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讲一家杂货店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被环保部门处罚的故事,引发了关于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讨论。不了解法规导致违规经营,责任也应落实到生产商身上。想知道生产商的责任如何规定?一起往下看!

前段时间,柳城县环保部门对一家杂货店进行了处罚。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罚款的理由是老板提供冰饮时使用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违反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

这是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的。

而且还明确规定对于未遵守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的行为进行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杂货店老板小城是第一次被处罚,罚款500元。

执法队员还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并下架此类吸管。

杂货店老板小城表示,不知道吸管属于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已经将吸管下架。

这是老板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违规经营。

那么生产商的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范围包括生产、销售、使用和加工等环节。

禁止在餐饮业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如餐具、容器、包装袋和吸管等。

也就是说,杂货店提供冰饮时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属于限制使用的范围。

在生产环节,禁止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薄膜等。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执法队员介绍,在销售环节,禁止超市、商场、便利店等销售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在禁止使用范围内的行为依法处罚。

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除限制使用的范围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公众了解限制使用的具体内容,提高环保意识。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这不,杂货店老板表示不了解具体内容,所以违规经营。

说明公众对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还不够,缺乏相关知识。

要想让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具体内容,提高环保意识。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是共同责任,不仅要求公众,也需要当局和企业共同努力。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责任落实到生产商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需要从源头入手,对生产商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

在实施中,《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生产商要负更大的法律责任。

禁止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塑料微珠等原料。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在销售环节要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环保标准。

只有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被罚款。

但现实情况是,并没有严格检验产品的环节。

导致部分厂家为了谋取暴利而生产不合格产品。

对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也就是说,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遏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柳城县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他们还会对违规企业进行帮扶和指导,帮助其改正违规行为。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当然也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生产商,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缺乏环保意识的企业。

为了追求利益而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

这就需要执法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加大力度查处此类企业。

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此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减少塑料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应将所有责任推给老百姓,需要当局、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环境卫生和资源保护的双重目标。

,在落实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公众应当更加重视环保意识,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卖饮料送吸管罚款500,执法队:不合规!小店老板:这事真不能赖我

结语

环保法规对减少塑料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实现目标,需要公众、当局和企业共同努力。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老百姓,生产商也应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希望大家能够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共同保护环境和资源。加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