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吴谨言随着《墨雨云间》的热播而翻红,过往采访又被“扒”了一遍,一些老历史也变成热知识,比如她在去北电学表演之前,是北舞附中芭蕾生,曾入职过中央芭蕾舞团,后因伤病才决定重新考学。6月18日的北舞附中校友返校日,吴谨言真是衣锦还“校”,引来学弟学妹们争相合影。
吴谨言是成都都江堰的美女,但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很短,10岁就考到北舞附中了。
听她讲自己当年孤身一人去北京上学的故事还挺感慨的,那么小的年纪就离开父母住集体宿舍,不但要接受高强度的专业舞蹈训练,也早早懂得了什么叫科学节食。
吴姐说,她10岁开始每顿饭都要在心里计算卡路里,吃多少之后就要通过运动消耗多少。
以至于周末学校放假也不敢出校门犒劳自己吃顿好的,因为周一上午会上秤,指针多向右偏一点,就得挨罚。
这种少小离家、刻苦训练、极端自律的生活对于小小年纪的他们来说,断然不会是什么快乐童年。
1.
说起来,内娱的女明星大凡能走到观众面前的,都算人生赢家,名利双收、经济自由对她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以达成的小目标。
但拥有美貌和财富的她们,在成名后说起童年生活时,很多人却有着相似的童年回忆——年龄很小就离家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苦练舞蹈或戏曲等技艺,比起同龄人,往往早早地就习惯了独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看《让生活好看2》,张柏芝、陈小纭、沈梦辰、吴宣仪四个女明星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张柏芝讲到儿子正值青春叛逆期令自己很苦恼,她也顺嘴提起自己的青春叛逆期,是一个人在国外度过的。
听起来貌似很“惨”。
张柏芝说自己14岁就一个人飞去欧洲读书,连个送机的人都没,当时也没有手机,一个人莽莽撞撞地就飞走了。这段故事她之前在别的节目也讲过,还有一些细节诸如老爸没给她学费,到了欧洲之后为了凑学费天天打几份工没时间上课,有一天就接到学校电话被告知退学……不过张柏芝姐姐的话,细节比较夸张,姑且一听吧。#根据她宣之于媒体的人生经历,此处的欧洲也可能是澳洲,因为发音问题,字幕组一直打的欧洲
倒是席间的其他几位女明星听了都纷纷附和说,自己的青春期叛逆期也是独自一个人熬过去的。
像陈小纭,和吴谨言一样都是10岁就开始“北漂”。
她是北舞附中芭蕾舞专业99级的,比吴谨言高三届,算同门师姐。
陈小纭也是跳了7年芭蕾,毕业后同时拿到了中央芭蕾舞团和北京舞蹈学院的两个offer,但因为跳舞过劳,哮喘病发作得厉害,不得已中途转型才去报了中戏。
沈梦辰和吴宣仪也是因为学跳舞而早早离开父母身边。
沈梦辰的故事听起来最冤种,她说自己读书读得好好的,有一天妈妈的一个朋友看到她了,就热情跟她妈提议说,你闺女身材比例这么好,不学舞蹈有点可惜,她妈一听就上头,把13岁“高龄”的她,打包到了长沙学跳舞。
沈梦辰说自己骨头硬,其实并不适合学舞蹈,各种罪遭了一轮,最严重时腰椎粉碎性骨折,但还是坚持到了毕业。也不是多喜欢舞蹈,就心里憋着一口气,要为爸妈争光,后来陪着初恋男友见家长,被男友妈妈骑脸嫌弃学历太低,沈姐大受刺激,一咬牙报考了湖南大学的表演专业,拿到本科文凭。
吴宣仪的故事就更为人知了,12岁“北漂”学舞蹈,15岁被星探发掘,18岁去韩国当练习生……早早学会了一个人在外生活,她坦言跟父母关系不亲密,早年爸妈忙于生计,她跟着奶奶生活,后来赚到钱第一件事,给爷爷奶奶盖房子。
内娱的舞蹈生很多,但第一次有这种具象化的冲击就是源于这档综艺,4个女孩子,全部少小离家,其中3个是舞蹈生。
因为学舞蹈的孩子练的是童子功,早早就经过样貌、身材上的筛选,长得好、比例好的,往往在小学阶段就已显山露水,被专业艺校选走对口培养。
像北舞附这种级别的学校,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是几万人里挑那么一百多个。今年北舞附中放榜,“小豆苗”等几个高人气的网红舞蹈博主落榜,大家都好一番感慨,北舞的招人条件好苛刻,光身材比例就需要腕线过裆、腿长比上身长12厘米……而这些“美人胚子”中途转表演的概率也很大,比起普通人,在“卖相”上就天然占据优势。
像吴谨言,18岁去艺考,校门口媒体镜头随便一拍,一群人里天然就是焦点。
因为这种外形优势,很多大导演为自己的片子选演员时,爱去北舞挑苗子,胜过去表演学院。
江湖笑传,一流美人在北舞,二流美人才去中戏北电。
所以内娱里北舞系院校出来的孩子尤其多。以上提到的几位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章子怡、刘诗诗、景甜、李小冉、姚晨、陈数、李一桐、李纯、刘浩存、任敏、王艳、刘孜、孙菲菲、蒋梦婕、宋茜、苗苗、孙莉、张慧雯、刘令姿、苏晓彤、刘昊然、张新成、陈星旭……也有像金晨这种,10岁考入上戏附中当“沪飘”,大学再考北舞的,“北舞系”算是内娱输送人才的大本营之一。
而这些人里,大多都经历了少时离家独自北漂的青春期。
以上据网友不完全统计,别的不作评论,北舞系在选美人胚子这一块上确实审美一流。以及不要疑惑“吉吉国王”刘冠麟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合集里,他北舞主攻音乐剧方向
2.
很多女明星回忆起自己在北舞附中的日子,都蛮一言难尽的。
“吃苦”是第一关键词。
吴谨言讲,北舞的日子是没有娱乐的,从早到晚练功上课,10岁就懂得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书包里除了课本,还要放各种止疼药、膏药,每天回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喷药,还要常备红外线治疗的仪器,自己给自己止疼、包扎、理疗。
她那个年纪,原本正是爱吃零食的时候,没忍住时也会买点碳酸饮料喝,但这时候就最怕遇到老师,远远地看到,会立马找个垃圾桶“毁尸灭迹”。
她已经算是能吃苦、适应能力强的。
像景甜,性子比吴谨言要骄纵一些,吃这一块上就管不住,读北舞附中第一年胖了20斤。
放寒假,老师打电话给她爸妈,说这个假期要是瘦不了10斤就得退学。于是那个春节的年夜饭,景甜独享“一盘拌黄瓜”的待遇。
很多年后,被誉为贵圈“富贵花”的景甜讲起这些都还是一把辛酸泪,称那段岁月像做噩梦。
想逃都逃不掉。
附中毕业后她还是考了北京舞蹈学院的音乐剧专业,不但要跳,还要练唱功,更绝望了。觉得这里“不是我要发挥的地方,不适合”,心里排斥,不上课,这时已经签约了经纪公司的她,翅膀也硬了,索性退学,转考北电。
她说在北舞的日子,自己挺失落的,知道没那么好的天赋,也不受老师喜欢,去了北电就感觉自在开心很多。
比她的故事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陈小纭。她太惨了,对急性有氧运动过敏,自己又不知道,早晨晨跑大腿常常会过敏起疹子,忍不了就蹲下挠,老师就怪她偷懒。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偷懒,就又下死命地继续跑……
她是个真狠人,哪怕这样都能坚持跳完六七年的舞,后来因为哮喘频发,才彻底下决心转型报考中戏。没想到入了娱乐圈当演员,熬了七八年,兜兜转转还是通过各种运动竞技综艺而美出圈。
别看她游泳厉害,体操牛,记者问她是不是喜欢运动,姐姐苦着一张脸说,我哪里是喜欢运动,我一运动就起疹子,我对运动喜欢不了一点。但多年学舞练就的毅力,却能让她克服瘙痒,在每一项运动上都发挥出最大潜力。
就像她去整骨,痛死也要一次次捱过去。为了练舞保持身材,减肥减出胃病。这么狠的心性,一想到她是学跳舞出身的,也就恍然。
学舞的孩子,从小习惯了坚持、捱痛和孤独,毅力和忍耐力都比同龄人要强很多,也早早学会了独立。
因为过早离家进入集体生活,要在一群实力都很优越的同龄人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去抢夺老师的注意力,知道周围没什么可依靠的,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去争取,这种狼性生存模式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3.
按主流成功学的评价标准,功成名就的她们自然是幸运儿,当年付出大,如今回报更大,成了大明星,人人活在聚光灯下,又美又强,哪里和惨字挨一点边。
但按当下流行的亲子教育理论那一套来评估,这些早早断奶的孩子,内心里真的对少年离家的漂泊生活没有一点遗憾吗?成年后的她们又要用多大的心力和能量去返哺少年时的缺爱?
育儿心理学的专家总说,任何社会意义上的成功都无法满足孩子“对爱的期待”,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越缺乏就越像一个黑洞,需要成年后不断地用金钱、权力乃至无数次分分合合的恋爱去填充未曾被爱过的遗憾。
像同样北舞附中毕业的女明星苗苗,我们之前写过,过早进入集体生活的她,长大后依然对人群和社交有着很深的恐惧心理。连跟着老公录综艺,最担心的都是无法融入,不知道她过往岁月里,都是些什么糟糕的遭遇。
她10岁离家,父母又生了妹妹,被遗弃感始终如影随形。
后来即使成了“冯女郎”、大明星,事业的金光大道在她眼前铺开,她依然是优先选择了嫁人生娃、组建家庭,还带着父母住一起,何尝不是对童年所缺失的亲情的一种饥渴代偿?
当然,更多的人会像吴宣仪,因为太早离家和父母生分了,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反而很难再跟家人亲密了。
她在节目里说,自己一个人在外闯荡的时候,和家里基本是断联状态,“因为负能量的东西不是太喜欢去说,说了的话父母反而会担心很多,甚至可能会经常给我打电话,我会觉得很麻烦。”
陈小纭也讲过自己一度埋怨父母,为什么把10岁的她扔在北京任其孤独地野蛮生长,但长大后也渐渐释然,因为父母想要她过和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她说自己长大后跟父母同住屋檐下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疫情期间,一家人一起住了两三个月,刚开始天天打架,声响大的邻居都过来问没事吧。后来才慢慢能和平相处,但这段打架纷飞的日子,也是她后来想起来那几年里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她最大的心愿是买一个大房子,跟爸妈一块住,但理智上又会觉得这计划也不是很可行,“因为父母可能不想跟我一块住,人家喜欢两口子,跟我在一起会吵架。”
她在那个家的关系里,始终是感觉不被需要的。
李纯在节目里展示过自己在北舞附中读书时,爸妈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她讲,那时候父母为了来看自己,每次坐火车要坐十几个小时,腿都坐肿了。后来爸爸下岗去外地打工,妈妈就给她写信,跟她说以后要两头跑,来看她的时间要少了。
——或许,每个把孩子小小年纪送出去吃苦的父母,可能都有自己“为之计深远”的爱和考量,以及很多不得已,而这些最终能成就事业的女明星,已经是最有回报的一批人了。
那么,你觉得她们的人生,算不算美、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