他父挪亚的坟墓"(古16:31)。是的,加沙人没有报复,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包围参孙并砍倒;相反,他们允许亲戚和朋友收集尸体并被埋葬。换句话说,钳子们认为之前的神庙悲剧和雷克斯被杀是个人责任的个人行为 - 流浪汉的爱情杀戮,在邪恶的狂热中;与圣战的以色列子孙相比,屠杀妇女和儿童,加沙人忍受着悲痛,表现出高度的文明和极大的宽容。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盲人参孙

那么,在救主的世界里,救主是把他的子民交到这些外来统治者的手中,这是他们应得的惩罚,还是救赎的考验?

撒母耳和扫罗

扫罗(sha'ul,从神那里"寻求")是本雅明氏族的儿子。他被膏立为王,在宝座上签字,并由上帝管理,上帝派遣先知撒母耳(撒上10章)。但后来"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了话",并说,"我真的很后悔扫罗是王,因为他偏离了我,没有执行我的指示(撒15:11)。

全能者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一切都在他眼前,不应该有遗憾或改变主意。上帝在圣书中不止一次说过"后悔",从"后悔使人来到世上"开始(创世记6:6,以赛亚之歌/后悔,冯翔:"以赛亚之歌",生活,阅读,新知识三合会书店,2017)。拣选扫罗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正如撒母耳所说,天父的悔改真的是因为国王违抗了他的命令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扫罗崇拜众神,对以色列的宿敌亚玛里发动了一场圣战,赢得了胜利并生下了阿卡王。但扫罗并没有遵循圣战法则的"异端",人与动物杀光,而是将敌人带回石圈,连同被俘虏的"好牛羊"和"各种软"。撒母耳开始质疑王对"耶和华眼中的邪恶"这道的抵挡。扫罗回答说:"我怎么敢不听耶和华的话呢?我来到阿卡王面前,留出一些士兵被俘虏,试图在石圈中牺牲上帝。先知们上线了:耶和华喜欢献祭和献祭吗?或者人服从主的命令吗?当然,牺牲/绵羊的脂肪比顺从要好。还有人说,对生命的抵抗等同于异教和对偶像的崇拜,那些鄙视圣言的人将被拒绝(撒上15:19-23)。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撒母耳质疑扫罗

扫罗很谦虚,立即承认错误,说牺牲是军民的声音,他们不敢违抗;但撒母耳没有放手,他预言王位会转手并赐给一个"邻居"(即大卫)。他还说了一句狠话:"以色列的荣耀不会说谎,不会后悔;(撒15:29)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已经下定决心,不要幸運。

扫罗可能吃了一惊。因为神爱,一个人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悔改,他总是欢迎他们。先知不愿意为国王祷告,而是同意主的牺牲。然而,他献上了人祭——仿佛决心向会众展示一种残酷的"异教徒行为",他肢解了被俘虏的阿迦王。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撒母耳和扫罗

利比,撒母耳回到了他的家乡罗摩,国王与"至死再也见不到扫罗了"。"耶和华惋惜扫罗是以色列的王"(撒15:33-35)。

知道上帝说"niham",撒母耳强调"不会有遗憾"。这是怎么回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后悔"这句话有其起源,借用了外国先知比兰的预言:"上帝不是骗子,他不像亚当的儿女,经常改变主意。"(闽23:19)但比然在米甸死在以色列人的劍下,因為菲尼哈確定金和尬殿的婦女引诱她的子民背叛了耶和華,這是比蘭的「把戲」(闽31:8,16,13:22)。为什么撒母耳引用一个异教徒的罪人来否认圣言,不允许国王悔改?

圣战是被禁止的,根据圣法,它属于纠正错误和免责的范畴。菲尼哈瓦米迪安那次,雄性丁没有留下来,镇上被烧毁,而是归还了妇儿和牛羊的财产。情况与扫罗的情况类似。在摩西纠正他的错误之后,神没有惩罚菲尼哈或他的任何子民(闽31)。在另一個案例中,約書亞殺死了山谷裡那個獠牙的家庭,因為他的牙齒拿走了被禁止的東西,使以色列人違背了聖戰的誓言(章7章)。但扫罗和下士并没有偷偷地吞下俘虏,而是想把石圈带回来,"在耶和华面前"举行了一场不同性质的祭品。撒母耳既是先知,也应该恳求君王,化解忿怒,效法圣父亚伯拉罕和摩西的榜样,诉诸救主的大爱和圣约(18章32)。但他放弃了先知保护和祷告的职责(赛53:12)。

圣徒一再启示说,天父可以悔改,"收回他的旨意,不降下咒诅"(是18:8,26:3),只要违背者愿意悔改。因为耶和华"不要轻易生气,要仁慈"(34:6,2:13)。更有甚者,国王回到石圈献祭,却听从民意推迟禁令。在撒母耳反对以色列王之前,神是否也要他听"百姓的声音"(撒8:7)?

是那位晕倒了天父的君王吗?它也不应该是。扫罗很快被粘贴,在南北联合氏族上,拯救了干城的人民,打败了蛇王,赢得了百姓的心。在石圈加冕之前,支持执行死刑的请求拒绝支持支持者,但扫罗宽大对待他们,成功地团结了人民(撒上11章)。然后攻击周围的敌人,征用阿玛瑞,"凡能上到哪里去打仗",又"经常与皮利斯人打苦战",积极招募勇敢的战士(撒上14:47-52)。他也关注上帝,禁止在国内使用巫术。主似乎没有抱怨。

因此,神后悔的主要原因不是扫罗,而是王,即王发起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包括扫罗"侵犯生命",还有撒母耳的堕落。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母亲汉娜把撒母耳送到祭司奥利那里。

撒母耳("神的名")是冷酷和自私的,但热衷于呼唤圣名。他是一个孩子,他的母亲汉娜(Hannah)许下了一个愿望,要展示圣地,然后断奶,把它送到祭司俄罗斯人那里,并把它交给上帝(Sprinkle 1)。俄国人死后,撒母耳鼓励他的孩子们抵抗异教,反对忒菲斯,并得到上帝的祝福,并被称为祭司。在他晚年,敌人的入侵和压迫当时,但他的权力扩张,安排了两个儿子,他们未能接任教师。结果,他们"贪婪金钱和贿赂,居高临下的正义"并引起了轰动(Sprinkle 8:3,Robert Pinsky:The Life of David,Schocken Books,2005年,第166页)。以色列的长老们聚在一起见撒母耳,求王。老师傅很不高兴,说这是邪恶的。没想到,天王要求他听从舆论,接受君主制,即使将来会众老病复发,"抛弃我,去侍奉神灵"。撒母耳必须服从遗嘱,设置一个英俊的年轻扫罗"在人群上方的一个肩膀",给了他一个石膏(洒在9:26或更少)-分裂系统死亡。

然而,撒母耳不断试图操纵新国王并没有那么困难(罗伯特·奥尔特:古代以色列:前先知,W.W.诺顿公司,2013年,第230页)。国王派军队去防御螺旋,但先知不高兴来到主祭。遇见并指责扫罗违反诫命,向"耶和华已经找到了另一个人"作为百姓的领袖(撒上13:14);幸运的是,上帝听从了扫罗的祷告,并给了约拿丹王子以劳力士(Sprinkle 14)的失败。但老老師還是一朵雲,說是在「悲傷的敬拜劑」。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羅伯特·阿爾特(Robert Alter),《古代以色列:前先知:約書亞、士师、撒母耳和列王:帶評論的翻譯》,W.W. Norton & Company,2013

扫罗最终回来的是失去天父的喜乐,虽然他诚实,不好判断,为战的儿女们一辈子。"耶和华的灵离弃了扫罗,恶灵从耶和华那里堕落,敬畏他"(撒在16:14下面)。廷森建议找一个小提琴手来驱魔。因此,大卫带着三角法来到王面前,等待着被邪灵膏抹的人——在历史的舞台上。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大卫和扫罗

扫罗的生活一直坎坷不平。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大卫利用,大卫"谨慎、有男子气概,耶和华与他同在"。每当邪灵附着时,他都试图摆脱钢琴,但后来后悔了,承认了惩罚(撒上24:18,26:21)。最后,法利斯再次来乞讨伐木。在吉波山之战中,他与圣言隔绝,祈祷、做梦,无事可做。不得不打扮得轻松,带着两个随从,到都乐泉找女巫求神。女巫的实践,唤起了撒母耳的亡灵。为什么要打扰我,让我起床?耳熟能详的话来了,还是像以前一样严厉,还有阿马利事件。"明天,你和你的儿子会和我在一起,"他诅咒国王。扫罗吓坏了,倒在地上:他日夜不吃东西,就把它拿掉了(洒了28章)。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女巫的实践,唤起了撒母耳的亡灵。

这一次,撒母耳的亡灵赢得了他的主。以色列军队被击败,"从菲利斯人面前逃脱,倒下并被刺穿在吉博山上"。扫罗的三个儿子在战斗中丧生,他被一连串的箭射中,伤势严重,没有希望突破。他命令他的随行人员拔剑:"把我放进去,以免那些离开皮肤的人来侮辱我。"但乖乖地不敢,因为国王的身体是不可侵犯的(撒上第31章)。是的,这是不死族的诅咒,在勇士眼中,他们一直是耶和华的膏抹者,是会众中敬爱的领袖,而不是像撒母耳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被"从宝座上扯下来"的被废黜的人。

扫罗拿起剑,走上前去。这是圣书中记载的第一次自杀:他被救主拒绝,但从未抛弃以色列民和他的神。看看神圣的历史,以色列王在这方面做得很少。

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上)

扫罗之死

那么,全能者真的后悔立王,他是后悔为王者树立了这样一个诚实的人,还是叹息着自己的人生不是时候,被邪灵打扰,直到英勇牺牲,沙场灭亡?

负责编辑:丁雄飞

校对: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