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当时,在伟人的身旁站着一位面留短须的长者,他正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在新政协会议过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
李济深自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锋人物。然而,在他当年提名副主席时曾引发过不小的争议,有许多同志认为他曾是个刽子手,不能当选副主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885年,李济深出生在广西苍梧的一个农村家庭,少年时期的他便怀有着远大理想,希冀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早些年曾就读于广东的陆军速成学堂、讲武堂等军官教育机构,早早便开启了自己的军事生涯。1909年,24岁的他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修,期间曾协助姚雨平与清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姚提拔为22师参谋长。
五年后,李济深从军校毕业,并留校任教,此后几年间他培养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其中很多都是民国有名的将领,这让他后来在军政界得以享有极高的声望。1920年,他南下广州,加入了孙中山所建立的军政府,并在不久后出任第一师师长。
1925年,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四军后他出任军长,次年北伐战争打响,他留守后方主持工作,总管广东军政大权,并兼任了黄埔副校长。而在北伐战场上,第四军作为主力部队屡战屡胜,特别是所部叶挺独立团,因此最终荣获了“铁军”的称号。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进行“清党”。对于老蒋的这一政策,李济深本是持反对意见,可他最终并没有能够阻止事情的发生,也没能置身事外,而是成了蒋的帮凶,导致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成为了心中抱憾一生的事情。
上世纪20年代末,李济深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为解决此事,他找到蒋介石,告诉他不要搞分裂,希望能调停战争。可没想到,老蒋却以伙同桂系的罪名将他扣押,不仅剥夺了他的军权,还开除了他的党籍。
1931年,李济深恢复自由,他拒绝了蒋介石的收买,南下广州开始旗帜鲜明地反对蒋进行独裁。1933年福建事变时,他通电反蒋,并和中央苏区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共同反蒋抗日,可惜最终未能成行,后来毛主席就此事曾评价到痛失良机。
抗战期间,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反对内战,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44年,他回到老家苍梧,组织抗日队伍,在敌后打游击。那时他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兵权在手,可政治影响力仍在,于是便有日军高官想拉拢他,派特务对其予以高官厚禄,不过在听到特务的话后,他当即义正言辞地拒绝,并当场唾了对方一脸。
解放战争时期,李济深坚决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7年又一次被蒋开除党籍后,他参与创建民革,并担任了民革主席。此后,他积极拥护党的号召,坚定与党站在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活动,促进了国民党内部的多次起义。不仅如此,他还曾写信给李宗仁、白崇禧、傅作义等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劝众人与老蒋分道扬镳,朝着人民靠拢。
与此同时,他还做了其他大量的工作,比如说为了配合解放军作战,在南方多省,他曾派人组织多支反蒋武装进行游击战斗。
1948年,李济深受中央邀请,去往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建国后,他当选了中央副主席,虽然在他被提名的时候曾引起不少人的争议,不过后来在周总理出面给众人做了思想工作后,大家也就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此后,李济深兢兢业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1959年,这位传奇人物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去世前,他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诗句:“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