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纪委首次披露李平查处内情经过

作者:长安街知事

今天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安徽省首次披露,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平被调查,证实他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录过重处罚,并被免职。

长安街线人指出,这是中共十九大以来第一起违纪案件,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中央管理干部案。

中纪委首次披露李平查处内情经过

报告的屏幕截图

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以政治监督常态化'两个维护'》报道,中央纪委第六监督检查室加强政治监督工作。

六房工作人员给出了具体案例,"这是中共十九大以来,第一个以违纪违纪为主的中央管理干部的案件。""

2018年,将集中关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某市委书记李某以及该市在城市建设和扶贫中的形式主义等线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斗争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要求。这份六室研究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风格问题,必须从政治和整体角度来审查和处理这些线索。

该室认真研究并优先处理相关问题线索,很快发现李某与市从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带头推进深贫困县从事"粉刷墙"面工程,浪费了大量国家财富;

2019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在党内给予李某严重警告,政务记录过大处罚,免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6月,省委决定免去党委书记职务。

长安街官员指出,上述报道提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平,他于6月被免去阜阳市委书记职务,周五辞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中纪委首次披露李平查处内情经过

李平,1962年6月出生,人,安徽省沈山人,2008年5月调到富阳,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职务,2013年当选市长,2016年11月任党委书记,1月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据《安徽日报》报道,今年6月11日,安徽省副省长杨光光光出任阜阳市委书记,李平下台。同日,安徽省委警告称,教育座谈会在富阳召开,并提出阜阳脱贫攻坚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开展警示教育作为对立面教材。

长安街内幕人士指出,上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的评论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党的高层沟通中被提及,是罕见的。这一方面反映了问题的不良影响和巨大危害,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同"党敌、民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坚定决心。

来源:中国纪检、安徽日报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