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好松原公安声音
讲好松原警察故事
从警11年、党龄8年、职业法医……前郭县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副大队长陈一的履历看似简单,但从大学时毅然决然地选择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到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走进警营担任法医,这一气呵成的背后,却是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与坚守。
陈一,男,36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三级警督警衔,2013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松原市前郭县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从事公安工作以来,他累计受理法医物证1300余份,处理检材3300余份;曾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三次。
直面生死别离 是他的工作日常
“在刑事犯罪的现场,总能第一时间看到陈一忙碌的身影,无论现场条件多恶劣,一旦投入工作就是忘我的状态。”这是同事们谈及陈一的一致评价。
无论是白天黑夜,亦或是严寒酷暑,只要警情铃声响起,第一时间背上勘查装备奔赴现场,已经成为陈一从警十一载的“反射性”动作。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生死别离场景,他却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在气温近40摄氏度的凶案现场,7个多小时的勘查工作让陈一防护服内的衣物被汗水浸透,走起路来鞋里更是吱吱作响。白天,他贴近高度腐败的尸体进行解剖;夜晚,他连续作战实验分析,以现场极难提取的一丝血迹,快速查明死者身份,赢得破案先机。经过10余天的鏖战,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案件成功侦破,死者得以昭雪,陈一悲喜交加,泪流满面。
让罪犯伏法,为死者昭雪,陈一和战友们时常废寝忘食,他们有时顶着烈日,警服被汗水一次次浸透;有时冒着寒风,在现场勘查灯下连夜奋战。加班加点撰写调查报告、挑选编辑图片、制作现场勘验图、核对现场勘验数据……这些都是陈一十一年如一日的工作常态,他好似一只不知疲倦的耕牛,始终默默耕耘在刑事犯罪侦查第一线……
查出事实真相 是他的职责使命
解剖台上,他诚恳与逝者“对话”;显微镜下,他细致分析死因;基因库里,他坚定探究谜题。从事法医工作以来,陈一凭借着身上那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累计出具检验报告、伤情鉴定文书2200余份,运用技术手段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20余名,侦破了一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大案、要案、悬案、疑案。
2006年,松原市前郭县某小区发生命案,该案线索少、侦办难度大,有着那个年代“疑难杂症”案件的所有特点,加之当时条件有限,导致案件迟迟未告破,自接收相关卷宗开始,该案便成了陈一心中的“心结”。随着刑事技术飞速发展,陈一愈加强烈地感觉到该案有望得到新进展,他积极探索新领域,学习新知识,并将所学灵活运用到该起案件中,对案件线索再梳理、信息数据再核查、痕迹证据再比对。
在陈一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7月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捕归案,这起跨度长达18年之久的命案积案也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年职业法医生涯练就了陈一过硬的刑事侦查技术本领,一摞摞泛黄卷宗的背后,是陈一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也印满了前郭公安人十八年追凶路上密密麻麻的脚印……
赓续薪火传承 是他的奉献担当
“陈一从不在我们年轻后辈面前摆架子,经常向我们口传心授业务技能和实战经验,有时遇到‘疑难杂症’就陪着我们一天、两天、三天……他是我们心中的‘大神’,更是一位‘好老师’。”前郭县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青年民警王凤轩这样说道。
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陈一逐渐成为前郭县公安局刑事技术侦查领域的“一面旗帜”。“虽然现在的刑事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生活环境和办公条件也越来越好,但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老一辈刑侦精神不能忘,刑事技术侦查的过程是枯燥的,抽丝剥茧破获案件的那种成就感却令人享受和畅快……”作为前郭县公安局青年民警中的先进代表,陈一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倾囊相授给“新生代”民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业务骨干。
“为生者言,为死者权。”从“天使白”到“藏青蓝”,从警十一载的陈一初心如磐、热忱依旧,始终在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刑侦战线上坚守,一声“刑警”,一生“刑警”,根植陈一心底的那份忠诚和信仰也从未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