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荧幕上的男演员们个个都是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他们能轻松抱起女主角,骑马如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娱乐圈出现了一股令人忧心的暗流——男演员们的体能似乎每况愈下。
这一现象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让观众不禁皱眉:这些"英雄"们,是否真的能担得起角色的重任?
这种体能危机的代表性案例就是在《快乐大本营》节目中的一幕。那一期节目中,张艺兴需要完成一个看似简单的公主抱动作。
然而,面对体重仅38公斤的鞠婧祎,张艺兴却犯了难他试了一次、两次、三次……最终竟然花了整整11次才勉强完成任务这一幕不仅让现场观众瞠目结舌,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人戏称张艺兴为"肾虚男",虽然他有腰伤粉丝解释了,但似乎并不能平息大众质疑。在大家印象里,38公斤对成年男性来说应该很轻。
此事已为娱乐圈体能危机的缩影。它不仅暴露了部分男演员体能不足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演员专业素养的深思。
在这个追求完美的娱乐圈中,演员们是否应在体能训练上多下功夫?毕竟,一个角色的塑造,不仅需要精湛的演技,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身体素质。
这个问题为接下来的讨论埋下了伏笔。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娱乐圈中的"虚男"现象,以及它背后所反映的行业问题,从公主抱到武打戏,从骑马到射箭。
"公主抱"这样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动作,原本是男演员展现魅力的好机会,然而,在现实中,不少男演员因此遭遇"噩梦"。这种尴尬场面在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让人不禁感叹:现代版的"英雄"们真的已经气短力衰到如此地步了吗?
林更新在电视剧《楚乔传》中曾遭遇过这样的窘境。当他需要抱起赵丽颖时,整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甚至差点将赵丽颖摔下来。
最后,林更新无奈地摆手大喊"不行了",还直言让赵丽颖少吃点饭这一幕不仅让人觉得好笑,更让人心生疑问:难道赵丽颖真的重到让人抱不动吗?
对比同一剧组的窦骁抱赵丽颖的轻松自如,林更新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就显得有些尴尬。
许魏洲在抱乔欣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尽管乔欣的体重只有90斤左右,他却表现得仿佛在抱一头大象。为了维持自己的"健身人设",他甚至将责任推卸到乔欣身上,声称她"体重太胖、头太大"。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还一脸调侃地说:"乔欣是我抱过最结实的女明星"这种行为不仅显得不够绅士,更暴露了他体能不足的事实。
高伟光和张彬彬在和迪丽热巴搭戏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高伟光在《三生三世枕上书》中抱迪丽热巴时,累得满头大汗,甚至需要扶墙"歇歇"。
为了掩饰尴尬,他还小声对镜头说:"热巴其实也不是很轻"张彬彬在《秦时丽人明月心》中,更是直接表达了迪丽热巴需要减肥这些行为不仅让人觉得不够专业,更是对女演员的不尊重。
然而,大部分男演员并不是如此"虚弱"。例如,吴磊在多个活动中展示了非凡的体力,不论是抱起迪丽热巴还是赵露思,都显得轻松自如。
在《且试天下》中,当杨洋还在解释"蹲的太低,不好发力"时,吴磊已经行云流水地把倒在地上的赵露思一把捞起。
陈建斌在电视剧《甄嬛传》中,从御花园一路抱着孙俪回碎玉轩,全程毫无破绽,这与一些年轻演员的体能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网友对于演员专业素养的深思。
人们不禁会问,追求表面的完美同时,是否也应重视内在的实力培养?毕竟,一个真正的演员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外表,更重要的是他们综合实力能够完美诠释角色的能力。
骑马射箭在武侠剧中本是男演员展现英姿的佳境,但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却成为尴尬场景频出,引发人们感叹:昔日的英雄策马扬鞭的英姿何在?
以骑马为例,昔日的演员们能行云流水地完成翻身上马的动作,令人印象深刻,侠气十足。沈晓海就曾展示过教科书般的"前下马"动作,干净利落,一个翻身跳跃,尽显风流倜傥,让观众直呼有了武侠小说的味道。
然而现在的男演员们,别说翻身上马,甚至有些连坐上马背都成问题。张睿在《新还珠格格》中就需要四个工作人员合力将他抬上马背。
这样的场景,与其说是英雄策马扬鞭,不如说是"英雄难堪重任"。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绝代双骄》中的"集体尬舞"场景。胡一天等人站在原地上下摇晃,试图模仿骑马的感觉。这种表演方式,与其说是在演绎武侠高手,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滑稽的模仿秀。
为了弥补演员的不足,一些剧组开始大量使用"电动马"道具,有的摄影师甚至要"手动发力"来模拟骑马的感觉。这种做法虽然省时省力,但也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是假的。
通常镜头只能拍摄上半身,一旦移到下半身,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车祸现场"。
射箭在现代剧集中非常尴尬,特别是一些男演员拉弓时显得无力薄弱,这种情况在骑马的场景中也很常见。一个标准的射箭动作,应该保持躯体正直,胸腔微微收缩,手臂肌肉放松,后背发力,弓拉开充分,充满力量。
这种尴尬的情况在各种现代剧集中可能会经常看到。
任嘉伦在《大唐荣耀》中的表演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的姿势看起来很有气势,但弓还没拉开,箭就已经飞出去了。敖瑞鹏在《国子监》中扮演一位鲜衣怒马的少年郎,示范射箭。
然而,他那副肌无力的样子,让"骁勇男儿"的形象成了一个笑话。
为了掩饰演员不足,很多剧组采用"反弓"的做法。《流光之城》中,许魏洲教景甜射箭时,两人手中的弓就是反着的。这种做法虽然方便演员拉开,但却完全违背了射箭的基本原理,让懂行的观众看得直摇头。
相比之下,一些演员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周一围在《上阳赋》中的飒爽策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王鹤棣在《浮图缘》中的射箭姿势,眼神坚定、姿势标准,充满力量感。
吴磊和肖战的射箭动作也显得标准有力,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潜力。
这些武侠场景的对比,不仅暴露了部分演员缺乏基本技能训练的问题,更反映出了一些剧组为了赶工期而忽视细节的倾向。
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适当留出时间让演员们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呢?毕竟,只有真实可信的表演,才能让观众真正沉浸在剧情中,感受到武侠世界的魅力。
说到武侠片,观众的通常反应会是那些精湛的打戏场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打戏的质量似乎在悄悄发生变化,从过去的"真功夫"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花拳绣腿"。
然而,现在的许多打戏却给人感觉软绵绵的。比如杨颖在《尘缘》中的表现,她的动作充满了无力感,被观众嘲讽像是在录制综艺节目,与观众心中武侠高手的形象相去甚远。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电视剧中的打斗场面竟然完全依赖特效完成。新版《包青天》中的展昭,只要轻轻挥舞手中的“旋转电风扇”,就能把敌人全部打飞。
这种过度依赖特效的做法,不仅削弱了打戏的真实感,更让观众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还有一些打戏,演变成了一种相当普通的"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的游戏。演员们的动作显得软弱无力,完全没有高手过招的紧张感。
这种表现,与"武侠高手"的形象完全不符,让人不禁怀疑:这些演员是否真的为角色付出了努力?
确实,并非所有现代作品的打戏都糟糕,仍有一些注重品质的剧组和敬业的演员在努力呈现高质量的打斗场面。然而,从整体上看,打戏的质量确实在下降。
这种变化体现了现代影视制作更注重效率,为了赶工期,一些剧组选择简化打戏或使用特效来代替真实动作,这种现象一方面引起公众对现代影视制作日益追求效率的反思。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演员缺乏专业训练,现在的一些演员相比于前辈们的刻苦钻研,更倾向于依赖后期制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这个特效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打戏的本质?是继续依赖特效来制造视觉奇观,还是回归到那种真实、酣畅淋漓的武打场面?这个问题,不仅关乎观众的观影体验,更涉及到了武侠精神的传承。
毕竟,真正的武侠,不应该只是华丽的外表,更应该有着坚实的内功。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肌肉已经成了人们对男演员的严重要求。然而,全身上下肌肉齐全的演员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付出努力的。
实际上,有些演员选择走捷径,在"瘦身"的过程中使用各种"小聪明",将本应刚强有力的"硬汉"形象,变成了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最常见的使用"塑形肌肉衣"的方法就是表演时穿上它。这种特制的内衣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演员塑造出"八块腹肌"的效果。
例如,《与君初相识》中的任嘉伦就曾身穿这种肌肉衣出镜然而,这种假肌肉的塑料感很强,特别是在脖子和手部的交界处,很容易被眼尖的观众发现破绽。
更加搞笑的地方是《青青子衿》中的一幕,范世琦应该展示外在的完美肌肉和荷尔蒙,但当女主角打开他的上衣时,观众看到的只有贴上的“肌肉衣”。
这种突然的落差,不仅让人出戏,还引发了对演员职业操守的质疑。
为了追求"完美"效果,一些影视剧组在宣传时不得不动用PS大法。《流光之城》的宣传照中,剧组竟然把弓弦P掉,只剩下一个空杆子。
虽然这种做法在视觉上看起来效果非凡,但同时也暴露了制作团队在处理细节时的不足。
然而,并非所有演员都选择了这条捷径。有些职业演员还是坚持通过实际训练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吴京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他为了在《战狼》中饰演一位特种兵,他主动要求进行为期18个月的军事特训这种付出,不仅让他的表演更加真实可信,也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非常值得赞赏的还有黄轩。这位观众心中的“文艺男”,为了符合电影的拍摄效果,主动进行高强度训练,最终锻炼出了强健的肱二头肌和六块腹肌。
这种由“内”到“外”的蜕变,才是真正的演员精神。
娱乐圈中存在的浮躁之风致使肌肉造假现象的盛行,一些演员和剧组为了追求短期效果,尽快赶工期,会选择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
然而,这种做法违背了职业道德,从长远来看,它会对演员的自身发展造成损害。
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吴京、黄轩这样愿意付出实际努力的演员。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出真实可信的角色形象,也才能让演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够分辨出真正的努力和敷衍了事的伪装。
在环顾整个娱乐圈的"虚男"现象之后,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这是否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某种问题?从公主抱、武打戏到骑马、射箭和肌肉塑造,尽管这些看似是独立的事件,但实际上它们都反映了当代娱乐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吴京曾在采访中直言甚至嘲笑地表示:"并不喜欢看现在的电视剧,编出来的东西都是。"这句话虽然有些尖锐,但却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
在这个看脸、比流量的时代,我们是否忽视了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娱乐圈如今有很多男星追求外表光鲜亮丽,但往往忽视了内在实力的培养。他们连抱人都抱不动、提弓也提不起,一旦需要就用特效替身,这样的现状让人颇感担忧。
我们不禁要问:娱乐圈的门槛是否已经变得如此之低?
实际上,观众所真正需要的并非只是空有其表的"花瓶"演员,更需要那些能成功诠释角色的全方位演员。像吴京、陈建斌这样的演员,他们不仅拥有出类拔萃的演技,同时还有着与之相匹配的体能素质,这才是真正的"硬汉"精神。
因此,我们呼吁娱乐圈应重新审视自我,回归演员的本质,不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更注重实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也能让中国影视行业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