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聊点什么?
聊电影吧,最火的都聊完了,剩下的你们意兴阑珊,Sir也没觉得很有必要写。
聊聊十一“黄金周”去哪旅行?
最近这两年来,越来越多人说“调休背刺打工人”“我们公司根本没有7天假”“出门就是人挤人还不如躺家”……
本来应该愉快的假期。
今天对很多人来说变成了:没那个心情。
既然这样,那Sir就按自己的心情来。
你有心情的话就看,没心情也可以划走。
聊一个离我们既远又近的人——
骆驼祥子
为啥突然要说骆驼祥子?
我们在语文课上都学过,你对他肯定有印象,但感觉面目又是模糊的,反正大概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闰土都是同一类。
即。
受旧社会压迫的苦命人。
但只是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那有啥意思。
所以Sir要聊聊别的。
如果用今天的语言,也许可以这样重新介绍——
祥子。
aka骆驼,北漂,185体育生,INTJ。
哦放错了。
是这张——
△ 给虎妞眼睛看直了
说他远,因为是快一百年前的人物。
说他近,喏,不是我说的——
今天,祥子在互联网上的翻牌率越来越高。
面对一些社会新闻时,网友惊觉——
原来我就是祥子。
这种心理落差来自于,我们在课本上学过了祥子、孔乙己、祥林嫂、闰土……以“未来主人翁”的姿态,怜悯过去式的他们,然后把书本抛在后面,奔向自己的前途。
没想到当年的子弹却正中眉心。
无论是“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还是“以为一直努力拉车,就会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的祥子。
可是。
有没有一种可能?
——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摆正自己和祥子的位置。
祥子是谁?
第一印象中,他是苦力。
社会的最底层,怎么努力挣扎都改变不了。
小说中写了他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
在一次拉车途中,祥子被宪兵抓去做壮丁,连人带车都被抢走。
他逃了出去,还顺走宪兵队的三匹骆驼,从此获得“骆驼祥子”的外号。
第二次。
祥子在一位大学教授家干包月(专职司机),稳定的收入和雇主对他的帮助,再加上卖骆驼的钱,他又干劲大起,准备买一辆车。
只是好景不长,大学教授被陷害逃离北平,自己的存款又被所谓侦探敲诈走。
第三次。
祥子真的买上了车。
这是和虎妞结婚之后,本以为可以安稳过上日子,结果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了给她办葬礼把车卖了。
100块买的车,只卖了52块。
惨吗?
惨。
但如果你仔细看,如果放到今天,很多人的情况也未必比他强。
首先,祥子一看就是个阳光大男孩。
人高马大,浓眉大眼,朝气蓬勃。
让虎妞格外上头,只要祥子愿意,他随时可以“我不想努力了”。
只是偏偏,他就想卖力。
于是,祥子就成了黄包车的“单王”。
年富力强,又有上进心,路线熟,别人基本跑不过他。
你说,这不就相当于今天的外卖小哥吗?
不。
老舍在小说的最后一句,形容祥子用到了一个词,“个人主义的”。
虽然这个词有很多含义,但一点——祥子是独立谋生的。
没车的时候,拉车厂的车,每天交份子钱;
有了自己的车,赚的钱就全归自己了,不用抽成。
所以你看,祥子拉起车来,贼开心,贼带劲。
而今天呢,不管是外卖小哥还是网约车司机,离开了平台,你接得到单吗?
拉黄包车,就是祥子独立的营生,不求人,没上司。
他通过这一技之长,在城市立稳脚根,跟今天的白领、技术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豪,是没有区别的。
最后,你可能没想到的是,祥子还是一个创业者。
和今天的不少年轻人一样,祥子有心气,“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别的黄包车夫拉一天是一天,拿着日结,转头就找快活。
祥子可不,“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
哪怕在车厂拉车,他也明确表示,将来一定要有自己的车独立单干。
个体户?
这才哪到哪,看看小说原话——
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看到了没有,祥子可是要自己当老板的人!
所以你就懂了,祥子为什么一定要攒够一百块,买辆豪华的新车。
别人都困惑,二手车是不能拉人吗?
可祥子又怎么可能就打算这么一辈子拉车。
今天的不少大学生创业,班是不想上的,父母的启动资金是要拿的,咖啡店、小酒吧、民宿的格调是要拉满,有没有流水先不说,几十万的装修不砸下去是不舒服的。
而祥子创业,至少是自己一个子一个子卖力赚来的。
起早贪黑、不怕吃苦。
就算刮风下雨、摔倒受伤,他都继续跑车。
所以。
这就是Sir为什么说,过去我们读书时,没有摆正自己和祥子的位置。
因为祥子并不“底层”。
也不是个只会拉车、任劳任怨的憨包。
你的追求,你的自傲,祥子全都有。
当很多人委屈、抱怨“我怎么变成了祥子”的时候,或许从一开始就误解了——
我们本就是祥子。
我们可能还不如祥子。
不然,你以为老舍的小说是写给谁的的呢?
劳动人民的辛苦不假。
可是如果只把这种辛苦归结为“朴实勤劳”“伟大光荣”,那么这样的小说家就天真得可笑了。
老舍下笔狠辣,他不是只要写出一个控诉社会、博取同情的底层符号。
而是让你看到了人性中顽固的印记——
我们都一样。
有两处心理描写,简直让Sir触目惊心。
一处是在祥子被夺车之后——
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一个遭受不公的人,他不仅恨加害者,甚至还恨其他无关、无辜的人。
这是什么道理?
但这就是一个没道理可讲的事实——你理不理解,它都在这世上发生着。
到今天不也还是一样?受到不公的是弱者,最后报复的对象却往往也是弱者。
另一处。
虎妞备下酒菜,趁人之危,把祥子给睡了。
电影里,第二天清晨祥子倍感屈辱地离开,生怕被人看见。
而小说是这么写的——
想起虎妞,设若当个朋友看,她确是不错;当个娘们看,她丑,老,厉害,不要脸!就是想起抢去他的车,而且几乎要了他的命的那些大兵,也没有象想起她这么可恨可厌!
一个又老又丑的女人,在祥子眼里,甚至比差点要他命的大兵还可恨。
最残忍的是。
祥子原本和虎妞的关系不赖,虎妞处处招呼、照顾他,祥子也很欣赏这个女人的开朗、能干。
这样的女人。
当哥们,可以是好哥们。
但你想要当他女人,那简直就是他的杀父仇人。
许子东在分析《骆驼祥子》这一处情节时说,过去我们总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
但事实上往往是,女追男远不止隔重山,而是几乎不可能——
因为女人或许等待一个男人来打动她的心。
而男人的心里,一切他想要的都有了明确的范式,那是一个他要去打下来的“江山”。
女人对他来说,只有符合的,和不符合的。
不符合期待的女人,无论付出多少真心,都无法让他的内心发生改变。
如果她要强行闯入,那就是撕毁了他心中“江山”的蓝图。
这不是仇人是什么?
所以,哪怕是祥子这样的穷苦出身,面对又老又丑又还不是黄花闺女的车厂老板女儿虎妞,也认为自己太不划算了。
在《立春》里也一样,遇到穷困潦倒的青年画家,王彩玲帮助他,扶持他,希望能够打动他。
可人家呢,说你是好人,言下之意我们只能当兄弟。
有天对方喝醉,王彩玲觉得两人关系到了,于是生米煮成熟饭。
结果。
对方满腔悲愤,恨不得把王彩玲生吞活剥了。
你要相信,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什么年代。
也要相信,一个和你一样活生生的人,脑子里不可能只有拉车。
车子、票子、房子、女人、社会地位……他通通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乃至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祥子——
人一辈子都是追不上自己的梦想的。
贾樟柯的《站台》,回到小镇,混沌度日的崔明亮。
许鞍华的《男人四十》,中年危机的国文老师。
是枝裕和的《比海还深》,小时候文采过人,长大后却怎么也写不好的作家。
区别在于。
在相对平稳的社会,普通人经历失败后,依然能找到托底,只需要处理自己失落的内心。
而在某些时候。
梦想落空之后,将是精神、物质、肉体全面的毁灭。
最后,上进的祥子精神彻底垮掉,自暴自弃,吸烟酗酒,浑身沾满当年自己看不上的恶习,再没有了当初的尊严和清高。
但话又说回来。
不管活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人都只能活一次。
又有谁甘心从一开始就看穿?哪怕祥子,不也要把满身的力气豁出来么。
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毕竟。
不追求点什么,人是难以度过这一生的。
所以祥子有祥子的车。
我们有我们的“车”——
农村的想要进城,中产的想要买学区房,打工人想创业当老板,专科想升本科,本科的还想出国留学……
一切都还要升级。
升级做什么?
没办法,有时候人活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
就像我们的父辈,物质上绝对没有我们今天丰富,但是当切实感受到生活一天天改善的时候,吃苦也是甜的。
那“失速”了该怎么办呢?
这才是新的问题。
要面对的恐怕不是“低欲望社会”,而是“低梦想社会”。
低欲望,主要指的还是物质上,断舍离,独居,低消费,压缩成本度日。
而低梦想,是不再对自己人生和整个社会,还有无限畅想。
因为在易损和内卷的环境中,梦想依然性感。
只不过性感背后,藏着陷阱。
祥子的一生,是挥洒汗水的一生。
也是被梦想诱敌深入的一生。
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往往事态都脆断于他的高期待值。
宪兵征用他的车拉货,祥子因为心疼漂亮的车垫被弄脏,才和宪兵起了冲突,在冲突中,他的车子才掉下悬崖。
比如,祥子一定要全款买新车。
结果钱快存够了,却被一次性收缴,梦想的进度条瞬间清零。
包括后来祥子傍上虎妞,如果不是急着买车(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虎妞肚里孩子的责任感),祥子大可以安心地继续做着租洋车的“下等”、“中等”车夫,能过一天是一天。
但是他太想进步、太想完成自己的目标、太想过有尊严的生活了,即使代价是在另一维度失去尊严……
而祥子能做到这些,没什么高深,纯粹是因为非常能忍,用现在的话说,很会“延迟满足”。
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但你忘了,自己也时常抱怨的吗——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老实人?
延时满足的前提是,满足会到来。
怕就怕延着延着,等来的是一个休止符。
就像是买着期房,想着延时总能交上房;项目停工了,想着再等等总会恢复开工……
有的时候,人容易掉进自己的梦中,看不清周围的方向。
祥子一切活动和心思都围绕“车”,甚至让车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而我们当上了房主,却怎么好像又成了房子的奴隶?
你可能想象过所有背叛。
却没想到——
过于执拗的梦想和努力,可能成为射向自己的利箭。
就像网上有人说,“这两年有上进心的,大都负债了”。
人们在吐槽、自嘲中发现,祥子在不停地循环。
电影里有一处对比。
年轻的祥子拉着车,健步如飞,车也比别人崭新一大截,他频频超过其他车夫,脸上是自信和开朗。
可人到中年的祥子,饱经了风霜,一身的伤病,他也成了当年自己眼里“不中用”的车夫。
而一旁呢。
是更年轻朝气的面孔,从身边穿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头向他示意。
人呀。
总觉得上一辈的失败,是上一辈的人不行。
觉得历史从我这代人开始,就要开始断代了,我们是新人。
我们不一样!
那些被理所应当抛弃的。
有一天,说不定会变成回旋镖。
一不一样呢?
找准自己的定位,多想想祥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头条创作游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