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作者:方待夜半听君语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3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建筑系首次对女生开放,但那已是林徽因毕业10年后的事了。

从这一年,学校开始为曾在该校学习建筑学的女性补授建筑学学位,但林徽因却一直被排除在外。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90年后,2024年5月18日,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梁再冰之女)代表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接受了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授予林徽因的建筑学学士学位。

而这,距离林徽因去世已经70年了。

1924年,年方20岁的林徽因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然而建筑系以部分课程不适合女性修读为由,拒绝了其入学申请。林徽因由此改入美术系,获美术学学士学位。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所不同的是,志向在此的林徽因,在修完美术系课程的同时,一并完成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且成绩优异。然而,碍于她的女性身份,林徽因并未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林徽因在返回中国后的几十年里,她和梁思成一道工作,为重塑了中国的建筑史学、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建筑设计的走向。

在他们的工作中,林徽因和梁思成将他们对于几千年中国建筑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崇敬与刚刚兴起的现代主义运动融为一体。他们努力记录和整理当时尚未被发现重视的中国古代建筑遗产,同时推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构建。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36年林徽因(左)和梁思成在北京天坛

(照片来源: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

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创建了位于中国沈阳的东北大学和北京的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通过这些最早的建筑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建筑师和学者。在创建这两所大学建筑学的实践中,他们将塑造包豪斯等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设计理念转化为适合亚洲的新教学方式,尤其重视设计课教学和设计竞赛。正如林徽因在1925年刊登在《费城公共纪事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说,“我们必须学习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同时运用这些原理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26年林徽因为当年宾大女本科生年鉴绘制的插图之一

(图片:宾夕法尼亚大学档案馆)

斯坦纳遗憾地说,“我们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林徽因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而这,距离林徽因入学已过去了100年。

在此,我们重新回顾这位诗人、建筑师、作家的一百年。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幼年、少年、青年时期的林徽因

(第一张图片是4岁的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住宅,她的名字源于《诗经·大雅·思齐》,“徽音”有美誉、美德的含义。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长民与6岁的林徽因

林徽因是家中长女,与她同胞的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早夭,甚至没有名字留下来;妹妹名为林麟趾,出生于1908年,1916年夭折,上图是她和妹妹的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6岁的林徽因

1920年,林长民赴英国讲学,16岁的林徽因随父去伦敦读书,图4即是林徽因在一次用餐时的合影。同年9月,林徽因以优异成绩考入圣玛利学院,此时徐志摩由美到英。在伦敦,林徽因与徐志摩初遇。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与她父亲的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20岁的林徽因(左)、泰戈尔(中)、徐志摩(右)在清华园合影

1924年4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受梁启超之邀访华,林徽因和徐志摩被邀请为泰戈尔此行的翻译,这是3人的合照。在徐志摩空难去世前,他都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20岁的林徽因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合影

1924年5月1日,泰戈尔在清华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说,徐志摩作现场翻译。泰戈尔呼吁:同学们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不要被物质主义的毒素玷污了纯洁的灵魂。同时,他希望同学们要“努力去建设一个世界的文化”。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24年林徽因、徐志摩于清华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27年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大

1925年12月,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参加反张作霖战争被流弹击中身亡。而她尚在美国求学,那一年,她21岁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21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留美期间合影

起初,梁思成在宾大读建筑学,而林徽因却因性别问题被拒,只得转入美术系。但最终,宾大不仅认可了林徽因的设计才华,而且还破例让她转入建筑系,她还出人意料的被聘为“设计指导”教学,成为了建筑系的助教。

1927年,林徽因结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生活照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生活照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照

1928年3月21日,24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林徽因自己设计了婚礼礼服。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新婚后在考察古建筑期间留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梁思成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生活照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梁思成、梁再冰、王桂荃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生活照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25岁时,她的大女儿梁再冰呱呱坠地,这张照片里能够看出林徽因眼中对女儿满满的爱意。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终年五十六岁。同年8月,女儿出生,取名“再冰”。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生活照

1931年3月,31岁的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先后发表诗《仍然》《那一晚》《深夜里听到歌声》等。同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同日,徐志摩乘机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与梁从诫、梁再冰合影

1932年,林徽因28岁,她的儿子梁从诫出生。

1934年5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发表,这首诗其实充满了浓浓的母爱……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与梁从诫、梁再冰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林徽因与梁思成合影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开元寺测绘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34年林徽因在汾阳小相村灵岩寺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中年的林徽因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1950年,林徽因与病榻上的丈夫梁思成在讨论新中国国徽设计稿。

1949年,北京解放,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清华大学接到了国徽设计任务,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人参与设计工作,林徽因连续工作几个月,直到方案最终确定。

迟到的正名:林徽因,被湮没的一百年

尽管在动荡的时代下生活,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但挫折中的林徽因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她积极投身建筑教育及设计实践,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还在重病中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重要设计,始终在为保护古建筑持续奔走。林徽因在1947年病中写了一首无题小诗:

肩头上先是挑起两担云彩,

带着光辉要在从容天空里安排。

她挑起文学与建筑这“两担云彩”,在建筑世界里“骄傲的捧出辉煌”。1955年,林徽因因肺病早逝,她的墓碑上只刻了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她是一位真正的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