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作者:愿天堂没有大横按和弦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欧美人:邪乎,新鲜,有意思

近期,《歌手2024》火热开播,在国内舆论清一色认为两位欧美歌手断层碾压国内歌手,华语乐坛快完了之时。欧美听众则是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们认为第一名应该是二手玫瑰和杭盖乐队,认为二手玫瑰是代表了亚洲摇滚、中国摇滚的艺术主张。而两期冠军的香缇莫和凡希亚,在欧美人眼中竟“毫无知名度”,认为没有惊喜感。

在国内全体炮轰二手玫瑰是红白喜事上不得台面的村乐队时候,欧美听众反而完全差异化理解。,甚至有老外对二手玫瑰演唱的“嫂子”开始洗脑性质的模仿演唱。那为什么中美受众对于同一个《歌手》节目却有两种极端审美?为什么欧美听众更喜欢排名倒数的二手玫瑰?而华语听众更喜欢欧美大众认为无知名度的香缇莫?今天从专业视角解析,具体如下:

1:华语受众审美是人声声乐的唱功表现为主,欧美受众音乐审美是以歌手个性化和音乐艺术主张为主。导致两个市场之间的审美差异的原因是:欧美音乐的发展更成熟化和艺术化——摇滚思维审美,华语音乐的发展更集中在歌手明星化的声乐上——明星人设思维审美。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摇滚是欧美音乐的本质审美逻辑,而摇滚的硬核所在恰恰是弱化声乐,强调思想和唯一性。而华语音乐的发展是比较稚嫩,还是停留在一个由歌手明星主导的流量化市场逻辑,所以华语音乐受众更看重个人的唱功重要性,而不是音乐的全局制作和艺术主张。

2:香缇莫代表唱功类歌手,在美国过于泛滥审美疲劳严重,而在国内过于稀缺。欧美市场的声乐审美时代是上个世纪1983年-1994年,这导致了大量的欧美唱功类在2024年有着极大的冗余,在当地市场他们无法获得较高的商业效果。但是当下的华语音乐市场,就是在处于声乐时代的审美,而华语音乐的基本功表现过于粗浅,这导致了两个市场的信息差和审美冲击。

3:二手玫瑰和杭盖乐队,在欧美人眼中是世界唯一存在的艺术性乐队。都是中国民族化思维的摇滚定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二手玫瑰的二人转和唢呐的红白喜事,在国内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国外这就是完美的摇滚艺术,一种全新的艺术主张:以聒噪的唢呐和洗脑吟唱的大白嗓完成的一种强烈对比,本质上是一种红白喜事思维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的震撼程度是非常强大的,就相当于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和可口可乐这种欧美廉价饮料一样的震撼。而杭盖乐队更强,当年统治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族气势,更是冲击力拉满。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4: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语言文化隔阂的审美滤镜。我们华语音乐认为《歌手2024》中两位欧美文化歌手是完美的,同样在欧美听众眼中,可以代表华语中国文化的二手玫瑰和杭盖乐队也是完美的,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加上,歌词文化滤镜。当如今,大部分国人依旧会认为:英文是一门高端语言,但实际上他们的歌词翻译过来过于毫无内涵。同样,二手玫瑰的“天天抖手的耍猴儿”这种我们认为上不得台面的歌词,在欧美人眼中是完美的文化标签。

那么国人更喜欢欧美歌手,欧美人更喜欢二手玫瑰、杭盖乐队的原因其实是四个方面:不同国家的市场审美差异、市场的饱和度、民族文化的艺术主张、文化隔阂产生的滤镜。对于音乐而言,因为我们的华语音乐在海外是不流通的,所以我们会天然对于未知的欧美市场产生一种敬畏,但实际上欧美人眼中完全不同:世界是共同的,声乐歌手太多太多了,而具有唯一艺术主张的歌手又太少太少了。

欧美审美:弱声乐重艺术主张的摇滚思维;华语审美:唯有唱功。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导致中美大众对于《歌手2024》表现最大的差异原因,其实就是两个市场的大众审美具有非常强烈的差异性。欧美的市场会认为:唱功没有太多意义,会唱歌的人全球人数太多太多了,而真正能创造一种全新文娱体验的艺术类音乐,则是很少很少的。而华语音乐市场会认为:我们听到一个音准、音色、节奏、律动、咬字合格契合文化审美的歌声都很少,所以我们渴望体验真正的音乐唱功。

导致中美市场的审美差异原因是有三点:

1:音乐市场发展周期和规模差异。我们必须的承认一件事,流行音乐对于欧美而言,是已经存在和发展足足70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音乐核心。从1954年猫王开始走上舞台,流行音乐就在欧美开始规模化发展。而华语音乐的发展,真正的确定时间是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也就是1983年开始,至今不过40年。市场的发展阶段存在着近似两倍两倍的发展时间差距。

而声乐唱功的时代审美,一般来说会发生在市场诞生商业规模的第三十年左右。也就是说:欧美的声乐审美是在1984开始持续了十年左右。但是华语的发展是比较慢,原因是:封闭性导致。华语的声乐时代从2012年到2024年还在持续,是时代发展的四十年。未来声乐的重要性会慢慢衰退,我们会更渴求具有艺术主张的乐队表现。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2:市场流行音乐的流通范围和世界观差异。流行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听感体验的商品,商品就必须需求市场的出口才能完成规模的扩大,但很遗憾:华语流行音乐不具备出口的能力,我们只能在华语文化区域内部流传,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新加坡、菲律宾、华人华侨。这实际上圈子是比较小的,会有较为严重的文化迎合和市场下沉。主要是:中文不流通。

但是欧美音乐,以英文为媒介,英文的发展越来越集中口语化和简单化,而中文的模糊性和利用率较高,这其实对于音乐文化的交流是存在一种较大的门槛和成本。所以欧美市场的扩大是很简单的,欧洲、美洲、非洲一体,甚至是亚洲的日韩市场都是欧美流行音乐的下沉领域,全球化的市场范围更广,自然收集而来的信息就越发具有对比差异性。

3:艺术理解的差异。对于华语音乐而言,他们不太会认为流行音乐是艺术,但实际上欧美的流行音乐都会给与艺术类创作者的尊重。张惠妹在NBA的介绍背景板是:中国艺术家。而在华语的背景板仅仅是流行音乐歌手。这是因为:欧美音乐的市场发展最终话语权会落在音乐艺术主张的提出和推动力。比如说:迈克尔杰克逊的流行摇滚,将摇滚乐完美融合在市场音乐之中,并且推动了MV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性。以及弗洛伊德乐队的迷幻色彩主张。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这种个人音乐艺术张的创造性,才是话语权的核心,本质上就是一种音乐上的艺术结果。但是华语音乐因为音乐工业的发展不够成熟,沉淀不够,我们是很难提出某种成熟的艺术主张。像周杰伦这种中国风的提出,其实完全达不到一种艺术的规模和色彩理解,有点形式大于主义。核心在于:艺术的主张是一种更多偏向于编曲、和声、配器层次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旋律差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美国没有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却又不具备市场

二手玫瑰被欧美听众认为是最佳的新闻,让我们国人最费解的一点是:自己在农村看到的最习以为常的红白喜事,竟然被地球另一端奉为圭臬,这产生了一种极端的落差和荒唐戏剧效果。让我们华语大众比较抗拒的,但实际上这完全是我们体验差异:当年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时,欧美人同样也是这般的习以为常。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句在流行音乐上的本质含义是:艺术主张的文化沉淀体验。不同民族会诞生完全不同的审美理解,而这种差异就是我们音乐观拓展的源头,是一种全新体验的表现。但是美国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民族音乐其实完全发展成了流行音乐的样子,爵士、蓝调、放克、雷鬼、电子乐都具有完美的市场规模。这种曝光度远远大于我们还未被发觉的民族乐。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如此一来,我们理解的小众民族乐,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而二手玫瑰和杭盖乐队,就是发展中国民族音乐走向流行市场的核心人物。二手玫瑰的二人转和红白喜事思维,是非常完美类似的欧美乡村摇滚,而蒙古族的杭盖乐队,其实就是一个中国队多民族的完美异域色彩。他们都是具有非常强大的自信和艺术主张。

虽然我们听起来,尤其是二手玫瑰的现场演唱,感觉很尴尬,格格不入,但实际上这也是摇滚主张的一部分:歌手是演绎情绪来的,而不是演绎声乐。声乐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专业科普:为什么美国听众更喜欢《歌手》排名垫底的二手玫瑰?

综上,导致二手玫瑰被欧美大众认可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市场审美差异化的导致。其实华语音乐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尤其是杭盖乐队,在欧美的名气是非常强大的。二手玫瑰也有多次国外巡演。对于华语音乐内部自身的艺术主张,我们应该更包容一些。

继续阅读