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1 病原特性2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3 诊断4 防控措施5 培育健康雏鸭群

作者:猪病课堂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更容易出现在小鸭种群中由鸭肠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致死率高、传播迅速、突发病的特点,严重危害了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 h1级"pgc-h-右箭头">1病原体特征</h1>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1 病原特性2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3 诊断4 防控措施5 培育健康雏鸭群

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家族,国内外已发现存在3种血清型,分别为III型、II型、I型,其中III型、II型为小RNA病毒肠道病毒属,而I型属于星型病毒,I型最有可能出现。鸭肝病毒通常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在粪便环境中可以存活37d以上,在育雏室中可以存活70d以上,但使用漂白剂2%,Folmarin 1%,氢氧化钠2%可以杀死它。鸭肝病毒会损害鸭肝,进而诱发血液循环、呼吸系统、脑和神经系统等病变,最终死于肝功能衰竭。

5周龄以下的小鸭是最有可能的,与1周龄以下的小鸭相比,疾病死亡率可高于90%,5周龄以上不会死于该病。成年鸭子即使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容易变得有毒。病毒污染的器皿、土壤、空气等可作为鸭病毒性肝炎的新感染源。该病不是季节性的,只要没有足够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饲养管理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病毒性肝炎鸭的传播和发展。

<h1级"pgc-h-arrow-right">2临床症状和剖宫产病变</h1>

病毒性肝炎在鸭子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发病速度相对较快,一旦小鸭感染,往往会在发病后4d内死亡。病态小鸭动作迟钝,无边无际,鸭翅下垂,有的会出现全身抽搐,死鸭爪尖,胫骨末端会有明显的血迹。死鸭剖腹产发现,肝脏是最重要的病变部位,肝脏脆弱、肿胀,有一些出血点,肝脏表面有出血斑点、胆囊肿胀、肾肿胀、血管充血。

< >3诊断h1级"pgc-h-右箭头"</h1>

3.1 初步诊断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1 病原特性2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3 诊断4 防控措施5 培育健康雏鸭群

钝动作、无穷大、鸭翅下垂是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特征,鸭病毒性肝炎的初步诊断可以通过死鸭病理检查、发病年龄等因素进行。

3.2 实验室诊断

无菌收集死鸭的肝组织,固定在载玻片上,滴染一定量的荧光抗体,并置于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如果观察到荧光,可以认为是阳性。同时,将病害材料与鸭胚、鸡胚一起接种疫苗,收集死鸭尿囊进行病毒凝固试验。

要区别于黏膜旁疾病、禽流感、黄曲霉毒素中毒,尤其要区分黄曲霉毒素中毒和鸭病毒性肝炎,虽然两者都可导致小鸭肝损伤等症状,但前者不会诱发肝出血。

<H1级"pgc-h-右箭头">4防控措施</h1>

4.1 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1)定期使用消毒剂对整个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尽可能杀死养殖环境中的所有病原体。(2)加强对疫情的监管,一旦发现疑似死鸭,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减少疾病的传播。(3)夏季,每天需要检查鸭舍附近的水幕,风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冬季,在保证鸭舍温度适当的基础上,应保证鸭舍内的氧气,空气质量清新。

< h1级"pgc-h-right-arrow">5繁殖健康小鸭</h1>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1 病原特性2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3 诊断4 防控措施5 培育健康雏鸭群

5.1 小鸭养殖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全员进出"和"自给自足"的原则,有效提高疫苗接种质量。为了能够使整个鸭场鸭子的抗体通过率,最好在鸭子出生前接种2只鸭子病毒性肝炎疫苗。

5.2 为了提高小鸭对环境的抵抗力,应选择优质的全价小鸭饲料,并适量复合电解多维、维生素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