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作者:蔬菜那些事儿

棉铃虫属于鳞翅夜莺,在蔬菜区,主要对西红柿、茄子、豆类、韭菜、韭菜、羽衣甘蓝、南瓜等有害,对幼虫腐烂作物的芽、花和果实,也对幼茎、叶和芽有害。芽受到影响后,叶子在2至3天后开放并脱落;害虫有害后,常见的穿孔和虫害,田地明显且易于识别。

西瓜是棉铃虫的主要植物之一,但棉铃虫很少对西瓜造成严重危害。2019年秋季,笔者发现棉铃虫对北京脱落西瓜有害,食物腐烂严重的芽和嫩瓜,现在作为有害情况发生,可能原因分析及防控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h1>1 棉铃虫出现在北部地区</h1>

棉铃虫有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幼虫和成虫,幼虫是最常见的。成虫(通常称为镊子)长约15mm,翅膀从12到39mm展开(图1);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图1 棉铃虫变成蠕虫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图2 棉花铃虫的卵散落一斑

在寄主作物根部的土壤中过冬后,以及第二年春天的冬天,卵产在小麦,西红柿,豌豆和其他作物中,造成伤害。

成虫喜欢栖息在叶子的背面或白天的阴凉处,黄昏开始移动,吸收花蜜补充营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有清澈的光线和嫩度。

棉花铃虫卵散落,单只雌性产卵量可达1000粒以上;长到2岁的幼虫,开始吃庄稼的花、枝、芽和果实等;

<h1>2 棉花铃虫对北京的西瓜有害</h1>

2019年8月下旬,笔者在北京海淀区试验基地塑料棚内发现棉铃虫对西瓜危害严重。实地调查发现,棉铃虫对三个特征有害:

首先,只有对西瓜的严重伤害,同一片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棚没有受到伤害;

二是不同西瓜品种的味道和危害存在明显差异,椭圆形西瓜的损伤率高达40%,圆西瓜的危害率接近20%;

第三,棉铃虫主要对西瓜芽和幼瓜有害,花蕾腐烂,花蕾被吃掉(图3),幼瓜被认真食用,单个甜瓜在腐烂洞上可超过10个,幼虫为害虫在食物中留下粪便,被污染的水果(图4,5),显示出其快乐的"钻"习惯。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图3 棉铃虫是伤害西瓜的芽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图4 棉花铃虫幼虫及其以幼虫为食而引起的腐烂孔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图5 棉铃虫钻小瓜,以食物为有害形态

被棉铃虫幼虫吃掉的幼虫变形(图6,7)并完全失去其商品价值。此时,在田间发现的棉铃虫都是幼虫,不是老幼虫。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秋季棉铃虫为害棚室西瓜,蛀食严重,如何防治?1 棉铃虫在北方地区的发生为害2 棉铃虫在北京西瓜上的为害3 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4 棉铃虫防控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图6、7.棉铃虫钻吃幼瓜引起的果实畸形

<h1>3 棉花铃虫发生原因分析</h1>

根据以往的调查和田间调查,北部地区的棉铃虫对瓜类作物的危害较小,对西红柿、韭菜、羽衣甘蓝等作物的危害更大。初步分析2019年棉铃虫在瓜棚中危害严重的原因,可能还有以下三点。

首先,棉花铃虫为杂食性,葫芦作物也是其宿主,此时西瓜正处于萌芽和幼果期,适合其食物和危害,然而,调查并未发现棉铃虫有害,可能是因为棉花铃虫产卵季节和瓜田芽、幼虫与期相吻合, 吸引其种群直接在果实和芽上产卵,幼虫孵化造成危害。

二、最适合棉花铃虫的温度发生在25~28°C,相对湿度在70%左右,适合于易旱环境条件;

第三,棉铃虫的天敌种类繁多,如寄生蜂(棉铃虫牙唇蜂、鼻涕虫吊蜂、红边沟蜂等)和细菌、真菌、病毒等。据悉,在北京郊区的菜田中,第一代幼虫的寄生率一般为28%~37%,第二代棉铃蛋中红眼蜂寄生虫的个体的寄生率可高达51%。但本次调查中的西瓜是在塑料棚内栽培的,保护区内缺乏天敌,也有利于棉铃虫种群的顺利建立和危害。

<h1>4 棉花铃虫防治技术</h1>

<h1>农业防控</h1>

棉花铃虫田为明显症状,可结合整枝等农业作业进行人工采卵和幼虫杀灭越冬茧,或破坏腔室,使其难以羽化,可显著减少下一代的用量,在瓜田周围容易出现棉铃虫, 种植芹菜、胡萝卜、洋葱等蜜源植物,为了诱发第一代棉铃虫成虫,再喷洒高效化学杀虫剂进行集中根除。

<h1>物理防控</h1>

可以在田间设置黑灯或频繁振动的杀虫灯,以监测和诱杀棉铃虫。研究表明,被频率振动杀虫灯杀死的女性数量高于男性,与黑光和高压汞灯相比,诱导组的效益比最低,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

<h1>生物防治</h1>

棉花铃虫诱饵可以挂在田野里,以诱捕雄性。使用性诱导剂时,可以使用盆盆陷阱或特定陷阱,根据厂家推荐的剂量使用,每20~30天更换一次芯,同时应注意每2~3天清理一次盆中棉铃虫成虫,并及时补水。性诱因诱杀诱杀的方法在大面积均匀使用时更为明显。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保护和释放蚱蜢、红眼蜂、小花等天敌。放生红眼蜂用于防控,通常在棉花铃虫产卵之初,蜂群连续放产的高峰期为2~3次,每次每亩15000~2万头,也可以根据卵的数量,大量发生可放好几次;

此外,在棉铃虫幼虫潜伏期到二龄开花时也可选择使用苏云金利悬浮液(6000 IU/sL),用量为每亩400~500毫升,也可加入推荐剂量为1/5~5~1/3的化学杀虫剂,以提高杀虫效果, 或使用棉铃虫核聚角病毒20亿PIB/mL悬浮液,每亩用量为50~60mL,喷洒水,适宜期为产卵高峰期。

<h1>化学防治</h1>

据悉,棉铃虫对多种农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例如,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棉铃虫对环状物和高效氯氟噻酰酯的抗性越来越强,抗性倍数超过20倍,其中山东省滨州市对菊花的抗性超过200倍;因此,药物的选择应在耐药性监测的基础上合理进行。

另外,棉铃虫是钻蛾害虫的一种,需要密切监测,抓住其卵孵化高峰到两年幼虫潜伏期进行药物控制,等到腐烂成果实再施药,防控效果会明显降低。

可用的化学品类型及其每英亩剂量如下:1%甲基苯丙胺苯二氮卓类乳糖60至80mL,或10%溴化氰胺可分散油悬浮液19.3至24mL,或6%甲基氟32 36mL,或20%氯虫苯甲胺悬浮液7至14mL,或5%氟乳液110至140mL,或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液-悬浮液15至20mL, 或6%乙基多菌混悬液20至40mL。现场喷水使用,每7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3次。代理轮流给药。

来源:本文摘自《中国蔬菜》第10期《北京秋棉铃虫关于西瓜的危害及其防控》。作者:王少莉 王伟松 张友军 顾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