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作者:江话直说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长江流域的鱼类品种非常多,大小鱼类有好几十种,以前每年都会有很多居民到长江流域捕鱼。

而且很多渔业商家也都希望能从长江流域的河中打捞出很多鱼在全国各地卖,这样能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由于长期从长江打捞鱼类,有关专家检测后发现,由于鱼类被大量地打捞上来,长江中的很多鱼类繁殖变慢,甚至很多小鱼还没长大就被打捞上来。

这样下去,长江中的鱼类迟早也被打捞灭绝了,到那个时候,再想吃长江里的鱼就困难了。

为此,专家们把这件事上报给了有关部门,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这件事,最后决定,确保长江中的鱼类不被打捞灭绝,十年禁渔。

2024年才是第四年,就有人表示,禁渔这个决定可能是错误,导致鱤鱼疯狂生长,长江已经在“哭泣”。

鱤鱼究竟是什么鱼类,能让专家忧愁?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一、哭泣中的长江,为何?

要知道,人类的社会在不停地发展,周围到处都是工厂以及生产化学原料的公司。

工厂排出的气体,以及化学原料都会污染空气,如果在黄河周围的工厂偷偷地把废水排放到黄河流域的话,这才会破坏了黄河中鱼类的生态平衡。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江流域中还有野生保护鱼类中华鲟的出现,珍贵的鱼类得到了保护。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中稀有鱼类已经消失掉了,这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大鱼的基因都已经改变了,据老一辈人讲,他们那一代人到长江捕鱼能捕到上百斤重的大鱼。

到了21世纪,渔民们都说,能捕到几十斤重的鱼就不错了,哪里有上百斤重的大鱼。

2019年之前,很多渔民说,有的鱼根本捕不到,就好像灭绝了一样,甚至很多鱼越来越少。

专家也考察过,发现很多鱼的繁殖能力变慢了,长期捕捞下去,长江里的鱼就真的会灭绝了。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于是有关部门便下令停止捕鱼几个月,等鱼长起来再捕捞。

可结果是,几个月后,很多鱼根本就没有繁殖出来,大量的鱼再次被捕捞,当时有专家预测,起码有几十种长江中的鱼类永远看不到了。

专家们还发现,长江中很多鱼类生长期很长,有的甚至需要三年才能生长起来,最终不能不决定在2021年下令禁渔十年。

禁渔十年也让渔民和渔商犯难了,他们就指望着卖长江里的鱼赚钱。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也有专家提议,在十年禁渔中适当地开放几个月,让那些渔民和鱼商捕捞一些鱼,毕竟不能砸了人家的饭碗。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如果允许渔民捕鱼几个月,恐怕还是有很多繁殖周期较长的鱼类无法再繁殖。

所以十年的禁渔是绝对不能中途开放的。

这十年中,不仅长江中鱼类得到了保护,也让周围工厂那些利益熏心的人不会将污水排放到长江中。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相信十年禁渔解除后,过不了几年还会继续施行禁渔,这样更好地保护了长江中的各种鱼类。

也给全国各个地方起到了标榜作用。鱼类也是地球重要生物,不保护好鱼类,导致鱼大量地死亡和灭绝,对地球生态平衡造成伤害。

二、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

去年有一段时间,网友发现三峡大坝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着鱤鱼在黄河中处于失衡的状态,毕竟局部鱤鱼的稠密不不足以说明其泛滥成灾,物种是在相互制衡中生存的。

鱤鱼并不是一般的鱼类,而是极具攻击性的鱼类。鱤鱼更是食肉性鱼类,此鱼身体非常长,整个身体呈黑白色,嘴非常尖,最多长度可以超过2米。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此鱼游动速度非常快,爆发力强,想打捞上鱤鱼非常不容易,因为普通的渔网鱤鱼会一头撞碎。

鱤鱼生性凶猛,即便是遇到三米长的大鱼也根本逃脱不掉它的手掌心。鱤鱼会极快的速度攻击目标,并用尖锐的牙齿咬碎目标的鳃部,从而征服目标。

很多渔业的渔商并不知道这种鱼的攻击性,于是打捞上来之后便把这种鱼和其他的鱼放在了一起,结果不到一个星期,鱼缸里的其他鱼便被鱤鱼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因此渔商在打捞上鱤鱼时,要不然就直接卖掉,要不就和其他鱼分开,毕竟“水老虎”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叫的。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鱤鱼生长速度可以说是非常惊人,3年就可以长一两米多长。体长所以进食量也大,每天它都要扑住猎物。

体重非常重的鱤鱼即便是遇到有反击能力的目标,也会突然甩尾打在目标的脑袋上,使其眩晕,然后撕咬目标,直到没有还击的能力。

鱤鱼连育苗都不放过,很多鱼产下卵子,结果眨眼的功夫,卵子就被鱤鱼大口吃掉。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鱤鱼吃其他鱼的卵子是一种快乐,当成了营养品,专门挑其他鱼类的繁殖期进行攻击,这样就导致很多受到惊吓的鱼难以繁殖。

再加上一条成年的鱤鱼一口气可以吃掉半个池塘的鱼,如果有几百条这样的鱼,长江里的其他鱼可就真的遭殃了。

不过有人说鱤鱼的繁殖速度并不快,由于体格太大,活动缓慢,腹部很容易因为堆积太多食物压迫肚子里的鱼苗,最终很多鱼苗还没繁殖出来就死掉了。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在没有被禁渔的时候,很多鱼商是很喜欢打捞鱤鱼的,因为能卖出个好价钱来,一条成年的鱤鱼能卖出好几千块钱!

除了体格大之外,还有就是鱤鱼肉质鲜美,一些饭店就喜欢鱤鱼来做菜,供客人饮食。

三、禁渔不一定养虎为患,物种越来越丰富

专家担心的事也是很正常的,鱤鱼的确是食肉性鱼类,大量的鱤鱼会吃掉其他长江中的其他鱼类。

禁止打捞长江中的鱼类,会给鱤鱼增加了繁殖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很多人说专家的担忧是多鱼的,禁止打捞长江中的鱼和鱤鱼增加并不一定是养虎为患,能说明禁渔十年是对的,并不是错误的决定。

鱤鱼并不会造成长江其他鱼的减少,反而会让长江中其他鱼类快速增长,这就是自然的优胜劣汰。

因为长江流域不可能只有鱤鱼这一种食肉类鱼群,鱤鱼在吃其他鱼类的同时,其他食肉性鱼类也会把鱤鱼当成目标,减少鱤鱼的数量。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鱼类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身体产生反应,不要觉得鱼就不生病,鱼一样会生病,鱤鱼在繁殖期的时候,有很多鱤鱼因为身体不好死掉了。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鱤鱼内部也会有争端,别觉得鱼就没有群体概念,每一种鱼也会形成撞击的鱼群,鱼群栖息在某个地方,于是来犯的敌人他们会集体采取行动攻击对方,使对方远离他们控制的地方。

同样,鱤鱼也不例外,也会集体出来扑食其他鱼类,但总有的鱤鱼因为各种原因吃不饱,时间长了就会有脾气,对其他有能力的鱤鱼产生嫉妒情绪。

最终会攻击自己的同类,这样死在自己同类手上的鱤鱼也不在少数。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即便是禁止打捞长江上的鱼类,鱤鱼也不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数量大范围增加。

再者,鱤鱼只是在夏天食欲增加,过了夏天,鱤鱼就没有那么大的食欲了。

长江中的鱤鱼生产快并不一定是坏事,这只能说明禁渔令这几年中,其他鱼繁殖的速度加快了,生态平衡已经渐渐平稳。

有的鱼商觉得这种禁渔十年的规定非常不妥,如果怕鱤鱼繁殖过快,完全可以打开禁渔令,让渔民多捕捞鱤鱼,减少捕捞其他鱼类,这样生态平衡一样能得到保护。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不仅仅是鱼商觉得不妥,网民们也纷纷留言,在他们看来,长江禁渔可以不用十年,每三年禁一次就可以,这样给各种鱼生长的空间,不至于造成鱼荒。

还有人说,鱤鱼如果真能大范围繁殖也是好事,大鱼取代小鱼也是好事,谁不想吃一顿美鱼大餐,鱤鱼就是最好的食材。

很多人还是想看到十年后,禁渔令解除后,长江中会有多少鱼?估计渔民就是晚上不睡觉也无法在短短几年时间中把长江中的鱼打捞完。那么禁渔是对还是错呢?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鱤鱼在长江中不会对其他长江鱼类造成灭绝,它的特性注定不会破坏长江中的生物链。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十年的禁渔令的确是让很多渔民和鱼商造成了一些损失,但对于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来说,他们那点损失不算什么大事。

十年时间,长江中还会有很多新的鱼种,繁殖周期较长的鱼也会慢慢生长起来,自然规律得到了平衡的发展,长江中的鱼类也会感激人类的。

说不定十年开放的时候,渔民还真能在长江中捕到一条上白斤的大鱼,到那个时候,渔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一条上白斤重的大鱼比其他鱼都值钱。

其实现在鱼的物种已经在增多了,物种越来越丰富,禁渔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十年禁渔是对的,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2024-03-26——《中经评论: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百科密码2023-08-14——《体长可达2米,重120斤!长江“水老虎”数量回升,其它鱼闻风丧胆》

森罗万象原创2024-05-05 ——《长江的“哭泣”!超过2米的鱤鱼泛滥,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