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
这边,中东局势一触即发;那边,亚太地区也是波涛暗涌。
夹在这两大敏感地带中间的,是正在经历战略焦虑的美国。
最近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波纹荡漾开来,触动了美国敏感的神经。
有人说,这是中东的“地雷阵”;也有人说,这是测试美国全球战略的“试金石”。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伊朗导弹袭击引发的思考
10月1日, lots of 导弹从伊朗那边飞过来,直奔以色列而去。
这次突然的袭击,一下让中东局势紧张起来了。
虽然以色列和美国合作打造的反导系统很强大,但在面对大规模的密集攻击时,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爆炸的火光和弥漫的硝烟,都在说明现在的反导系统其实挺脆弱的。
仔细回顾这次袭击,就能看出伊朗的小算盘。
他们使用的并非什么尖端武器,大部分是老式弹道导弹,甚至还夹杂了一些“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
这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摸底考试”,意在试探美以反导体系的真实拦截能力。
毕竟,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实战检验。
结果很清楚,很多导弹躲过了拦截,击中了目标。
尽管搭载的常规弹头毁伤效果有限,但这种“群狼战术”足以让任何防御体系感到头疼。
伊朗的导弹袭击,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反导系统的不足。
美国一直在砸重金研发反导系统,希望能为自己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然而,实战证明,这层“保护伞”并不牢靠。
单个目标来袭时,反导系统都难以保证每次都能成功拦截;如果多个目标同时来袭,系统就会更加应接不暇,拦截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美国媒体对此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
《商业内幕》网站直截了当地说,伊朗的这次袭击不过是中國实力的一小部分。
言外之意,如果换成中国这样的导弹强国,美国的反导系统恐怕更加不堪一击。
这无疑戳中了美国最敏感的神经。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反导系统看作是保持其全球军事优势的关键。
如今,这根支柱的稳定性受到了质疑,美国的战略焦虑也随之加剧。
美国总在提“中国威胁论”,其实这背后藏着的是他们自己的焦虑。说白了,美国担心的是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挑战。他们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心里不踏实,觉得自己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威胁。这种焦虑让美国政客们不断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以此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实际上,这更多反映的是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正当全球目光聚焦中东乱局之际,美国媒体却将视线转向了中国。
他们将伊朗的导弹袭击与中国联系起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拥有更强大的导弹打击能力,对美国构成更大威胁。
《商业内幕》网站在报道伊朗导弹袭击事件时,特意配上了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照片,并称伊朗的袭击规模“只是中国导弹袭击能力的一小部分”。
这种“移花接木”的报道手法,显然别有用心。
它试图将中国塑造成全球安全的威胁,以此转移国内矛盾,并为增加军费寻找借口。
美国前太平洋司令部的一位负责人建议,美国应在10年内加强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张局势。
这种话说出来,只会让局势更紧张,就像在火上浇油一样。
“中国威胁论”之所以这么火,并不是偶然的。
这反映了美国深层的冷战思维和对霸权的担忧。
美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挑战其霸主地位,中国的崛起自然成了它的“眼中钉”。
面对国内经济下滑、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政府选择将中国作为“替罪羊”,试图通过制造外部威胁来转移国内矛盾,并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全球霸权。
美国费尽心思炒作“中国威胁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争取军费。
美国的军费一直很高,这已经让很多老百姓感到不满。
通过渲染外部威胁,美国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增加军费,继续维持其庞大的军事机器。
美国在中东的困境
中东这片古老的土地,总是充满矛盾,一直是国际政治的焦点。
美国一直想控制这一地区,把它当成维持自己霸权的关键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和中东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巴以冲突。
美国作为以色列的老大哥,经常 tries to 在巴以冲突中充当调解人。
然而,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美国明显偏袒以色列,其所谓的“和平方案”也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拒绝。
最近,沙特更是公开喊话,要求以色列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才能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
这肯定让美国的中东政策很受挫。
过去总是跟着美国走的中东国家,现在也开始寻找新出路了。
沙特与伊朗这对“宿敌”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打破了美国试图通过挑拨地区矛盾来维持自身影响力的企图。
卡塔尔等国也开始与中国加强合作,不再唯美国是从。
中国在中东地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股“东方力量”正逐渐显现。
和美国不同,中国的影响力在中东地区越来越强。
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搞霸权主义,不干涉别国内政,致力于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赢得了中东国家的广泛赞誉。
从促成沙伊和解,到推动巴以和平谈判,再到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在中东地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这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行径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在中东的活动,不是为了取代任何国家,也不是为了谋取私利。
中国希望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繁荣,这样既对中国有利,也对全世界都有好处。
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不惜频繁进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并拉拢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参与,试图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
美国近年来多次举行针对台海局势的军事演习,模拟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这些演习往往以美军“惨胜”或“失败”告终,暴露出美军在应对中国军队时的无力感。
然而,这些军事演习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秀”,旨在向中国施压,并安抚其亚太盟友。
事实上,美国深陷债务危机,国内矛盾尖锐,社会撕裂严重,根本无力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更不用说与中国这样的军事强国正面对抗。
乌克兰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表面上对乌克兰提供支持,实际上只是想利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自己却躲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一旦冲突升级,美国很可能会像抛弃阿富汗一样抛弃乌克兰。
美国深知,在正面战场上难以战胜中国,因此其真正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来拖延中国发展。
美国不断向中国周边地区增兵,挑动地区矛盾,企图将中国拖入战争的泥潭,从而阻碍中国的发展进程。
美国对中国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估计不足,也对中国人民保护国家利益的意志认识不够。
谁要是想用武力威胁或者军事手段来阻止中国发展,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现在,和平与进步依然是全球的主题。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同时也不怕任何挑战。
中国的发展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也增强了正义的声音。
美国应该认清时代潮流,放弃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停止一切形式的挑衅和遏制,与中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技术派|伊朗近200枚导弹打击以色列,用了什么导弹?效果如何?》2024年10月4日
参考消息:《专家:伊朗“升级版”导弹令美以更难防御》2024年10月4日
红星新闻:《伊朗32枚导弹撕开以色列防空系统,多层导弹拦截系统“破防”》2024年10月5日
环球时报:《美《中国军力报告》:解放军常规导弹实力赶超美国》2020年9月3日
环球网:《渲染“中国导弹威胁”,声称缺乏加固机堡,美议员担忧印太基地“太脆弱”!》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