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安县兴国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工作目标,深入聚焦群众需求,不断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统筹整合资源平台,精心策划活动载体,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兴国镇呈现出“竞相绽放”的生动局面。
健全完善机制,靠实工作责任。兴国镇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与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一体谋划,按照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镇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健全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兴国镇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标准,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和工作调度,构建了“党委负责、村社贯通、所站协同、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培育文明风尚。兴国镇始终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全镇37支志愿服务队联合“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人物”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通过组织创作秦安小曲《秦安精神谱华章》、党建专题片《新城治理开新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系列短视频《我们的节日》等作品12部,以及开展乡村振兴演讲比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上门送学讲政策等活动50余场次,把理论宣讲与文化活动、惠民服务、帮扶关爱等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文明新风。
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织密文明实践网络。兴国镇充分利用“主题党日”“群众说事会”“党建联席会”等,最大限度整合辖区各类资源,以“传播党的声音,解决民生实事”为主线,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真正让资源活起来、人员联动起来、文明实践格局广阔起来,织密文明实践工作网络,有力提升文明实践的“最大功效”。北关社区采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带头的模式,精准指导辖区小区成立业委会,建立红色物业,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提升了小区的治理水平;蔡店、大城等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展“百姓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线上线下协同运行模式,不断把党的理论政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切实提升了志愿服务精细化程度;高坪村志愿服务队结合全村重点工作实际,助力村容村貌整治、培育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改善等行动,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活动载体,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文明实践新动能。
突出特色项目,打造服务品牌。精准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志愿服务的性质和内涵,不断彰显“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全镇布局和群众需求出发,打造了南关社区、映南社区、康坡村、腰崖村四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组建“映南社区退役军人”“北关社区夕阳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8支,全镇共招募志愿者19000余名。今年以来,因地制宜开展“节点+常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180余场次。康坡村不断夯实全国文明村创建成果,积极开展“传承非遗文化,发扬助教兴学”文明实践活动;南关社区充分发挥甘肃省首批“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的优势,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与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川社区通过举办假期七彩课堂、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等诸多暖心活动,真正展现出“红色力量”引领青春风采、爱心服务温暖社区居民的文明实践工作新格局,“文明之花”开遍兴国大地。
(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