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8日
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地图发布仪式
暨2024年“和美乡村‘村钓’邀请赛”
将在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激情开杆
本次活动将于8月17日、18日在稻渔空间举行
除了参加活动
你知道贺兰的“渔”
有多“厉害”吗?
一起来看
贺兰县享有“西北渔业第一县”的美誉,近年来,贺兰县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等,低碳、绿色、生态渔业模式结合水体循环生态系统、物联网技术形成的低碳绿色渔业养殖系统已成为本地渔业发展的典范,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贺兰县常信乡一处“渔光一体”水产养殖基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水上光伏 “渔光一体”低碳发展。贺兰县大力发展“渔光一体”的立体渔业养殖方式,充分利用鱼塘水域面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相结合,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产业模式,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鱼菜共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走进位于贺兰县常信乡的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宁夏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内,一股湿热的暖意扑面而来,这里有序分布着十八座巨大的圆形循环水养殖池,只见循环流动的池水清澈见底,银川鲤鱼、薄荷草鱼、鳜鱼、鲟鱼等数十种鱼儿正在池中畅游。该公司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1230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520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10亩,通过多年探索,企业不断推进新型节水型适水产业的发展,建立“三池二坝”,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和藻类净化水质,大大降低尾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鱼菜共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改进养殖环境,实现养殖尾水各项指标达标排放。并通过鱼、虾、蟹等混养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实现水产业高效集约利用。
池塘里的青蟹蟹苗。
“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贺兰县“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利用稻田蟹来松土、除草、捉虫,用螃蟹的粪便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另一方面也是为稻田蟹提供阴凉、安全的生长环境,实现双丰收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贺兰县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立体生态种养、鱼菜共作等养殖方式,大力推广陆基生态渔场、三池两坝等健康养殖技术,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同时,按照“常规品种提质,名优品种扩量”的思路,在养殖主产区开展健身瘦身高效养殖,逐步扩大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加州鲈、河蟹等海鲜名优品种和龟、鳖、牛蛙等种类,极大丰富了水产品市场供给。
贺兰没有海
靠淡水“称霸”宁夏渔业第一县的贺兰
除了鲤鱼、草鱼、鲢鱼等常规品种
更盛产虹鳟鱼、香鱼等
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的鱼种
虹鳟鱼
“淡水鱼之王”——香鱼
南美白对虾
鲟鱼
河蟹
黄河鲤鱼
鲢鱼
锦鲤
贺兰县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县、宁夏渔业第一县,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17.1%和36.5%。目前,贺兰县已成功建成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1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区2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福瑞鲤”扩繁基地1个,加州鲈大规模苗种培育基地两家,南美白对虾淡化培育基地3家,扣蟹培育基地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