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近年来新闻不断,目前已经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隐形杀手。有研究表明,当前人们所患疾病的68%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而甲醛已成为中国新装修家庭中的主要污染物。关于甲醛你想知道的,看这一篇就够了。
甲醛是什么
甲醛是一种易溶于水、醇、醚,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37%的水溶液——福尔马林的形式出现,此溶液沸点为19℃,故在室温时极易挥发。
近年来人工板材和建筑装饰材料的巨大市场需求,甲醛又具有加强人造板硬度、防虫、防腐的功能,使得其被大量当成高效低廉的黏合剂使用。
甲醛的危害
研究表明: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大陆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的化学品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制突变物质之一。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功能下降、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的方面。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引起妊娠综合征、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接触的人群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更大。
其浓度再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³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³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³,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³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室内甲醛的主要来源
1、人造板材
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同时可加强人造板硬度、防虫、防腐的功能,故广泛应用于人造板材中,比如来自于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和复合地板等,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向室内释放甲醛。
2、家具
主要指以人造板为主要原材料的家具,以及家具饰面粘贴时使用的胶粘剂中的甲醛释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装修比较理性,轻装修、重装饰的观念已经被接受, 使得个别家具企业昧着良心,盲目追求利润,不合格的板材家具遍地都是,使得家具成了甲醛的排放站。
3、装饰材料
各种室内装饰材料,油漆、涂料和泡沫塑料等都有甲醛成分。还有一些装饰纺织品,比如床上用品、墙布、墙纸、沙发套、窗帘、布艺家具中,为了加强抗皱、防水、防火性能,会在纺织品中加入一些含甲醛的助剂。建筑材料中由脲醛树脂制成的隔热泡沫材料中的甲醛也有可能释放。
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都会有甲醛释放。总之,如果室内含有甲醛物质的装饰材料、家具、生活用品的东西越多,甲醛释放量也就越大,当然如果封闭工艺做的好,会减轻甲醛的释放。要知道甲醛是一种释放周期很长的有害物质,缓慢释放时间可达到3~15年。
装修后如何除甲醛
第一种: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即是利用新鲜空气的流通去除居室内积累的甲醛。定时通风换气确实可以对刚装修完的房子里的甲醛有作用,但此法只适用于室内游离态甲醛排放,且治标不治本。
第二种:控制温度湿度法
研究表明,甲醛的释放量会随温度的升高及湿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空调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来调控甲醛的排放,避免其过度的积累。
● 夏季温度高,室内的甲醛排放量本身会远高于其他季节。这个季节就不用开空调了,持续保持开窗通风即可;
● 春秋季时,可以把空调调至暖气模式,晚上开空调关窗户,白天开窗户通风换气;
● 冬季天气寒冷,升温是必要的,一般是晚上开暖气或者空调,保持室内温度高于19.5摄氏度。
第三种:物理吸附法
所谓物理吸附,即是利用吸附材料吸附甲醛来除去甲醛废气的方法。常用的有活性炭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但吸附剂需定期更换,随着时间延长,甲醛极有可能从吸附剂上重新释放,形成二次污染。
第四种:化学去除方法
即是通过化学试剂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使之降解的方法。比如市面上的光触媒喷剂就属于化学除醛法。这种方法可以无害分解甲醛,不会对家具造成二次污染。
TIP:总的来说,新房装修之后,别急着入住,虽说有些方法确实能降解甲醛,但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进行甲醛处理。
前面有讲过,甲醛缓慢释放时间可达到3~15年,所以它是不可能被完全清除的。甲醛释放量不超标不影响人体健康就可以。
光触媒除甲醛到底有没有用?
光触媒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光触媒对中低分子的不稳定化合物及绝大部分病菌有很好的降解和杀灭作用,其中包括甲醛。
新一代日本进口光触媒更是攻克了传统光触媒,需要强紫外线才能分解甲醛的难题,可视光条件下也可24小时不间断分解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