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创作打卡#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而布洛芬混悬液作为一款常用的儿童药物,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药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旨在为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它的组成成分、药理机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
【案例分析】
具体案例1:
5岁的明明,因突然着凉感冒,出现了高热症状,体温达到了39.2℃,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家长给明明服用了适量的布洛芬混悬液,约一个多小时后,体温逐渐下降至38℃以下,明明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具体案例2:
3岁的贝贝,在出牙期间,牙龈红肿,哭闹不止,还伴有低热。妈妈给贝贝服用了少量的布洛芬混悬液,贝贝的不适感减轻,情绪逐渐稳定。
具体案例3:
6岁的强强,患了急性中耳炎,耳朵疼痛难忍,还伴有低烧。医生在给予抗感染的同时,让强强服用布洛芬混悬液。用药后,强强的疼痛和发热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能够正常进食和休息。
一、成分解析:
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它属于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二、药理探秘:
1、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人体在受到各种刺激(如感染、炎症等)时,会产生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导致发热、疼痛和炎症的重要介质。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2、调节体温中枢。
对于发热症状,布洛芬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恢复正常,进而降低体温。
三、用途精准解读:
1、发热。
是儿童发热时常用的退热药物之一,适用于儿童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免疫性疾病、疫苗接种后等原因引起的发热。
2、疼痛。
可有效缓解儿童因生长痛、牙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外伤等导致的疼痛。
3、炎症性疾病。
在一些儿童的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等。
四、使用方法:
1、口服,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来精确计算用药剂量。
2、服用时间最好放在饭后,以减少对胃部的损伤。
五、联合用药:
1、与抗生素联合:
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用于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疼痛,在控制感染的同时缓解症状。
2、与抗病毒药物联合:
如奥司他韦等。在流感期间,既能抗病毒又能退热止痛。
3、与抗组胺药联合:
如氯雷他定等。适用于伴有过敏症状的发热、疼痛。
4、与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联合:
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可综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六、不良反应解析:
1、胃肠道反应。
较为常见,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消化不良等。这主要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以及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保护和修复机制。
2、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耳鸣、视力模糊等。
3、过敏反应。
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3、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4、血液系统影响。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问题。
七、叮嘱事项:
1、对阿司匹林等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2、一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6个月以下的儿童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3、对于孕妇不建议使用,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对于哺乳期妇女不建议使用,因该药可通过乳汁被宝宝吸收,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4、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人群,要慎用,以防增加胃穿孔、胃出血的风险。
5、对于正在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容易增加出血倾向的风险,要慎用。
6、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禁用。
7、按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储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开封药品使用完。
八、特别提醒:
1、摇匀后再口服。
2、一般体温在38.5℃以上时再服用,且不要与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同时使用,以免对肝脏功能造成极大损伤。
3、通常每6 - 8小时给药一次,但24小时内给药次数一般不超过4次。
4、用于退热时,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时,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5天。若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布洛芬混悬液作为儿童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家长仍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
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您对布洛芬混悬液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关心、关爱儿童的安全用药,是我们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我们下期见。如果您还有更多问题,可以关注我,欢迎随时评论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