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抗日联军(103)相关人物命运—日伪汉奸叛徒篇

本书还需要提及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敌对一方的一些代表人物。

本庄繁(1876-1945)日本兵库县人。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日俄战争时以中尉军衔参加战争。后入日本陆军大学。1906年毕业后,历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满蒙班班长、中国课课长。清末,任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南京等地活动。1921年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1931年8月任关东军司令官。他是发动"九一八"事变,指挥日军侵占中国东北,炮制伪满傀儡政权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由于侵略有功得到男爵称号。1932年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晋升为陆军大将,任日皇裕仁的侍从武官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11月畏罪自杀。

菱刈隆(1871-1952)日本鹿儿岛人,早年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1902年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日俄战争期间,担任第1军参谋、军务局课员。之后曾任联队长、旅团长、师团长等职。1930年任关东军司令官。1931年8月被调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又回任关东军司令官兼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军衔为陆军大将,与"满铁"总裁、伪满洲国总务厅厅长共同掌管伪满的一切大权。1935年被编入预备役,1952年死去。

武藤信义(1862-1933)日本佐贺人。1892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在日俄战争中,担任近卫师团参谋、第3师团长,军衔为陆军中将。1926年任关东军司令官,晋级为陆军大将。翌年任日军教育总监。1932年因"五一五"事件而引咎辞职,担任军事参议官。同年,日本培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建立,他回任关东军司令官,兼关东长官和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在此期间,在指挥日军占领热河,全面控制伪满傀儡政权,镇压义勇军的抗日斗争等方面,他都是主要决策人。1933年,他在任地死去。

南次郎(1874-1955)日本大分县人。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生,1903年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日俄战争期间,以骑兵第1联队中队长身份参加战斗,1906年任关东总督府陆军参谋。1917年任陆军省军务局骑兵课课长,1919年任支那驻屯军司令官。1927年任参谋次长,1931年任若槐内阁的陆相,军衔为大将。在本庄、土肥原、石原、板垣等关东军侵华急先锋制造与挑起"九一八"事变后,他批准了关东军的行动,并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内阁企图干涉关东军扩大事态决定的实行,使关东军在东北的侵略不断扩大。1931年12月若槐内阁垮台,他转任军事参议官。1934年就任关东军司令官。1936年至1942年任朝鲜总督。之后,曾任枢密院顾问官、大日本政治会总裁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南次郎作为甲级战犯,被判无期徒刑。1954年因病临时出狱,1955年死去。

土肥原贤二(1883-1948)日本冈山县人。1904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任职于日本参谋本部。他前后十次来中国,在中国从事特务工作达二十余年。"九一八"事变前,他先后以坡西利八郎武官的助手、齐齐哈尔军事指导官、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事武官等身份,进行特务活动。1931年3月任天津特务机关长,8月调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军衔为大佐。以他的特务机关为指挥部,土肥原贤二与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谷正等人一起,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出任事变后的第一任奉天市市长。接着又按关东军意旨,去天津谋划诱胁溥仪来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其后,他不仅活跃于东北的奉、吉、黑、热地区,还活跃于内蒙古、察哈尔、华北、南京各地,且驱军入侵东南亚各国,是推动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急先锋。由于其在侵略中显现出的特殊"才能"和所做出的优异"业绩",1941年晋升为大将军衔,获得日本军人的最高荣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土肥原贤二被定为甲级战犯被盟军逮捕,囚于巢鸭监狱。1948年,他被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于同年12月23日执行。

板垣征四郎(1885-1948)日本岩手县人。1904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又由陆军大学毕业。历任日本驻华使馆助理武官、参谋本部部长、关东军高级参谋等职。1931年,他与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等人一起,积极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是这场事变中的核心骨干人物。随后,他任奉天特务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1934年,任关东军副参谋长;1936年,任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以第5师团长身份率军侵入华北作战。1938年,连任近卫、平沼两届内阁陆军大臣兼对满事务局总裁。1939年,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1941年,晋升为陆军大将,任驻朝鲜军司令官。1945年,任驻新加坡第7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板垣征四郎作为甲级战犯,在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于同年12月23日执行。

小矾国昭(1880-1950)日本山形县人。先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日俄战争时以中尉军衔参战,之后历任关东都督府参谋、参谋本部部员、情报顾问等职。1916年,曾支持与扶植清室复辟势力宗社党,策划"满蒙独立"。接着他被派往欧洲,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1917年回国,曾任陆军省整备局局长。1930年,任军务局局长。他支持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扩大对华战争。1932年,他在荒木陆相手下任陆军次官。此后历任关东军参谋长、第5师团长、驻朝鲜军司令官。1937年,晋级为大将。翌年转预备役。1939年,成为平沼内阁的拓务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任朝鲜总督。1944年东条英机内阁倒台后,他出任内阁首相。由于未能挽回败局,战况恶化,1945年4月内阁总辞职。日本战败投降后,他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0年,他在服刑中病死。

石原莞尔(1889-1949)日本山形县人。陆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毕业,后又毕业于陆军大学。之后,曾任驻中国武官、陆大教官。1928年,任关东军参谋。1931年,他与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一起,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九一八”事变,策划培植伪满傀儡政权,是板垣的得力助手和幕后智囊人物。1932年,作为裁军会议随员去日内瓦,翌年回国。1935年,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1937年,他从发动“九一八”事变时的陆军大佐直接晋级为陆军中将,任参谋本部第一作战部部长。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由于其对于侵略中国战争的策略主张与当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不同,他被排斥出陆军中枢部门,于1941年转为备役。翌年为立命馆大教授,在民间进行东亚联盟运动,以后又进行佛教和欧洲战史的研究,于1949年死去。

三宅光治(1881一1945)日本桑名市市人。1901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0年陆军大学毕业。1914年,任军务局课员,1915年,任陆军省副官兼陆相秘书官。1919年后,先后任驻奥地利、匈牙利使馆武官,巴黎条约实施委员。1924年后,任近卫步兵第4联队长、第4师团参谋长、第5旅团长;1928年,任关东军参谋长。他积极支持板垣、石原等人策划与发动“九一八”事变,是这一事变的核心人物之一。1932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36年,转为预备役,1940年后,任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部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押拘苏联,同年10月在莫斯科死去。

多门二郎(1878一1934)早年曾参加日俄战争。1918年乘远东局势未定之机,曾率兵侵入西伯利亚。由于于多门部队擅长耐寒作战,日本军部为适应侵占中国东北的需要,于1930年将多门师团从日本北海道调来东北,司令部设在辽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根根据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命令,多门二郎中将的司令部及其在辽阳的部队最先赶到沈阳,参加和指挥侵占沈阳的战斗。在侵占沈阳的当天即9月19日,多门二郎还以第2师团长名义发出布告,声称:苟有危害日侨生命、财产者,不问何人,定以枪决从从事,并宣布一律禁止“示威运动集会、惑图滋扰之行为”,违者“从重责办”。随后,他又督兵进侵吉林、黑龙江。在进犯嫩江桥战斗中,所部遭东北军痛击,伤亡惨重。1933年,多门二郎归国,于1934年死去。

松冈洋右(1880-1946)日本山口县人。1893年留学美国,毕业于俄勒冈大学法学院。回国后曾多次任驻中国领事。"九一八"事变前,他大肆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说什么"日本确保和死守满蒙生命线当然也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为日本侵华大造舆论。1933年,任驻国联日本首席代表。在国联讨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时,他极力为日本辩护,声称日本的行动"完全是为了自卫"。1935年,任"满铁"总裁。1940年起,任内阁参议官,同年7月改任外相。在此期间,曾参与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核心。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11月,松冈被作为甲级战犯"嫌疑犯"被捕,在1946年审讯期间因病死去。

林久治郎(1882-1964)日本枥木县人。190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07年至1923年,先后在中国的吉林、天津、济南、青岛、福州、汉口,任日本驻中国领事馆领事官补、领事、青岛守备军民政部事务官、大使馆书记官。1925年7月,任日本驻暹罗国特命全权公使。1928年至1932年,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他在奉天任职期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日本内阁和军部在侵略中国策略上的分歧,林久治郎执行外相币原喜重郎等人的意旨,主张以隐蔽、较缓和的手段向外侵略扩张,以致引起军部对之不满,于1932年即被派驻巴西任特命全权大使,在1935年2月被免去大使职务。1942年,任陆军司政长官,"亲任官"待遇。1945年8月,志愿退职。1964年故去。

河本大作(1882-1955),1914年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中国课课长、陆军大学教官等职。1926年晋级大佐,任关东军高级参谋。1928年,策划、部署谋杀张作霖的计划,是制造"皇姑屯炸车案"的主凶。张被炸死后,因日本内部的矛盾和舆论的谴责,河本被解职。1930年,被编入预备役。在关东军头目庇护下,他改搞经济侵略,先后担任西安煤矿公司总办、"满铁"理事兼经济调查会会长、满洲炭矿理事长。1943年到太原,在华北日军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手下搞特务活动,兼"山西产业社"社长。日本投降后,留在山西帮助阎锡山打内战。1949年,以战犯罪被拘捕。1955年8月25日,病死于太原战犯管理所。

郑孝胥(1860-1938)字苏勘、太夷,号海藏,祖籍福建省闽侯,出生于江苏省苏州。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曾任按察使和布政使。辛亥革命后闲居,以清廷遗老自居。1923年年底,应溥仪之召到北京,任内务府大臣。溥仪居津后,郑随从任顾问,直至1932年。

"九一八"事变后,随溥仪到东北,为恢复帝制多方活动。伪满洲国成立后,任伪国务院总理大臣,不久又兼任伪文教部大臣。1932年9月15日,他与武藤信义签订《日满议定书》。1933年成立日满文化协会,郑出任首任会长。1935年5月21日下台,1938年3月28日死于长春。

张景惠(1871-1959)字叙五。辽宁省台安县人。中日甲午战争后,张景惠在家乡组织团练,为豪绅富商看家护院。1902年,随张作霖受降于清廷,当上了清政府地方武装的哨官,后官升至安国军政府实业总长。1928年,张学良继承父业后,任命张景惠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和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九一八"事变后,他很快地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并秉承关东军意旨,为劝降马占山和筹建伪满傀儡政权奔走游说,不遗余力。1932年发表所谓"独立宣言",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在日人策划下,召集了"四巨头会议",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任委员长。伪满洲国成立后,历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伪北满特区长官、伪军政部部长、伪国务总理、伪满协和会会长等伪职。1945年,日本投降,张随之结束了汉奸的罪恶生涯。1959年1月11日,他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臧式毅(1885-1956)字奉久。辽宁省沈阳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毕业后,历任吉林督军署参谋长,东北陆军整理处参谋长,奉天省城戒严司令,奉军第三、第四方面军宪兵负责人,东三省兵工厂督办,辽宁省政府主席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日军监禁两个多月,12月13日"获释",16日就任伪奉天省省长。之后,为日本帝国主义组织傀儡政权进行了紧张的幕后活动。1932年2月16日,参加"四巨头"会议。伪满洲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伪民政部总长、伪民政大臣、伪国务院参议府议长、伪国道会议副议长等伪职。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后,被苏军逮捕。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熙洽(1884-1952)字格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毕业后,历任黑龙江都督府参谋、东三省讲武堂教育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处处长、蒙疆经略使署军务处处长、吉林督办公署参谋长、吉林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公署参谋长兼吉林陆军训练总监。

"九一八"事变后降日,将吉林省拱手让敌,并于9月28日先于东北其他各省成立吉林省伪政权,自任长官。其后为日军侵占吉、黑各地和建立伪满政权倾心效力。伪满洲国成立后,历任伪满洲国财政部总长(兼伪吉林省省长)、伪宫内府大臣等伪职。日本投降后,被苏军俘获,押往苏联。新中国成立后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2年10月29日病死于该所。

吉兴(1879-?)字培之。辽宁省沈阳人。191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奉军任职,历任奉军驻北京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27师参谋长、吉林督军公署参谋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兼延吉镇守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军,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残酷镇压抗日军民的驯服工具。伪满洲国成立后,任伪吉林省警备司令官,策划并参与了对吉林救国军和吉林自卫军的"围剿"。溥仪称帝后,晋升伪陆军上将、第2军管区司令官。1941年升任溥仪的侍从武官长、伪尚书府大臣。1943年被授予伪满军队中最高荣誉"将军"称号。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苏军逮捕,押往苏联。1950年7月31日,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后病死在监所。

张海鹏(1869一?)字仙涛。辽宁省盖县人。行伍出身。历任管带、陆军第28师步兵第55旅旅长、奉军第4混成旅旅长兼任海满警备副司令、东铁护路军哈满司令、吉林陆军第7混成旅旅长兼哈绥司令、洮辽镇守使兼洮索警备司令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军,宣布"独立",自任"边境保安司令"。在日军唆使下,率伪军大举进犯黑龙江省,在日军进攻嫩江桥战斗中充当先锋。伪满洲国成立后,任伪执政府侍从武官长。日伪军侵犯热河时,任伪军前敌总指挥。热河失陷后,他代替汤玉麟任伪热河省省长。日本投降后,匿于天津,新中国成立后被镇压。

于芷山(1882-1951)字澜波。辽宁省台安县人。出身警界。历任奉天陆军第5混成旅旅长、东北独立骑兵第8旅旅长、张作霖的侍从武官长、奉军第30军军长、东北陆军第22旅旅长、东边镇守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本侵略者,宣布"独立",自任东边道"保安司令"。伪满洲国成立后,任伪奉天省警备司令官、伪军政部大臣、伪治安部大臣等职,1943年改任伪将军府大将参议。1947年冬,匿居北平。北平解放后,被逮捕归案,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1年5月2日病死该所。

于深徵(1887-1944)字险舟。黑龙江省双城县人。北洋陆军速成学校第3班骑兵科毕业。毕业后历任吉林第10旅旅长、吉林剿匪司令、奉军陆军第16师师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降日,在日军驱使下率伪军大举进攻哈尔滨。历任吉林"剿匪"军司令兼东省铁路护路军副司令、第4军管区司令官兼北满铁路护路军总司令等伪职。1935年任第1军管区司令官,晋升为陆军上将。1937年7月兼任伪三江省省长。1944年病死。

丁超(1876-1950)字洁忱。辽宁省新宾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8期毕业。毕业后,历任第2混成协第4标教官、陆军军官学校副官、奉天军械厂科长、吉林都督府副官长、奉天军械厂厂长、奉军总司令部兵站处长、黑龙江督军署参谋长、满海警备总司令、东省铁路护路军哈满司令、延吉镇守使兼延珲和汪戒严总司令、吉长镇守使兼第28旅旅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和李杜等人一度组织所部反抗日本侵略军,并参加哈尔滨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后降日。日本投降后,被苏军俘获,新中国成立后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0年,病死在监所。

此外,东北抗日联军几位主要投敌分子的结局,也有必要提及一下。

宋一夫。原吉东省委书记、第二路军西征部队政治、军事总负责人。他于1938年7月30日叛逃后,任伪滨江省警务厅警佐,参与了1943年的"巴、木、东大逮捕",犯下累累罪行。东北光复后,1946年,宋一夫在哈尔滨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

谢文东。第8军军长。1939年3月19日降敌后定居勃利,任伪勃利县协和会会长。抗战胜利后,谢文东组织军队,被国民党南京政府委任为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与人民军队为敌。1946年2月,谢文东于刁翎五道河子沟被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部队生擒,后押回勃利,被勃利县人民政府判处死刑。

李华堂。第9军军长。1939年7月投敌后任佳木斯三江公寓经理,实际上是做了日本特务。东北光复后,李华堂组织军队,被国民党南京政府委任为东北挺进军第1集团军上将指挥官。1946年12月,被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部队围击于依东地区,负伤后被俘,死于押解刁翎途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