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作者:综艺报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5月1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从时代共鸣、现实立意、人物塑造、艺术表达、播出成果等多个角度切入,交流总结创作经验和启示。其间,主创集体回顾了创作历程,与会专家和学者肯定了该剧匠心独具的人物塑造、行业知识的专业科普和故事情节的把控,并围绕现实题材的创作理念、影视作品所具备的社会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自4月9日开播以来,《城中之城》收视和口碑持续高走,CVB集均收视率3.167%,单集最高收视率3.754%;爱奇艺站内热度9695,位列爱奇艺站内热播榜、飙升榜、热搜榜等多个榜单首位。

“多视角”叙事透视金融业

作为聚焦金融职场生态的行业剧,《城中之城》细腻勾勒金融领域不同类型机构、不同岗位从业者的成长蜕变与人生抉择,丰富了金融行业题材中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发言中肯定了《城中之城》的艺术价值,“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缺乏的是创造史诗的雄心。我们始终鼓励文艺创作者紧跟时代的脚步,触碰时代的脉搏,反映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包括各个重要领域、各个重要群体的一些重要事件,都是文艺创作最宝贵的素材、题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毅表示,“上海火热的现实生活是影视创新的源泉动力。从年初的《繁花》到如今的《城中之城》,可视作不同时期上海率先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真实写照。从题材表达、拍摄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创新和突破。《城中之城》通过影视语言,阐述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这一重大论断,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力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肯定了《城中之城》播出以来的不俗成绩及口碑,称之为“总台严选,以总台基因打造的高质量佳作”。同时,他表示,“《城中之城》接力《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大决战》《人世间》等头部作品,成为又一经典范例:既发扬了主旋律电视剧的优良传统,反映社会前进方向;又在主题开掘、艺术表达和工业化能力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满足了商业市场对精品爆款的强烈需求,彰显了全新的艺术价值,实现了破圈层传播。”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蓓在发言中表示,“《城中之城》敢于创新,尝试了过去不太敢想的领域,向真现象、真问题寻求答案,不断提高观众审美。”

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回顾剧集创作历程并表示,“文学性是《城中之城》的底色和内在力量,令剧中所有角色具有复杂的光谱;短兵相接的现实主义是《城中之城》的锋芒,该剧在真实环境中拷问人物,让人物有真环境、真反应、真情感,让创作和现实贴得更近。”

对于怎样在筹备中确定创作方向和剧集主题,《城中之城》导演滕华涛分享道:“重点是写人。在变革过程中,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都面对什么,他们如何做选择?让观众透过行业去关注行业里面的人。”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肯定了《城中之城》在现实题材上的艺术成就和时代意义,他表示,“《城中之城》具有现实题材的深度、力度、广度,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职场剧,也不是一个金融剧。它是为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画像、立传、明德的剧,告诉我们现实题材既要直面人生、揭示矛盾,也要开拓未来、给人希望。”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原理事长、原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表示,“《城中之城》用电视剧艺术表现新时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奋斗过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该剧为电视剧艺术长廊提供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塑造了具有人生哲理高度、人生剖析深度、典型形象气质的人物。”

注入社会议题

《城中之城》在金融故事背景下,选取时下具有探讨度的社会议题,多维度展现近年来国内金融业改革进程。同时,通过两代金融从业者之间的思想传承和价值观对比,刻画丰富立体的“灰色人物”,引领观众思考正义与利益、法理与人情等严肃议题,拓宽了剧集的思想厚度。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城中之城》中赵辉的扮演者于和伟表示,“赵辉这个有灰度的角色是我之前没碰到过的,作为演员,我爱这种有灰度的人物,我觉得他具有现实价值。”

《城中之城》中苏见仁的扮演者冯嘉怡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希望在艺术长廊中,《城中之城》的每一个角色都能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个鼓励鞭策了很多人,我也被鞭策了。演员就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做一个小人物,在舞台上做大人物。”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城中之城》的创新之处在于“让我们认识到电视剧其实也是‘人剧’。赵辉这个人物已经跳出银行剧、金融剧、反腐剧,打通了人性和人心的通道。文艺作品除了歌颂真善美和鞭挞假恶丑,在这种人性对立之间还有丰富而广大的空间——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在这中间去见证世道人心,去描写故事人物,去写出真实人性。”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针对文艺创作中“灰度人物”的塑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也在发言中提出新的思考,“《城中之城》突破了题材的舒适区,把这些金融反腐的复杂性及艰巨性体现得非常好,进入了金融反腐的领域。其次,本剧突破了人物的安全区,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人在错综复杂围猎和纠缠当中发生的变化。第三,剧集突破了主题上的简单化,呈现了好人也有可能会变坏,必须守住底线、守住初心,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和惩戒意义。”

依托时代背景“向上开花”

除了收视与热度的成功,剧集在口碑上同样收获好评。不少观众都表示,在观剧过程中产生了共鸣感和代入感,从剧中人物故事收获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回顾创作过程,《城中之城》编剧之一吴楠表示,“电视剧《城中之城》的核心是人物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在小说里已经有了极好的基础。很多时候现实主义创作在破题的角度,我们需要作家、文学这样的开路先锋,剧作再从文学里萃取它的种子,生长自己的大树。”

《城中之城》财经顾问夏心愉在发言中表示,“通过《城中之城》,我能看到金融行业的反馈,金融的道、法、术。道,是金融的振兴是什么,全剧先抑后扬找这个答案;法,是我们怎么走这条路径,如何把好的资源滴灌到需要的地方;术,是寻找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九正一邪的选择,剧中也让观众看到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城中之城》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表示,“艺术是一种灵魂的冒险,在这方面,《城中之城》以鲜活的现实主义力度,勾勒了非常生动丰富的金融众生相。这部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反思气质。”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评论家协会理事黄昱宁在发言中肯定了《城中之城》的现实意义、职场剧质感,以及该剧在突破理解门槛、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上取得的成功。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表示,“《城中之城》展现洪流中的大浪淘沙,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书写。主创团队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投入创作,给很多现实题材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