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作者:静夜史

苏联,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中国。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特别是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虽然中苏关系只有42年的历史,但中苏有整整100年的历史渊源,中俄的历史交汇点已经近800年了。

在这漫长的几百年里,中俄关系从未起伏不定,波涛汹涌。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从兄弟到宿敌再到伙伴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苏联最后一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戈尔巴乔夫的成功是中苏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曾经相撞过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因此中俄关系的起源取决于俄罗斯文明的长度。

1235年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后,俄罗斯公国遭到残酷的蹂躏,被金汗国统治了250多年。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摆脱金嘴汗国的自力更生后,继承蒙古"吃土"基因的俄罗斯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东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哥萨克人成为俄罗斯扩张的先驱。

在1582年穿越乌拉尔山脉后,哥萨克人很快征服了西伯利亚,并于1643年入侵黑龙江盆地进行焚烧和掠夺。1685年,康熙皇帝回应了俄罗斯的入侵。它被迫在1689年签署了《尼布丘条约》,划定了两国之间的东部边界。

清朝初期的暴力开放领土使俄罗斯人没有机会在东亚看到缝合线,不得不扩展到阿拉斯加或中亚。19世纪清朝大衰落后,俄国人趁火攻势,开始从东北外侧和西北地区夺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末,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黄色俄罗斯"计划,鲸鱼吞噬我们土地的野心显而易见。

虽然在1905年日俄战争惨败后,俄国被迫从东北撤军,但仍然煽动蒙古的自力更生门户。

可以说,作为唯一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大国,沙皇俄国也是我国最大的利润来源。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革命的曙光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并最终催生了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不仅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了贫穷弱小的老中国。随着男性主义在中国的蔓延,中国革命的面貌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1921年我们党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开始从南昌起义中夺取自己的军队,除了逐步探索出一条与苏联土地革命不同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35年,在第五次反围攻的惨败之后,长征路上的革命烈士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终确立了,并最终确立了毛主席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

但是,由于博谷、王明等国际学派的错误路线的终结,使中国革命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与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有深刻羁绊",因此我们党和苏联的关系一直相当"模糊"。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相比之下,苏联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从革命前时代开始就"密切",友谊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苏联于1945年8月9日,即对德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对日发动战争,苏联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署《中苏友好条约》,这再次使中国作为胜利者暴露在屈辱的不平等之中。

盟友的力量

1949年6月,在民族革命胜利的背景下,毛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对苏"片面"的外交政策,随后中苏关系迅速升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率先承认并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谈判签署《中苏互助条约》。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海,公然蔑视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挑衅毛主席的雷电,坚定了毛主席赴朝出兵的决心。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因此,经过高层长时间的辩论,毛主席进行了激烈的公开讨论,最终推动新中国做出了"反美援助朝鲜,保护国家"的历史性决定。

虽然新中国建国后不久,但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雄伟地横渡鸭绿江,并以极其劣质的武器装备,将美国领导的17国联合国部队夷为平地,创造了战争的奇迹。

对美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使苏联真正认识到新中国的力量,从此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新中国,帮助新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强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继续促进中苏友谊,甚至协助小型核反应堆。当时,中苏互为兄弟,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是反对围困资本主义阵营的强大力量。

一场致命的比赛

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中苏关系比金剑关系更牢固,同志兄弟关系比蜜月时期更甜蜜。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与一般的国际关系相比,中国和苏联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国与国关系",而且有党与党之间的"抱负交流",领导人之间的"私恋"。因此,中苏友谊,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好,甚至不管彼此,中苏边境甚至"没有防御"。

但一旦两国关系不好,相互敌意和仇恨也是三点。

在1957年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上,新中国实际上与苏联处于平等地位,这让赫鲁晓夫非常不高兴。

随后,"长波无线电"和"联合舰队"事件让中苏关系的明珠尘埃落定,直到金门炮战突然爆发,中苏几乎完全失去了信任,毕竟赫鲁晓夫正在寻求与美国联手称霸世界,中国发动的金门炮战无疑让赫鲁晓夫感到被背叛了。

随后,由于中国急于摆脱落后的情绪的出现,以及关于苏修主义的辩论日益不可调和,中苏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岌岌可危。

1963年,苏军返回蒙古国,7000多公里的中苏边境是陈兵万,严重威胁到东北、华北地区和西北广大地区,中苏关系突然紧张起来。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相比于美国和江泽在东南沿海的上下跳跃,苏联在床的侧面无疑更具威胁性,于是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1969年3月,中苏宝岛冲突爆发,两个社会主义强国相遇,在正面交锋后,苏联号召对新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美国没有像苏联预期的那样保持中立,而是警告苏联不要轻率行事。

已成为大国的新中国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核试验,最终迫使苏联撤退,最终在新疆铁乐克提对新中国进行了无耻的报复。

中国和苏联士兵的目击完全中断了两国之间的正常交流。当时,美国因为深陷越南战争而受了重伤,不得不在美苏的竞争中进行防守。美国"帮助"新中国对抗苏联,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除了试图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外,更多的考虑与苏联对抗。

另一方面,苏联依靠石油资源取得快速进展。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全球石油危机后,苏联趁着油价上涨的东风迅速扩张,其综合国力处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巅峰时期。

可以说,中苏之争是一系列因素的结果。而所谓的爱情深深的恨之切,一开始的关系是多么亲密,转过脸后就有很多火。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与苏联的争斗,使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险恶。但苏联也没那么幸运,特别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孤立。

1975年越南统一后,苏越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于1978年结成军事同盟,这是越南勇于入侵柬埔寨、挑战北方邻国的根本原因。越南的上下跳跃最终导致了1979年越南战争的爆发,苏联开始"流血"。

与此同时,苏联向阿富汗派遣了军队,开始了进入印度洋的最后一次尝试。随着美国从越南战争和石油危机的泥潭中走出来,出现了新的变化,重新获得了美苏的主动权。因此,孤立的外交形势,加上左右两手的傲慢,迫使苏联迫切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还有新的中国。中美、中华等国关系正常化后,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已经拉开,也需要土地环境的安全,因此新中国对苏联谋求改善中苏关系的声明作出了积极回应。

1979年秋天,在《中苏友好互助条约》30年任期届满前夕,中苏就是否续签该条约进行了谈判,虽然没有取得成果,但为中苏对话打开了大门。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演讲,承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标志着与中国关系的改善。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新中国派外交部长黄华进贡,受到苏联的高调接待,中苏关系解冻的迹象更加明显。

然而,中苏之间的长期对抗是奇怪和疏远的,1982年10月5日开始的中苏政治磋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聋哑对话"。针对苏联新中国对中国构成的威胁,苏方一直侧视他,中苏关系虽然缓和,但依然冷淡。

直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中苏关系才真正出现转机。面对苏联长期以来又聋又哑的姿态,邓小平开始寻求实质性的改变。

1985年10月9日,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华,在高调接待的同时,我国还要求齐奥塞斯库担任信使,向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发出信息。

如果苏联能在柬埔寨问题上迈出坚实的一步,邓小平愿意破例在苏联的任何地方与戈尔巴乔夫见面。

应该说,我国已经给了戈尔巴乔夫足够的面子,所以戈尔巴乔夫没有理由不积极回应。在齐奥塞斯库利用华约全国政协向戈尔巴乔夫传达信息后,戈尔巴乔夫于1986年7月28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发表了重要讲话,表示苏联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上讨论和建立与中国的关系。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戈尔巴乔夫虽然年轻有为,但面对苏联,但早已奄奄一息,甚至生病。

为了拯救这个姗姗来迟的超级大国,戈尔巴乔夫努力推动经济改革,如市场自由化和打破斯大林模式。对外,与中国和西方的关系改善了苏联的外交环境。

因此,戈尔巴乔夫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愿望比勃列日涅夫的愿望更为迫切。我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讲话中还强调,苏联愿意解决黑龙江主要航道沿线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从蒙古和阿富汗撤军。

可以说,中国最关心的是苏联的威胁,戈尔巴乔夫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不管是真诚与否。

然而,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腾飞,现状的困境让戈尔巴乔夫认为自己没有诚意。

1987年1月,苏联开始从蒙古撤军,中苏关系终于开始融化。

1988年秋天,戈尔巴乔夫终于决定通过中苏高层会晤,朝着中苏关系正常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随后,中苏双方同意于1988年12月初和1989年2月初进行互访,为中苏高级别会晤做准备。

在戈尔巴乔夫访问之前,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访问的细节做了详细的安排,比如会见苏人时握手、不拥抱,"不拥抱"就是在警告我们:

我们要致力于同苏方发展新型关系,不能再回到1950年代的那种同盟,否则就会损害我们的根本利益,震撼世界。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1988年12月1日,外交部长钱其琛访问苏联,目的是与苏方就早日彻底解决柬埔寨问题交换意见,并争取就越南撤出柬埔寨的时间表达成内部谅解。

后来,戈尔巴乔夫在会见钱其琛时,不仅谈到了他的"新思维",还说,苏联方面对历史上中苏之间发生的一些事件负有责任,是斯大林先前承认的错误。

1989年2月2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华继续就柬埔寨问题交换意见,邓小平在会见谢瓦尔德纳泽时提出了"结束过去,开拓未来"的八字方针,强调两国应着力建立新型关系。

外交往来标志着中苏关系"半正常化",为戈尔巴乔夫访华铺平了道路。

1989年5月16日,对于中国和苏联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20多年后他们终于再次握手。

85岁的邓小平精神焕发,客人就座后,邓小平发表了以"结束过去,开拓未来"为主题的讲话,对中苏关系进行了细腻而深刻的总结,形成了六层含义,即: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俄罗斯对苏联的占领,从中国领土上获得了最大的利润。两国关系中真正的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羞辱;

自20世纪60年代中苏辩论以来,双方都说了很多空话,需要反思;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在中苏边境陈冰百万,对中国的威胁从何而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我们从未忘记的工业基础;

结束过去的目的是使苏联同志了解我们是如何知道过去的,我们心目中的是什么;

着眼未来,在发展双边交流的基础上更加扎实,我有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多做实际的事情,少说空话"。

戈尔巴乔夫接着说了三个意思:

苏方对俄中和苏中关系中某些问题的根源有自己的看法。

苏联方面也对两国之间过去产生的一些问题感到有些过错和责任,这些问题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这就是同意过去的全部内容。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两个半小时的会议很快结束,中苏关系正常化。

此时的中苏关系,不仅没有1950年代中苏的密切关系,而且没有长期的"不平等"。

几百年来,无论是友好关系还是冲突关系,都没有处于对等状态,这是中苏争斗的重要因素,位于苏联高位,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自尊心。中国拥有数千年的辉煌文明,近代曾遭受过大国的疯狂侵略。"东亚病夫",沦为屈辱。因此,当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时,他们发誓要坚决反击任何不尊重我们的力量。

因此,当饱受内外部问题的戈尔巴乔夫终于朝着改善关系、给予中国同等尊重迈出了关键一步时,中苏关系正常化就合乎逻辑了。

仅仅两年后,苏联解体,中俄关系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只握手不拥抱!戈尔巴乔夫访华再真诚,中苏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

有很多遗漏,请斧头。

我是历史的宁静之夜,期待您的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