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胶州湾有90种大型底栖生物

作者:铁甲寒衣
胶州湾有90种大型底栖生物

古州湾有90种大型底栖物种

2015年北海域海洋通报:古州湾冬季海水环境质量较好,一浴游泳健康指数有所提高

8月16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发布《2015年北海域海洋公报》,其中古州湾海水环境质量冬季较好,春夏相对较差。在海洋生物方面,在古州湾和邻近海域已发现106种浮游生物和90种大型底栖生物。

在海水浴方面,青岛首个盐水浴整体水质较好,较2014年有所改善,游泳健康指数为74,等级良好,适宜游泳的天数占监测期的60%,其中部分受水母和苔藓影响。青岛石老人旅游度假区水质优良,海面条件好,适合各种休闲观光活动,有时浮在海面上,游泳和海上休闲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2015年在青岛沿海水域开展水母灾害监测,青岛沿海水域有害水母以沙海獭为主,高峰期集中在7-8月。沙海獭对青岛前海一线海水浴场的游客没有重大影响。

在海水养殖区方面,2015年对黄海中北部13个海水养殖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13个海水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水平良好。其中,青岛灵山湾扇贝、贻贝、菲律宾蛤蜊养殖区环境质量水平优良;

公报还发布了渤海和中北部黄海的海洋环境,总体而言,2015年北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较好,80%的近岸海水水质符合第一、二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北海地区海洋沉积物综合质量好,近岸局部海域沉积物环境不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北海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良好,主要保护对象基本稳定。重点咸水浴场和海滨度假区的环境条件总体良好,适合游泳或其他休闲活动的天数与2014年基本持平。

解读

海水环境

黄海中北部:2015年,海域整体环境质量良好,冬、春、夏、秋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面积1259平方公里、1619平方公里、4181平方公里和4943平方公里,冬、春比2014年有明显下降,夏秋两季明显增加。2012年,四类水质面积达到最大,为2,950平方公里,2015年降至308平方公里。

山东半岛:冬、春、夏、秋,第一类水质区占73.7%、87.5%、76.1%、山东半岛沿海水域面积67.8%,主要过量物质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古州湾:冬、春、夏、秋二类水质面积占100%、63%、52.4%、68.2%,冬季海水环境质量较好,第一类水质面积占87.5%;

海洋生物

黄海中北部:大连湾及邻近海域、威海近海水域、古州湾等重点海域,在黄海中北部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3种,硅藻藻类主要类群;

古州湾:夏季样本,鉴定出56种浮游植物,该物种的优势为链角藻类和劳埃德角藻;

海洋保护区

黄海中北部:14个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监测结果表明,4个海水的环境质量符合一级海水水质标准,14个保护区的沉积物质量达到一级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黄海中北部有2个海岛生态系统保护区,1个河口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基本稳定,3个生物物种保护区,海洋物种资源基本稳定,2个地质和地貌特殊保护区,稳定对象,6个海洋公园,沿海湿地,岛屿,岛礁等海洋生态景观资源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海洋灾害

黄海中北部: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范围小,盐碱化距离约6公里,盐化型以硫酸氯型和硫酸盐型为主,多为盐渍土和中盐渍化土。与2014年相比,各监测段盐碱化基本保持稳定。

青岛近岸海:2015年水母灾害监测显示,青岛近岸水域有害水母主要是沙海水獭,高峰期集中在7-8月,主要分布在青岛原樁南至石老近海。沙海水獭的密度小于1/公顷,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沙海獭对青岛前海一线海水浴场游客的安全没有明显影响。

海洋倾倒区

黄海中北部:对5个海洋倾倒区进行海洋环境影响监测,结果表明,海洋倾倒区与周边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差异不明显;大多数海洋倾倒区的水深符合继续倾倒的功能要求。

青岛古洲湾:三类疏浚物的近海倾倒区受倾倒活动影响,倾倒区有较明显的凸起,位于倾倒区的西南方向,最浅的水深小于3米。

陆基污染物

黄海中北部:2015年,沿海主要河流径流带入海中的污染物总量为:化学需氧量29万吨,石油954吨,硝酸盐氮52336吨,氨氮42吨38吨,亚硝酸盐氮1774吨,磷总量4204吨,铜120吨, 铅56吨,锌522吨,镉10吨,汞1吨,砷87吨。

与2014年相比,化学需氧量、营养盐和石油摄入量明显下降,重金属锌摄入量明显下降,其他重金属和砷摄入量基本相同。

海洋垃圾

黄海中北部:2015年,沿海旅游度假区、港口、河口等大连、青岛等地重点监测区域开展了海滩垃圾和漂浮物监测,监测海域内长度小于10厘米的中小型垃圾为主,长度超过1米的特大垃圾碎片非常小。垃圾的种类以塑料袋为主,占海洋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