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与半天不去厕所的人,谁更健康?早知有好处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我们对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格外关注。尤其是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喝水和排尿,看似简单的生理现象,背后却蕴含着不少值得探究的健康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深入聊聊,喝水和排尿之间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人在喝水后,多长时间排尿更健康?

当我们端起水杯,将水缓缓咽下的那一刻,身体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便悄然启动了。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人在喝完水之后,大约 30 分钟到 45 分钟左右,就会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想要上厕所的信号。为什么会是这个时间段呢?这还得从水在我们体内的 “旅行” 说起。

水进入人体后,首先会抵达肠胃道。在肠胃道这个 “驿站” 里,水会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顺利进入血浆中。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血浆中的水分和晶体物,就像一批 “旅客”,由肾小球这个 “过滤器” 滤过,进入到肾小管中。在肾小管里,原尿开始形成。而肾小管就像是一个 “精细的分拣员”,它会把原尿当中的水分、无机盐以及营养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只留下少量的代谢废物以及盐类的水溶液,这些最终就会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尿液。

对于成年人而言,一天的尿量也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把尿量换算成常见的矿泉水瓶,大约是 2 到 4 瓶。而排尿次数,一般来说大约是 4 到 6 次。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具体还会因个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再来说说特殊情况,当人处于空腹状态时,喝进去的水就像坐上了 “快速列车”,大约 8 分钟就会被吸收到血液当中。如果此时身体并不缺水,那么这些水就会继续在体内 “流动”,大约不到两小时,就会排到膀胱里,发出想要排尿的信号。

一般来说,人一天的排尿量大约是 1500 毫升左右。当然,在 400 毫升到 3000 毫升这个区间内,也都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排尿量少于 400 毫升,就被称为少尿;而如果多于 3000 毫升,则一般称为多尿。多尿的情况,往往主要是由于尿崩症、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造成的,也有可能与精神性烦渴症有关。所以,当发现自己的排尿量出现异常时,可不能掉以轻心,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与半天不去厕所的人,谁更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喝完水后,没过多久就频繁地往厕所跑,而有的人则可以半天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去厕所排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到底谁更健康呢?

对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喝进体内的水分,一般在 30 分钟到 50 分钟左右才可以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出现想要排尿的欲望,所以一般喝完水半小时左右就会去厕所排尿。但这个标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就像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大家的饮食形态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排尿时间以及排尿次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当身体处于极度脱水的状态时,就好像是一块干涸的海绵,此时喝进去的水会被身体迅速 “吸收”,很难通过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喝了水,也很少会有上厕所的感觉,自然也就很少上厕所了。

而当体内的水分并不缺乏,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身体内的水分会在膀胱内快速形成尿液,就像一个装满水的容器,满了就会溢出。此时,膀胱就会给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想要上厕所的信号,提醒我们该去排尿了。

一般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喝完水之后一直小便的人,可能相对比不上厕所的人身体更健康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100% 准确的判断标准。喝完水后接着小便的人群,有可能是因为体内水分本身缺乏,身体对水分的代谢比较敏感;也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病变,导致肾脏的重吸收功能出现异常,使得水分不能被很好地保留在体内,从而快速排出体外。所以,喝完水之后是否接着排尿,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体质来综合判断。如果发现自己的排尿情况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或者出现了一些异常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早进行治疗。

喝水过多,会导致水中毒吗?

水是生命之源,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但是,是不是喝得越多就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重要的元素 —— 钠元素,它就像是一个 “指挥官”,能够调节体内水分以及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而血液当中的钠离子,需要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会造成器官功能出现异常。

在平时饮水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不用担心体内的钠离子会出现大的波动。因为摄入的水分,一部分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变成尿液;还有一部分则会通过汗液排出,帮助我们调节体温。也就是说,身体有一套自己的 “平衡系统”,能够维持水分和钠离子的相对稳定。

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运动后大量出汗,错误地认为需要补充大量水分,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摄入了过多的水分,身体也会启动自我调节机制。这个时候,肾脏就会 “加班加点” 地工作,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以保持进出平衡。

但是,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每天摄入超过 4 升的水,就有可能会引起水中毒的现象。不过,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一般需要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水才会有这种可能。还有一种情况是,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但却很少排尿。不过,在正常的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因为喝水过多而导致中毒。所以,我们在喝水的时候,也不用过于紧张,只要保持适量、适度的原则就好。

喝水和排尿虽然是再平常不过的生理现象,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