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小芳
声明:「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部分情节虚构处理,为便于阅读采取第一人称叙述,旨在传播正能量,请理性阅读」
01
我叫王小芳,是北方人,老家在山西一个小县城里。父母是纯粹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家乡的农村务农度日。
我从小品学兼优,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留在了省城工作。干了几年,攒了一些钱,我就在市区买了一套两居室,准备将双亲老两口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
说实话,我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主要还是为了让他们晚年生活得体面一些。农村条件毕竟太艰苦,我现在有这个经济能力,理应该好好孝敬父母。
父亲63岁,母亲59岁,两个人只有小学文化,说话还带着浓重的农村口音。不过他们为人质朴善良,老老实实的,也很勤快。尤其是母亲,我记得小时候她每天都要从大清早干到夜里十点多,才算是将家务农活全都干完。
接父母来城里后,我发现他们真是老老实实,什么都很好满足。市里的菜比农村新鲜好吃多了,他们吃一次就直夸好吃。他们睡在我给他们买的新床上,也老说觉睡地香。这些小事我都看在眼里,倒觉得内疚,我们孩子们考上大学,出去工作后,似乎都有些忘记了他们的艰辛付出。
住进城里后,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早上去菜场买菜,顺便逛逛超市。晚饭过后,我父亲就会在小区里散步,而母亲则在厨房整理番茄等蔬菜腌菜。
我朋友们知道父母来了城里,都羡慕我能孝顺父母。确实,包括我在内,很多年轻人事业有成后,都会把父母接到身边来,这样他们的晚年生活才能得到照顾,过上好日子。
02
我父母住了大半年后,有一天下午,我一如既往地忙完工作回到家里。一进门父亲就迎上来,神情有些欣喜又有些忐忑地对我说:"小芳啊,你能不能帮帮我们?"
"帮什么事啊爸?"我有些疑惑,问什么帮手的事他们不直接开口说?
"你看啊,我和你妈在这里也住了小半年了,你虽然没说什么,但我们也知道城里房子贵,你一个人在外地打拼,租房子就已经不容易了,再要养活我们两老头儿,也太操心你了。"
"所以啊,我跟你妈商量了一下,不如你把我们接回老家吧。在家乡那边,我们老两口子也能自己动手种点菜,至少能自己养活自己,不会太拖累你。"
我听了父亲的话,突然感觉心里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是啊,过去我为了事业奋斗,把他们这对老人轻易地抛在脑后,而现在却自以为将他们接来城里就是尽孝道了。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想给我这个独生女增添负担,他们宁愿自己满足,也不愿成为子女的包袱。
这一刻,父母那股逆来顺受、朴素无华的品德深深打动了我。我身在钢筑水泥之城,上上下下奔波,不过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他们只盼能自食其力,对生活的要求是那样地简单。
是啊,不是我孝顺了他们,而是他们用平凡的人生态度教会了我怎么孝顺自己的父母。
我红着眼眶,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嗓子有些哽咽:"爸,您和妈在这里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气,我不会再让您舍舍不得离开城里的。您就安心住在这里吧,等您老了,我来照顾您。"
母亲见我们如此动情,也走过来拉着我的另一只手说:"傻孩子,我们父母的愿望就是看你成家立业,将来能养活自己,不给你添麻烦。爸说的是实话,你就听话把我们送回家乡吧。"
03
原来,在父母那教养朴实的心智里,能亲自养活自己已是他们最大的福分,他们并未把供我上学、安家立业视为是理所当然。
我不禁感慨,农村人的思想观念是那样纯朴,他们在乎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不给子女拖累,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勉强自立罢了。
这大约就是他们那一代人对人生最质朴的向往吧。
于是,那天晚上,我鼓起勇气对父母说:"爸妈,你们放心住在城里吧。我会努力工作,再过几年贷款就付清了,房子就真正属于我们一家了。"
"以后你们就不要再去家乡了,就住在这里,等到年纪真的太大的时候,我会请保姆或送你们到福利院。但在你们还有力气劳动的时候,家务就不劳你们操心啦,我们雇阿姨来做就行了。"
听了我的话,母亲又看了父亲一眼,眼神里满是欣慰和骄傲。而我,当晚也是久久无法入睡,仔细想来,我们城里人把父母接来城里,当是理所应当,但忽略了他们那质朴的内心期望。
我仿佛在这一刻才真正理解,要想孝敬父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这点被我这样轻易地忽略了,倒真是愧对他们一片虔诚善良的心了。
04
从此父母就真正落户在了我们家,也彻底摆脱了他们在乡间那日渐苍老、寂寞和贫困的生活。
他们常常会给我做一些农村风味的家常菜,让我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回味儿时那份质朴的幸福。
我给父母在附近的商场买了张老年人健身卡,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去那边锻炼一会儿身体,晚上则和我一起在家门口散步运动。
每逢周末,父母就兴致勃勃准备与我外出旅游,要么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我工作也算是上了正轨,再辛苦也只是短期的,反正每天都能与他们在一起相聚。
渐渐地,他们也熟悉了城里生活,逐步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节奏。我曾多次提出要聘请保姆为他们服务,但他们总是谦逊地拒绝,并说自己年纪不大还能自理。
大约三年后,我终于将房贷付清,这套两居室彻底成了我和父母的家。那天晚上,我请父母吃了一顿大餐,席间他们依然很朴实,只是笑盈盈着用那种南方人常挂在口的方言说:"辛苦你啦!现在房子是我们家啦,你就安心在这里工作,等将来结了婚,房子就都是你们的啦!"
我哪里还去计较这些,满心欢喜地搂着他们就是一阵亲吻。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亲情,难道不正是我这颗疲惫的心灵所渴望的避风港湾吗?
05
就这样,我们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度过了五年有余。是啊,就是这五年让我终于明白,亲情比金钱地位还要珍贵百倍。只要有父母的爱,就永远也不会迷失在钞票带来的铺张浪费中。
直到前不久,父亲突然查出患上了胃癌晚期。等病情彻底确诊下来,我几乎是目瞪口呆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内心备受煎熬。
那段日子里,我只觉得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是如此刺痛人心。但遗憾的是,当我终于领悟到珍惜与眷恋的时候,命运又如此无情地把曾经身边最亲密的人生生夺走。
母亲是每天陪伴在父亲身边的人,看着丈夫一点点衰颓下去,她也备受煎熬。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在母亲脸上见到过一丝一毫的脆弱,她依然用平生所学的勤劳与坚韧,悉心照顾着父亲的一切起居。
这或许就是她们这一代的坚毅品格吧,无怨无悔地活到生命的最后。
后来,父亲还是离世了。父亲在人世的最后一个月,一直辗转反侧,口渴难忍。有一天,我正在为他擦汗时,他突然用沙哑无力的声音对我说:"对不起啊,女儿。我和你妈这一辈子也没能供你什么好日子,就让你这样操劳了..."
我泪如雨下,倾身吻上父亲那张臃肿憔悴的脸庞,哽咽地说:"爸,是我应该谢谢您和妈妈,让我学会了太多做人的道理..."
是啊,活到临终,父亲还是在为女儿感到愧疚。而我这个受过高等教育,混迹于钢铁水泥之中的现代人,首先领悟到的竟然还是生命的短暂和亲情的珍贵。
06
父亲在的最后一个月,我向单位请了长假,与母亲一同守在他的病榻前。
那个月的某一天,我曾见母亲在天快亮的时候溜出病房,独自一人在小区里孤独地走着。待我追上去时,她早已泪流满面。她说:"女儿啊,读过书的你终究要比我们这些文盲强,而我也只希望你能幸福。"
"为了你的幸福,我们就是一直在农村里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别人怎么看我们都无所谓。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们给不了你更好的生活条件,无法成为你们青年人追求进步的榜样..."
我只是紧紧拥抱着母亲单薄的身躯,泣不成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多么希望当初就能理解父母的付出和想法,而不是等到父亲离世的时候才痛下定论。
父亲后来就在那个月与世长辞了。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母亲说:"妈,您记不记得半年前您和爸曾说过一句话,那时我深受触动,再也无法忘怀..."
母亲似乎已多年老迈,神情有些恍惚了。我连忙将当时的情形重新说了一遍,母亲这才想起来了。她笑了笑,用手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轻声说:"是啊,你爸说的不错,我们只盼你们能不为我们操心,好好自己生活就行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其实也无非如此而已..."
是啊,最远是福,最高是望。父母一向的盼望本就如此平凡质朴。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看似进步的年轻人,是否已同样忽略了生活的本真。
曾几何时,物质的诱惑和过度的竞争,让我们迷失了亲情这最后的避风港湾。等到残阳无限好时,我们才猛然间惊觉理想和希望原本也就在身边。是我们错过了,而不是它与我们渐行渐远。
是啊,忽然间我仿佛就从父亲去世后豁然开朗了,明白了简单即是幸福的真谛。而这就是我这一生最后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