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踏歌而行 不负芳华——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李芳华

作者:社会与法治

2023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23年度启动仪式,福建海山律师事务所李芳华律师就揣着自己的志愿者徽章奔赴距离福州3000多公里、海拔3200米的服务地——西藏昌都。

截至2024年5月10日,李芳华在昌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答复法律咨询544人次,代写文书28件,接受昌都市司法局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37件(其中刑事25件、民事12件),见证认罪认罚35件,参与昌都市政府的行政复议裁决11件,代理昌都市政府参与行政诉讼9件。

“来了,就要有意义”

被问及为什么会想去援藏,李芳华的回答轻描淡写,“就是想换种生活方式。”其实这颗援藏的种子已在她心中埋藏了好几年,在2023年看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招募计划时破土萌芽了。于是,当天晚上她就提交了报名表。

这报名表的提交,不亚于一颗“深水炸弹”,李芳华的生活圈子“沸腾”了。

“那么高海拔,身体能吃得消吗?”“回来会有后遗症的。”“那边天气那么冷,你一个南方人能受得了吗?”……父母、亲朋好友有各种各样的担心,都轮番来劝她放弃报名,但李芳华援藏的决心很坚定,态度很乐观,“我查了下,进藏后只有75%的人产生高原反应。男性高原反应的概率比女性高。我过去看看,可能女生没有后遗症。”

带着这份乐观抵达服务地昌都时,李芳华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昌都市是西藏海拔第二低的城市,她在那没有明显不适,但平时还是呼吸困难,活动量稍大就会气短乏力,到11月下旬才能走到与昌都市司法局相距1.2公里的茶马广场。

抵达昌都市的当天下午,李芳华就投入工作当中。她曾在援藏申请书中写道:“我在美国(判例法国家,在某些领域有先进的立法经验)工作过,也在伊朗(法院用可兰经判案)工作过。我也想在西藏,相对贫瘠、法治相对落后的土地上工作,感受法律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如何良好划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到了这里后,她对自己的援助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昌都有70几万人口,但律师只有30余名,很难满足当地法律服务的需求。

千里奔赴,只因初心不变,只为扎根心底的法治情怀。李芳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她除了认真对待指派的每一个案件,还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当地的法治人才。在法律咨询量少的时候,她甚至主动到其他行政单位找案件,拓宽帮带律师的法律视野。

踏歌而行 不负芳华——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李芳华

李芳华为昌都市司法局和各市局执法部门做新《行政复议法》培训

踏歌而行 不负芳华——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李芳华

李芳华参加12.4宪法日宣传活动

“来了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有位咨询者说,他听说市司法局来了个很厉害的援助律师,特意从江达县开了5个多小时车过来咨询,我听了觉得很开心,但又有点沉重。”李芳华说,她开心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沉重的是12348法律咨询热线的宣传还任重道远。

“我改变了一个人的32-40岁”

2024年1月18日傍晚,昌都大雪,李芳华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兴奋中带着少许紧张,“李律师,我是布某,我被释放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李芳华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包围了,之后便心生无限感慨。

这是一起13年前的抢劫案,被告人布某一审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李芳华被指派为他的二审辩护律师。9次被告人供述,他都否认犯案,坚称自己无罪。李芳华通过会见、阅卷,认为他说的是真话。于是,她开始找证据,积极与二审法院、拉萨市公安局、拉萨市看守所、拉萨市监狱沟通,为其做无罪辩护。

李芳华的无罪辩护意见得到了二审法院的部分认可,案件发回重审。

李芳华执业15年来,一直是涉外民商事律师,没有刑事辩护经验,她只能加倍细心、加倍认真,逐条梳理检察院的证据。13年前的案子,几百项证据,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3年12月底,案件重新进行一审,检方在开庭前夕提供了三本厚厚的补充证据,李芳华只能连夜熟悉证据,寻找突破口。经过认真分析,李芳华发现控方的关键证据——两份辨认笔录,存在明显暗示,于是主张非法证据排除。最终的结果是:除了关键证据被排除以外,一审法院对除拘留证、逮捕证以外的数百份证据全部不予采纳。布某获得无罪判决,当庭释放。

布某出监时,昌都市看守所“炸锅”了,在监室拿东西时,他还给狱友们唱了一首《回家》,狱友们纷纷落泪。他略显腼腆地说:“我有预感会被释放,所以前几天一直在偷偷练唱这首《回家》。”

踏歌而行 不负芳华——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李芳华

李芳华收到无罪释放的布某赠送的锦旗

这是李芳华执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刑事案件,也是昌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指派援助的第一起无罪判决案件。据了解,国内的无罪判决率只有万分之四。“刑事案件和民商事案件不一样。民商事案件,要等判决生效后再执行;刑事案件,宣判无罪后,被告人就被当庭释放。这种立竿见影的反馈和狂喜,是我在民商事案件里未体验过的。我突然真切地体会到,我改变了一个人的32-40岁。”李芳华高兴地说,这一刻,她的执业幸福感、成就感达到“满格”。

“要尽到相应的责任”

2023年10月18日,雪山环绕下、群山褶皱里的昌都市丁青县甘岩乡正在举办一场普法宣讲活动。

“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宣讲,相当接地气。”李芳华说。这场宣讲活动没有整齐的桌椅、完善的设备、界限分明的宣讲台,宣讲员与村民们面对面席地而坐,零距离交流。那会儿刚下过雪,地上还没干,村民都拿下水道的盖子垫着坐。

全程汉藏双语普法,顶着飘飘洒洒的雪花,宣讲员以案释法,生动实用,村民们听得很认真。

在丁青县,一周的专项普法宣讲、调研工作,李芳华去了6个村镇,入户宣讲12户,公开普法宣讲1次。从昌都到丁青县近9个小时车程,全程4000米左右的海拔让她吃尽了苦头,但村民们的认真态度让她心里觉得很甜。

踏歌而行 不负芳华——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李芳华

李芳华参加昌都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普法活动

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10日,李芳华还到丁青县、江达县、察雅县、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独立营、中铁三局川藏铁路项目工地等地做公开普法宣讲27次。

除此之外,李芳华还担任了昌都市人民政府的临时法律顾问。前几次市政府会议,李芳华都是到了会场才拿到材料。能上会的材料都是事先各方审核通过的,开会时很少有人发表意见。李芳华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提前半小时到会场看材料,审核到风险点,就直接在会上发表意见。接连三次发表意见后,市政府秘书处就要求各市局,所有上会材料先让法律顾问出意见。

8个月来,李芳华列席或参加市政府会议13次,参与昌都市政府决策活动并得到政府采纳37件、参与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起草或法律文书审查43件。

踏歌而行 不负芳华——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李芳华

昌都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觉阿江村为李芳华颁发法律顾问聘书

“我是法律援助律师,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尽到相应的责任。”李芳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进行法治宣传,还是担任法律顾问,她都尽心尽力做好。

夏阳初长,草木葱茏,李芳华的援藏之路尚未结束。她满怀着对法律职业的热爱、对昌都这片土地的热爱,继续在藏东高原踏歌而行,践行一名法律从业者的初心使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