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陀区成立上海首家区级“孺子牛”为民工作室 落地一批聚焦养老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作者:新民网

新民晚报(记者蒋月忠)是该市首个区级"玉子牛"为人民演播室,近日在普陀区成立,该演播室将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联动机制,聚焦于民心,让人民受益。普陀区民政局借助"数字化力量",落地了一批专注于数字化应用的养老服务。

普陀区成立上海首家区级“孺子牛”为民工作室 落地一批聚焦养老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图称:普陀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玉子牛",为普陀区民政局民政局土木工作室绘制地图(下同)

"十三五"期间,普陀区老年人口增加了6.4万人,老龄化率达到41.05%,与这组高老龄化数据形成鲜明对比。"十三五"期间,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9208张,占全区户籍老年人口的2.5%以上;而这一系列人物的背后,离不开普陀区民政局的一群"玉子牛",他们一边拿着"第一心"做传承,一边巧妙地借用"数字"做创新。

原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主任曹道云,十余年来践行"人手、人高人"的承诺,在普陀区设立了18个定期社会捐赠接收点和13个社区慈善超市,并帮助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全国首个定期捐赠接收点和慈善爱心之家。慈善帮助达10多万人,筹集了226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认出了几个"穷亲戚",自掏腰包帮忙。

现年41岁的傅莹从事民政工作已有18年。2018年,在全区120个户外福利彩票摊位密集拆除期间,傅莹遇到了一名威胁要停止拆迁的销售员。"仔细一看,知道销售员的家人以卖彩票为生,而儿子还患有精神疾病,当我看到儿子拉着父亲的角落的那一刻,特别难过,最后和同事一起想办法,为销售人员争取了3万元的特困补贴, 也帮他们申请了前厅的抽奖点。回忆起这次撤退展馆进室的特殊经历,傅莹表示,民政工作往往面对最难的人,工作量难,难不可怕,关键要善用政策,争取最大维度的资源整合,想人想, 为群众寻求幸福。

普陀区成立上海首家区级“孺子牛”为民工作室 落地一批聚焦养老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在"数字力量"的帮助下,将交付一些专注于养老服务的数字应用程序

今年,上海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年初,普陀区主动连接全球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资源,在全市率先推出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采集,在普陀区率先探索前进方向,正式开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枪。"民政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人民群众的急需和焦虑,'数字化转型与民生'该如何做,已经成为普陀民政新时代人的新话题。普陀区民政局局长赵永尊20日告诉记者,在全面绘制了区域民生主张后,区民政局迈出了数字化实践的第一步,发布了首批智能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登陆了一批重点数字化应用养老服务。

在长寿之路上,"家庭床铺与家庭护理"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数字化应用,为这里的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传递了新的福音。"在家,按一个铃铛,就可以和小保健中心的医生谈谈,有小病,再也不用折腾半天去医院排队了。一位在长寿路街的曹家渡社区服务中心注册的老人说。记者从服务运营商上海丰盛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护理家居智能医疗组合服务场景,整合了互联网医院、智能监控终端等,为家庭老人提供体征监测、运动能力检测、智能通话等诸多服务,不仅有助于缓解机构养老的压力, 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形式的家庭养老服务。曹家渡社区服务中心现在有80名老年人使用这项服务。

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赋能民生的力量,普陀"玉子牛"为人民工作室将基于"数字与民生"的新话题,首批普陀市民政数字服务事项:普陀区精准救援数字平台、普陀区社会组织信用健康发展指数、 普陀区"无缺口"养老服务数字超市;"我们期待通过需求释放吸引更多的数字科技公司和机构共同创新,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的安全生活水平,加强对区域养老金资源的精准服务,创造人人都能享受的数字生活新明天。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刘义海表示,未来,这些数字化应用将被纳入玉子牛工作室的首批民生项目,拓展创新服务人民的新时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